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八章 全面战争

    此内容m.htzyk.首发    1937年7月,重樱帝国完全不隐藏自己的疑心,发动了全面战争,关乎民族危亡之战正式打响。

    当是时,国民革命军十年陆军整备计划完成度百分之四十,是的,即使李信衡提前许多年就递交了这份计划,依然推动缓慢,用了十年时间还没完成计划的一半内容。

    根据1937年年中统计,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下拥有一等德械整编师十一个,包含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

    二等德械整编师四十个,其中中央军二十四个,晋绥军六个,桂军六个,川军两个,滇军两个。

    三等陆军师六十个,但许多名义上的三等师实际不达标,编制空缺严重吃空饷问题严重,至于四等杂牌军数量更多,战力也更差。

    表面上看此时国民革命军拥有步兵182个师又46个独立旅、骑兵9个师又6个独立旅、炮兵4个旅、20个独立团及其他少量特种兵部队,总兵力约200万人。

    但实际上这里面能派上正面战场并有作用的,并不多,那些杂牌部队人数再多实际用途也等于0,而精锐部队的数量又太少,加之各派系的勾心斗角,军阀们很难把自己的精锐力量派上场,十有八九会跟藏宝贝一样藏着。

    再看敌人日军,17个常备师团、4个混成旅团、4个骑兵旅团、5个野战重炮兵旅团、3个战车联队,以及少数守备治安旅团,总兵力38万人左右。

    小鬼子这三十八万人,每一个都能跟国军王牌德械师的士兵对标,日军王牌师团的战斗力是碾压国军二等、三等、四等陆军师的。

    无论怎么说,全面战争已经开打,此时懊恼十年陆军整备计划的成效已经无意义,队友不给力就只能自己上阵拼命,李信衡在第一时间就要求自己的部队开赴淞沪地区。

    虽然此时日军的进攻方向是华北,还没有对江南地带有任何意图。

    7月8日,国民革命军战时最高统帅部成立,在潭州蠢蠢欲动的李信衡被叫到了金陵,他的第二集团军却在原地不能动,校长说让他静观其变,别急着调动部队...他娘的。

    “开会,一天到晚就说些没屁用的事情。”李信衡怒摔帽子,大口大口喝着茶消气。

    他来到金陵五天了,每一天都在最高统帅部开会,每一天讨论的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例如这几门炮放到哪里布防,这几个团调到哪里驻守...

    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是统帅部应该考虑的嘛?李信衡怀疑校长他老人家是不是想当个师长。

    从14日开始,讨论内容才有了些许营养价值,金陵方面对战争的预料远远不足,校长的那些智囊心腹完全缺少先见之明,迄今为止战略储备都没做好。

    当前的弹药只够20个德械师激烈战斗三个月,粮食只够五十万人吃一个月,目前正准备追加采购两个月的粮食和弹药。

    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可是有将近200个师,战略储备的弹药却只够20个师用,军饷粮食也不够充分,这些数目只能打一场局部冲突,还是不那么激烈的局部冲突。

    第二天,李信衡又来开会,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在对小鬼子有妄想,别指望他们克制,这就是一场不可避免的全面战争。

    “信恒兄不一定嘛,战争全面化局部化都是有可能的,我们应该做好两手准备。”说话之人是何敬之,著名的何软蛋。

    这一天统帅部做出了一个决策,如果日军攻占华北就停手,那国军各部应保持克制,如果日军有扩大战事之意图,我方就应当在淞沪出手,转移对方战略重心,以保北方。

    7月15至17日,仍继续讨论全面化与局部化问题。

    7月18日,校长对日军克制态度所抱的幻想渐渐破灭,可以看出渐渐有了做最坏准备的打算。

    19日会议上,李信衡拿出百里先生著作的《国防论》,开始了自己的演讲。

    “对日不惧鲸吞,乃怕蚕食,故对日不应步步后退,而要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化日军后方为前方,使其无暇消化占领区,从而使重樱帝国无法利用占领的地区提高战力。”

    “主动出击淞沪日军,迫日军主力进攻路线由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南北路线改为沿长江而上的东西路线,从而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与湖沼地利,抵消日军兵器训练方面的优势”

    “空间换时间,行持久战,将日军拖入九州地理第二棱线,即湘川交界处,和日军进行决战。”

    经长达十七天的讨论,于八月初,李信衡的战略计划被统帅部通过,并开始执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