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百二十四章 都是标准惹的祸

    <content></p>

    朱英启其实也知道,把光学车间从白云厂分离单独建厂的初衷是好的。 </p>

    毕竟单独的光学厂能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更何白云厂的光学车间已经很成熟,从白云厂剥离后,不存在环境适应问题,完全可以拿来用。</p>

    但事情坏坏在产品的标准。</p>

    在国家一切向苏联学习的大背景下,采用苏联标准自然顺理成章,可问题是从白云厂剥离出来的光学厂所使用的却是当年奥地利原装的光学加工设备,尽管大体的参数标准相同,可还是有不少的细微差别。</p>

    如果做些简单的粗加工倒没什么,但光学制造却是出了名的精密,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在微小的数据误差,都会造成产品质的变化。</p>

    起初的时候,新成立的光学厂并不想改,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生产体系,成熟可靠的流程管理,只要按部班的做下去,是好产品。</p>

    哪怕是苏联专家也没有强行改变的意思,然而所有的机器设备跟人体一样,头疼脑热的小毛病总是会有的。</p>

    维修保养总是无法避免,在白云厂时借助柏毅和陈耀阳等技术人才,以及与斯图腾贝格等德国专家建立的良好联系,保养和维修这些奥地利原产设备不算困难。</p>

    可单独建厂后的光学厂,哪里能有这样豪华的技术配置,只能靠着转过去的技术工人和刚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根本撑不起来维修保养任务。</p>

    无奈之下只能指望苏联专家。</p>

    苏联专家水平其实并不差,可关键是奥地利原装设备所使用的标准与苏联的标准差异之处还是很多,如说最普遍的液压活塞。</p>

    奥地利的原装设备使用的5.85cm直径,而苏联同类的却使用的是6cm规格;还有润滑机油,奥地利用的是半合成油,而苏联却用的是矿物质油。</p>

    如此种种,导致分离出去的光学厂很快便陷入了维修保养困境,对此,方不是没提出过从苏联定制维修配件的建议。</p>

    可苏联的相关配套厂要么没有高端配件的生产能力,要么觉得产量太少不划算,得不到配件支撑的光学厂很快便陷入窘境。</p>

    级领导眼看着好好的光学厂运转不起来,也是急得像热锅的蚂蚁,大会小会开了不少,最后没办法只能接受苏联专家建议,全面引进苏联成套设备,重建光学厂。</p>

    本以为这一下能解决光学厂的困局,没成想机器到了,工人们却开始水土不服。</p>

    没办法,苏联机器与奥地利机器存在明显差异,再加仪表、参数以及执行标准的不同,导致用惯奥地利原装货的工人师傅们,很不习惯苏联机器的操作习惯。</p>

    这好一个开惯宝马的人,突然让他手哈马斯卡车,算手再熟,也会操作的手忙脚乱,机械设备的道理也是一样,所以结果可想而知,原本能加工出红外夜视设备光学镜片的工人队伍,一下子连放大镜都加工困难。</p>

    级在了解情后,除了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岗位学习活动外也是毫无办法,总不能把这批工人全开了吧,换做其他人,还不如这些有工作经验的呢。</p>

    于是乎级干脆将新建的光学厂交给了时间,反正机器设备换了,厂房也扩建了,剩下剩下人员的培训,所以他们相信再等个一两年,渡过磨合期的新光学厂必然能重回巅峰。</p>

    对于这一点,不单单是级领导,连朱英启这个局外人也是深信不疑的,可关键是这种自信是看人的,在旁人面前怎么砸胸脯都不为过,可面对柏毅这个一手创办光学车间的元老,朱英启算自信心爆棚也无端矮了半截。</p>

    没办法,谁让柏毅才是光学厂巅峰的创造者!</p>

    所以听了柏毅的抱怨,朱英启半点脾气没有,反而还得陪着笑,劝道:“柏工,您消消气,谁都没想到标准的事情关系这么大,好在新光学厂正在步入正轨,所以您看……”</p>

    朱英启呵呵的笑起来,后面的话便没说出口,但所表达的意思却不言而喻,说来说去,朱英启铁公鸡的人设还是没取消,说来也是,一百万可不是小数,算朱英启肯,级也不允许呀,所以他是能不给不给。</p>

    柏毅可不管那一套,他现在除了眼前这个肥羊是真的没地方宰了,本来他也不准备敲朱英启竹杠的,可工业部已经把钱全都投到四局去了,准备在一两年之内完成国版的锗材料半导体的工业化生产。</p>

    柏毅是无语问苍天,早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他管好自己的嘴了,被军备首长骂两句骂两句,也丢不了一块肉,哪有真金白银来得实在?</p>

    只可惜现在想后悔也来不及了,想想军备首长那股子要钱没有,老命一条的架势,还是朱英启来得可爱点儿。</p>

    所以柏毅根本没把朱英启的话当回事,十分不客气的道:“你到底想不想要高精准度步枪了?”</p>

    “你这话说的,不想要,我费那么大劲干嘛?”朱英启讪讪的笑着。</p>

    “那行,一百万,保准你要多少有多少!”</p>

    朱英启的笑容刚绽开,又垮了下来:“不是,部队的需要跟这笔钱没啥关系吧!”</p>

    “没关系?”柏毅不屑的一笑:“我告诉你,关系大了,你们是不是指望新光学厂?”</p>

    朱英启点点头。</p>

    “那你们再等两年吧,两年后他们能造出枪械瞄准镜,我这还是保守估计的。”</p>

    朱英启这下没词儿了,柏毅说的是实情,光培训需要一年的时间,磨合、产品的试生产,等等所有的程序走下来,两年是最保守的估计了。</p>

    不过凭这个让朱英启乖乖掏钱那也是不可能的,那可是一百万呀!</p>

    “难道有了这一百万,你们能立刻拿出瞄准镜?”朱英启有些疑惑。</p>

    “你这话说的,也不看看我们白云厂是什么地方,藏龙卧虎!连苏联专家都搞不定的东西,我们却玩得贼溜,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了,你给句痛快话,给还是不给!”</p>

    朱英启听了这话,不禁楞了一下,旋即便反应过来,连忙失声叫道:“你的意思是,被淘汰的那套奥地利光学生产设备又被你们拿回来了?”</content></p>

    </p>

    百度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