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三百四十八章影响

    “父皇,这是长安周报这一期的销量。”

    李世民书房内,李承乾恭敬的把自己统计的长安周报的销量递给了李世民。

    “嗯,反应怎么样。”

    李世民的手从上往下滑,看着各地区的销量情况。

    “很不错,就像我们一开始做的打算一样,目标人群们对于我们的作品都很满意。”

    “山南道的销量依然是最低的。”

    “经济水平上不去,而且信息传递的问题,如果不是现在实行的大村庄形式,我们的周报在哪里更惨。”

    “你怎么现在的发展形式。”

    “很好,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一处都发展均衡,只能慢慢来,这个时候,更多的还是看地方官员。”

    “你说的没错,大唐十道,既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我们不可能每一道都发展均衡,可是我们要尽力,你认为我们什么时候发展山南道合适。”

    “我们现在的经济是以点带面,要想发展山南道,最起码也得等到其他地方全都结束了,现在,能保持山南道的人吃饱饭就可以了。”

    李世民赞赏的看了一眼李承乾。

    很不错,李世民也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吃的道理。

    大唐现在的发展已经很迅速了,比历史上绝大多数的朝代都强,可是,即使是这样,大唐的发展依然是很不均衡,一些地方发展迅速,一些地方发展缓慢。

    比如河北道,关内道都是发展迅速的,而山南道就是发展缓慢。

    像河北道关内道已经能保证隔几天就能吃上肉了,山南道刚刚解决温饱问题。

    可是这怪不到李世民他们呀,不是他们不想发展,而是没有精力呀,不管怎么说,都要一点一点的来。

    “父皇是山南道发生什么问题了吗?难道…………。”

    李承乾有点欲言又止。

    李世民有点无奈的从桌子上抽出一个联名书来,递给了李承乾,无奈的说道:

    “你自己看看吧,这是山南道的官员写的联名书,想要让我们中央加大的投入,说是其他地方都已经喝酒吃肉,而他们刚刚解决温饱,本来他们就是困难户,还不扶持。”

    听了李世民的话,李承乾嘴角抽了抽。

    他知道这就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路子,对于山南道的官员,李承乾有所了解。

    全都是一群老流氓,是大唐最忠贞的人。

    山南道连接了巴蜀和荆襄,是战略要地,和大唐最初的战略有关,自然的,往哪里放的官员,全都是李家的亲信。

    更或者是跟着李家打天下的人,这群人,基本上全都是能力也就到哪了,上不去了,自己也不想争权夺利的人。

    这群人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情况,自然都老老实实的在哪里给大唐守门。

    他们或许天资有限,但是多年的经验可以让他们规避掉绝大多数的算计,而且山南道的战略地位,也不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用了。

    看到联名书上的一个又一个歪七扭八的签名,李承乾叹了口气,他知道,这些字都是这些人自己写的。

    他们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练过字,可是,就是这样的字,才最能戳动人心。

    “父皇,不如我去山南道吧,大唐太子的身份,还是能拉动经济的。”

    联名书不长,李承乾很快就看完了,话很简单,就是耍流氓,和大唐皇帝耍流氓。

    山南道很穷,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不就是因为穷才要资助吗,我们不光不能是后妈生的,还得比亲妈还亲。

    李世民的眼神一下就锋利了起来,犹如一把利剑一样看着李承乾。

    “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

    “知道。”

    “你可知道你去了哪里会有多少议论?”

    “知道。”

    “你可知道,这一去,你可能会失去太子之位。”

    “知道,可如果不表态,会寒了人心。”

    “回去吧。”

    李世民收回了目光,闭起了眼睛。

    “是。”

    听到关门声,李世民睁开了眼睛。

    李世民开始敲起桌子,有一下没一下的,良久,李世民停住动作,好像想开了什么。

    打开宣纸,李世民刷刷的写了起来,然后盖上了自己的大印。

    第二天,长安城震动,刚刚解开禁足令的太子李承乾,将要前往山南道,主持山南道经济恢复大计。

    一时间,各种声音充斥大唐各处。

    山南道。

    “嘿,老李呀,过几天太子就过来亲自主持大局,我们山南道的百姓终于有希望了。”

    “是呀是呀,这希望太大了,就怕我们承受不住呀。”

    “老李,你这什么意思。”

    “那可是太子呀。”

    “老李,你想太多了,陛下是绝不会允许山南道这里化作战场的,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希望吧,但愿这一切都是我们想多了。”

    江南道,江南新城,陈叔达沉思着。

    江南道和山南道相距不远,陈叔达实在不知道李世民究竟是什么意思,到底是和李承乾之间有什么,亦或是再警告他。

    还有,李承乾来到这里,他到底要是一个什么态度,是亲和还是不冷不淡,亦或者是保持距离。

    这些东西都是陈叔达不得不思考的。

    蜀中,岑文本有点烦闷,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充满悲剧。

    自己并不想参合的东西,最后都参合进去了。

    岑文本只想做一个安静的文学家,可是现在呢。

    因为他老师的原因,他需要照顾好李恪,现在李恪的情况稳定了,因为李世民的命令,他需要守好这个蜀中。

    现在李承乾又要成为他的邻家,你要他怎么办,岑文本是一点都不想参合进李家的家事。

    无论是李世民要和李承乾博弈,亦或是李世民要试探其他人,再或者是李承乾有什么算计。

    “为什么就不能让我回长安呢,我只想老老实实的看个书,写写诗,好好的待着,怎么竟参合进这种麻烦事呢。”

    岑文本一脸的生无可恋。

    没有人能理解他这个文艺中年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