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一章 何芸樵的谢幕

    此内容m.htzyk.首发    四月末,湘军内部爆发不可调节的大矛盾,以刘褚为首的新势力与何芸樵为首的旧势力展开了大火并,战争阴云再次笼罩在了这片大地上。

    整个湘省都在打,只有潭州这座城市安然自在,因为李信衡的第13军在此,何芸樵对付叛徒就已经十分费力,不想再把一个强力对手拉下水。

    即使明面上第13军没有入场,背地里也一直给刘褚军提供支援,淞沪抗战期间缴获的大量武器全部送给了刘褚,虽然都是破旧的海军铳,虽然子弹也没多少...

    但对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的湘军来说,有枪就不错了,可别谈什么性能不性能,再烂的火枪也比冷兵器好。

    说来也好笑,就因为刘褚的部队多了几千把步枪,便对何芸樵产生了碾压性的优势,一些轻武器就能改变的战局,可想而知湘军兵械匮乏程度。

    “可怜啊可怜。”周建兴看着战报,感叹道。

    李信衡不屑一笑:“可怜也只是湘军战士可怜,那些军阀只是可恨而已。”

    以何芸樵为首的湘军,常年盘踞于此,搜刮民脂民膏,先压榨百姓再拿土豪乡绅的份子钱,这些钱都哪去了?一支二手汉阳造没膛线的那种,不过几块大洋一把。他随便拿点钱都能给湘军战士人人配枪。

    但他没有。

    压榨百姓拿了钱,若是用钱去武装部队,打鬼子,还能在后世留下个好名声,起码也是个抗战名将。

    但你压榨完,把钱装自己包里当守财奴,不仅在后世没好名声,现世也被民众唾骂。

    “依你看这战事要多久结束?”李信衡突然发问。

    周建兴思考了一会,认为需要两个月,以湘军的装备、训练和战术战略,战斗一定打的很慢,这将是一场漫长的火并。

    这战事越长,民众们就越是受苦受罪,而且现在这情况,湘省各地的工程也没办法继续展开。

    长痛不如短痛,李信衡决定自己亲自下场,迅速利落的解决何芸樵一众,让湘省回归宁静。

    “给何芸樵发电报,让他的部队缴械投降,收拾细软滚出湘省,否则我第13军就要加入战斗了。”

    今时不同往日,曾经的何老大手下有八万大军,现在叛徒卷走了三万多人马,若再加上一个新敌人那将是毁灭打击,事实上何芸樵全盛时期也不可能和第13军对抗。

    哪怕李信衡手下只有两万多人,一样可以把何芸樵的部队打的如同丧家之犬一样。

    装备是一点,战术战略是一点,思想则是更加决定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条件,简单来说就是“精神”二字,何某人那么没有精神,还想当大军阀?

    五月二日晚,何芸樵通电下野,与他剩余的几个追随者们一起远走高飞了,据说是跑到金陵想找校长,像是被欺负的孩子去告老师。

    李信衡得知此事也没有任何阻拦,因为李信衡知道校长不会搭理何芸樵,有权有势的时候人家会对你客客气气,但孤家寡人落魄了,校长见都不会见一面。

    想要得到器重,需要三要素:老乡、黄埔出身、长得帅。

    可惜的是何芸樵这三点哪个都不符合,不帅,没上黄埔军校,也不是校长的老乡。

    李信衡果然没想错,在湘省平息战火的第二天,两封来自金陵的委任状就到了,上位成功的叛徒刘褚加陆军中将,管理湘南地区。

    原第13军军长李信衡,加陆军二级上将,统湘省,税务自理……

    同时校长还在电报中吩咐,让第13军收编溃败的湘军部队,建制无限,有多少能耐就收编多少人,反正他老人家只给李信衡两个师的军饷。

    嗯~以前是只给一个师的军饷,现在增加一倍还让第13军收编湘军进行扩张,在校长他眼里,已经把第13军当成了中央军。

    一直以来,金陵的校长都想消除军阀,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将地方部队改为中央军,现在旧湘军被李信衡击溃,校长是乐见其成的,甚至非常赞许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