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一十九章 杨苏的想法

    第319章

    试卷?对民乐团的试卷吗!难道是新的曲子不成?

    听到杨苏的话,老先生不由的眼睛一亮,对乐团最有效的考验,就是让他们弹奏一曲以前不曾练习过的曲子,只有这样才能看出这个乐团的水平。

    毕竟,对于一个合格的乐团来说,单个演奏者的实力,并不能代表什么,乐团需要的是整体的默契。

    当然,也不是说乐团当中的单独个体实力不行,而是这两个问题压根就不是同一个类型的。

    就像非让两个世界级的大师加入乐团,并不能马上让这个乐团的水平出现大幅度的提升,同样的,这两个大师加入了乐团,也不能说他们的实力不行。

    “是新的曲子吗?有没有谱子,快让我看看。”

    闻言,杨苏不由的有些无奈,自己这个老师啥都好,就是不能在他面前说音乐的事情,一旦开口了,那就很难收回来了。

    “哟!页数还不少呢!不止一首曲子吗?”

    看着杨苏从包里拿出一叠纸张,老人顿时就喜笑颜开了,自己这个学生的音乐实力他心里有数,只要是写出来了的,就绝对不是烂大街的东西。

    “民乐曲目这里有三首,其它的是还没发出去的歌曲,别看我这段时间我忙得不可开交,很多事情我并没有落下。”

    杨苏从中找出三张纸交给自己的老师过目,至于歌曲还是算了,自己的这位老师对这些不感兴趣。

    “琵琶独奏?《十面埋伏》,这不是给乐团准备的吗?”

    看到第一张乐谱,老人的眉头就有些挤在一起了,并不是说杨苏的这首曲子不行,恰恰相反,他试着在心里弹了一遍,绝对有成为经典的潜力。

    可现在的问题是,独奏对于乐团没什么用啊!你那一首独奏曲目去考验乐团,先不说能不能看出水平,总不能让每一个人都来演奏一遍吧!

    “不是···老师你别急啊!这不下面还有两篇的吗¨々?”

    杨苏很想翻一个白眼的,但想到这是自己的老师,所以还是算了吧!做人不能太放肆了,该傲气的时候,该嚣张的时候,一点低头的机会都不能有,但是该保持谦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

    就像现在,面前的是自己的老师,而且是一位很正直的老师,有些表情和神态就不应该露出来。

    “下面还有···这不还是独奏嘛!只不过是换成了二胡的,《二泉映月》名字倒是不错。”

    老人认真的看了一下第二篇,顿时一脸嫌弃的说道,自己这个学生该不是在和自己开玩笑吧!老师也能这样玩?

    “哎哟!老师啊,学生我都替你着急啊!这又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您用得着这样急不可耐吗?你看这不就是合奏的曲目了。”

    杨苏将第三篇乐章翻了出来说道,也幸亏这是自己的老师,要是合作伙伴,他都想拍屁股走人,东西还没看完就一个劲的下结论,这谁受得了啊!

    “哦哦哦···也不对啊!这里就五种乐器在弹奏,也用不到民乐团吧!”

    看到使用的乐器之后,老人悄悄松了一口气,但很快就有提出疑问了,一个民乐团接近两百人,吹拉弹敲都有了,甚至不少稀有乐器都在其中。

    杨苏这拿出一份五种乐器的曲子,这不是在消遣民乐团嘛!到时候别人在演奏,一大半人干看着,想想都觉得尴尬。

    “老师,我还是给你解释吧!省的的您一惊一乍的。”

    杨苏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将三篇乐章都拿了回来,开口说道:

    “这三首曲子只是一个开始,算是一套,我是这样想的,乐团上了音乐典礼,除了合奏之外,少不了会有其他国家的人上来挑战,所以必须要给每一种乐器做好solo的准备,到时候真遇到那些小心眼的人了,也不至于丢脸,这是第一点。”

    “第二就是乐团规模,大的乐团我们要保持,但我经过考虑之后,觉得这种大乐团的形式并不特别适合民乐,或者说不适合民乐乐器,因为我们的民乐民乐任意一种都可以单独撑起舞台,各自有各自的特色,过于混杂在一起的话,容易掩盖各自的光芒。”

    “所以我想,在大乐团保持的情况下,用小乐团的形式组合在一起,我觉得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而这首《九州同》,虽然只是胡琴、古筝、笛子、唢呐和大鼓的组合,但只是我的一个实验过程而已。”

    “¨¨如果想要大乐团的曲目,有的是可以创作,当然那需要时间,要顾及到每一种乐器的风格都能展现,我也不敢保证。”

    杨苏坦白说道,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老人闻言,不由的点了点头,有点理解杨苏的想法。

    民乐乐器要搭配在一起,确实是一个难题,古往今来的民乐都是一种乐器为主,其它乐器为辅的形式,就可以看出,想要让民乐各乐器相得益彰,这是一个千古难题。

    就拿唢呐来说,这家伙一响,别的乐器几乎就没有显示的机会了,但如果唢呐气势弱了,那就没那个味了,这就是矛盾所在了。

    “也罢!反正这事也是你弄出来的,先看看你的想法怎么样吧!”

    老人没有在多说什么了,虽然他有些搞不懂杨苏的想法,但多少有些理解其中的意思,再说了既然人家心里有数,那自己操心什么啊!都一把老骨头了,今后的事情还不是这些年轻人说了算。

    杨苏虽然没有特意和校方联系,但是他人过来,总要打个招呼的,所以乐团早早的就在学校大剧场里面集结完成了。

    而且校方得知这是杨苏对乐团的第一次检测,还特意开放了剧院,让有兴趣的学生前去观看。

    发展民乐这已经是上面做出的一个决策了,学校这边自然是要尽力配合的臣。

    再说了,自己学校花了那多心思培养了一个民乐团,不拿出来让人看看怎么可以?说句不好听的,这可能是国内第一个意义上正规的民乐乐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