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一章 中期会议

    此内容m.htzyk.首发    1934年秋,金陵召开陆军整备计划中期会议,与会人员包含陆军上将五名,中将十一名,各地军阀代表、统筹委员会各委员,由李信衡主持会议。

    可以说,参加这次会议的都是手握重兵或实权的巨佬级人物,这里面各个都是会被写进历史书的,虽然流芳百世的没几个,都是遗臭万年的人物。

    李信衡站在黑板前写写画画,不断拿出文件读出其中内容,长桌周围坐的一大群人心不在焉的听着,坐在左侧靠前的是何敬之,右侧靠前的是张汉卿,稍后一点是李德邻和唐孟潇。

    “重樱帝国狼子野心路人皆知,我等与之必有一战,而且是你死我活的全面战争。”

    “我主张,在全面战争爆发前完成这份陆军整备计划。”

    “以当前国军战斗序列中各部队水平,完全不足以与日军抗衡。”

    李信衡说完,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看大家的表情和反应,内心复杂万分,他能感觉出来大佬们都缺乏危机感,也不会通力合作。

    张汉卿低头扣手指,完全就没听刚刚李信衡说什么,其实听了也没用,随着时间推移他愈发被部下架空,现在除名头和继承自父亲的威望,也不剩什么了。

    何敬之手里攥着个钢笔,时不时在桌上敲击一下,脸上是认真思考的模样,但到底在想什么谁也不知道。

    唐孟潇突然打了个哈欠,弄出一点动静,给各位抱歉之后表示昨夜公务太忙,睡得晚没精神,然而众人皆知这货晚上不睡觉是干嘛去,无非就是逛窑子。

    最后还是李德邻说话了:“本家,我们都小家小业家境贫寒,你那计划里的德械师啊,太贵了,我们只能等校长分配。”

    晋绥军阎长官的代表也称:“这并州兵工厂没本事,不像潭州和奉天那样实力雄厚,你不可能要求我们都像你第13军那样。再说这奉军装备也好啊,还不是...哦张司令抱歉啊。”

    此人说话恶心的不是李信衡,而是张汉卿,明知道东北事件奉天兵工厂都给小鬼子拿去了,这时候还提出来说事。

    但坐在桌子首位的张汉卿也没多大反应,只是抬头看了那晋绥军代表一眼。

    奉军实力日益削减,他张某人手底下也没可用之兵,发怒也没底气,只能任人调侃喽。

    李信衡看着这群人,只觉得自己脑袋疼,一天到晚不想正事,大敌当前净整些没用的,李信衡要气的脑溢血了。

    静下心来分析,这几人说的也有那么一丝道理。

    整编德械师的造价很贵很贵很贵,拿打造高配德械师的钱,可以组建十支杂牌师,低配德盔师的钱也能组三个。

    这些军阀不太在意单个部队的战斗力,而是觉得十个杂牌师比一个德械师人多,声势更大说出去也有面子。

    实际上那些杂牌师可以说卵用没有,一没重武器,二没完整体系,三人员编制不足,四...连轻武器数量都不够。

    这种部队的战斗力无限低,数量再多也不可能和日军王牌师团抗衡,用来后方治安还行,用作正面战场只能一溃千里。

    李信衡也不得不妥协,提出了陆军整备计划的第二选择。

    “一类德械师要靠校长调配重武器,二类德械师的装备可以从潭州兵工厂廉价采购,钢盔步枪还是很便宜的,大家总能买得起了吧。“

    要求也低,不指望这些军阀建立拥有全套体系的现代化军队,而是转而求其次,实现人人有枪、有钢盔,每师战斗人数在八千人以上。

    军阀们众口一词:“没钱,还得请金陵付账啊。”

    何敬之不高兴了,怎么干什么都需要金陵掏钱,这校长家里也没余粮啊,你们这些大军阀头子,连钢盔和步枪的钱都出不起嘛?

    即使作为校长代表,军阀大佬们也完全不畏惧,何敬之隐隐有怒火生出,大家还是该怎样就怎样,总而言之就是哭穷。

    若金陵的陆军整备办公室不掏钱,那他们无法组建整编新式部队。

    到了这里李信衡也放弃了,跟这些封建军阀讲道理毫无意义,不如回家建设自己的湘省和第13军呢。

    这一场本应团结全部力量面对的全面战争,却因内部矛盾和分歧,未能统合力量,日军所面对的也不是整个国民革命军,而是一个个分成小块的部队。

    在会议最后,李信衡提出了新的陆军编制标准,将现有部队分成四类。

    一类德械整编师为战略级精锐部队,完全按照整备计划实现,拥有完整体系和重火力,全师人数超过一万五千人。

    二类德械德械师为战役级主力部队,部分实现陆军整备计划,和一类部队相比缺乏重武器,全师人数应在万人以上。

    三类整编师也同为战役级主力,必须做到轻武器齐全,补给充足,全师应在八千人以上。

    第四类部队即杂牌师、治安部队、缺乏人员武器,不应投入正面战场。

    二类、三类部队的数量必须要超过百个,才能基本实现对日抗衡和战略目的,而军阀们手中现役大量的杂牌师是完全无用处的,上了战场只能徒增战损,李信衡希望他们能够尽快改变掉。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