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百六十六章 难以确定的诚意

    邵保义如此说,要是赵丹还猜不到,赵丹真算是白跟着韩?混这么长的时间了。在邵保义旁边的郑孟平回答:

    邵伯是我家将军的师爷,也是我汴京卫的军师。这次奉大公子和将军之命,来此联系贵军,为收复汴京、收复中原尽一把力。

    邵保义居然是对方的军师,大家有些惊讶。赵丹为难了,不知该不该相信邵保义。她在没办法时很安静,不说话了,转过头看向韩?。

    赵丹在说话时,韩?并未当甩手掌柜,他和谢夕韵在一旁观察。暂时没发现邵保义两人有什么问题,他说:

    太好了,我们正愁不知如何攻汴京。要是有你们相助,攻汴京绝对不是问题。邵军师,不知你们有没有良策?

    邵保义哪知道韩?是在试探他,没做多想:

    将军说,韩大帅智谋无双,我们岂敢在韩大帅面前想计?将军请大帅想计,我们只管依计行事。

    邵保义这样说,大家又相信一些。要是这些人已经想到什么计,有可能是陷阱。将计划权交给他们,对他们更有利。韩?想了一会说:

    一时也没什么好计,我就先说一个。那些金军肯定会死守,我们攻城时,你们里应外合,从他们背后杀出并打开城门,到时他们一定大败。

    赵丹皱了皱眉头,这个计太普通了,普通得连她也会设计。邵保义没有这样认为:

    此计最为稳妥,我们有绝对把握,至少能打开一面的城门,和控制住一面城楼。韩大帅只管安排,我们一定照做。

    韩?这个计只是试探邵保义的,这个计的确最为稳妥,就算对方有什么阴谋,也害不了他们。看样子对方没有阴谋,要不然应该会提出异议,说出一个有利于对方的计划。韩?暂时没开口,提起案桌上的笔,沾了点墨,当着赵丹的面写下十几个大字:

    找李家人问问邵保义这些人的来历。

    赵丹拍了自己的额头一板,她怎么没想到这样做?对韩?说:

    你们在这里商量,我和姐姐出去收拾一下。

    赵丹几女走出主营,抓住谢夕韵:

    姐姐,相公让我们去向李宗望那家人打听一下,看邵保义这些人是真是假,还有那王仁虎那帮人也要打听清楚,看是不是真如邵保义所言。

    谢夕韵点点头:李宗望家在汴京,想来不可能不知道这些人。

    大家没有走路,骑着马走出军营,在一座小院看见李家人。已经快成一家人了,李家人很客气,一番见完礼,李唤儿问:

    公主,部队要出发了吗?

    不是那事,赵丹将邵保义的来意说出:

    你们对他们了解多少?认不认识他们?

    没让她们失望,李宗望说:

    王家在汴京比较有势力,是个武术世家。他家有兄妹四人,老大叫王应龙,曾多次拒绝金国的招募,武艺最好,是位神将级高手。老二叫王庆虎,是唯一接受金国招募之人,是汴京卫的主将,武艺不凡,练兵也很有一套。汴京的州府军也称为汴京卫,论实力应该不比那些守军差多少。

    老三叫王庆豹,文武皆很出色,和大哥王应龙一起,在汴京开了家镖局,生意很不错。小妹叫王庆娇,武艺也很不凡,和两个哥哥一起打理生意。因为相貌出众,不少王公贵族说亲,却嫁给一个默默无闻的年青书生。那邵保义是王家的师爷,并非只是王庆虎的军师,他和郑孟平两人我都认识。

    我也认识,李宗望说完,李唤儿将话接过来:

    我还认识王庆娇,大家平时遇到还打招呼。以前我哥哥也向她提过亲,可惜被她拒绝了。

    赵丹看了一旁的李明玉一眼,心想难怪李宗望这家人对人家如此熟悉。认识人就好办了,赵丹问:

    你们觉得他们,会不会真帮我大宋、与金国为敌?

    这就不知道了,李宗望说:

    我们知道的只有这些,其它不知道,不敢乱掺言。

    李宗望家并非宋人,是辽人。王家和他家这种关系,哪可能知道对方会不会反金助宋?李唤儿说:

    这个真不好说,他家要是一直拒绝出仕金国,还可以说对金国有恨意。王庆虎又成了金国将军?这就难说了。

    赵丹还在想,谢夕韵说:

    李妹妹和我们一起去看看,那邵保义和郑孟平是不是真的。

    好,李唤儿刚答应,李宗望说:

    要去也易了容再去,免得被他们认出来了。

    李宗望父子俩怕被人认出来,在半路上戴着韩?借给他们的墨镜,又简单易了容。李唤儿出来后,赵丹给了她一副墨镜,李唤儿戴着墨镜东看西看,叹声说:

    我也有一副太阳镜,公主这副墨镜戴着也要舒服得多。这种金框镜在汴京没有卖,只有些普通的卖,卖得也比大宋那边贵得多。以后收复了,你们多弄点去卖,保证生意好。

    韩?的许多东西,在金国也有卖的,但价格比大宋那边贵。赵丹笑着说:

    以后收复汴京,我们在汴京建个琉璃作坊,你在这里帮我们管理。这副墨镜,就送给妹妹了。

    多谢公主,李唤儿没有推辞,取下来看了看说:

    我一定会给你们多做宣传,管理可不会,我连东西也没卖过。

    几个女人边走边聊,待李唤儿装扮好后,她们来到主营。

    大家还在和邵保义两人吹牛,几女很自然回到原位,只是有一点点变化。无穷没有进来,无敌和新来的李唤儿戴上墨镜。为了让李唤儿不被两人认出来,李唤儿的肌肤抹了一层腊黄色。又戴着墨镜,邵保义两人对她并不熟悉,不可能认得出她。

    李唤儿进来没多久,轻轻咳了两声。这是她们的信号,赵丹也拿起笔,在纸上写了几句话:

    邵保义两人的身份没错,但李家人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心帮我们。

    韩?也很为难,里应外合只是中策。刚才邵保义说过,汴京城虽只准出不准进,他们进出一点问题都没有。不但他们没问题,他们还可以带些人进去也没问题。要是韩?相信他们,可以派些精英混进城,到时候帮助他们一起对付金军。

    可惜他们不知道对方是不是真心相助,派进去的都是精英,要是被人一锅端,韩?哭都来不及。韩?没敢赌,对邵保义说:

    邵军师,就按我们刚才说的计划行事。到时收到我们的信号后,你们在里面配合打开城门。

    邵保义和郑孟平起身一礼:那我们就不在这里耽搁了,还得回去与大家商量。要是有什么变化,我们会派人与你们联系,告辞。

    送走两人,赵丹一脸可惜说:

    为什么不派些人和他们一道,就像在海州那次,说不定能以最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胜利。

    我们不知道他们是真是假,不益冒险。谢夕韵代韩?说:

    我们对汴京一无所知,他们又和当时的穆斯泰不一样,穆斯泰有人质在我们手里,他们没有。要是他们起什么坏心,进去的人会非常危险。要是他们相助,我们同样能比较轻松赢得胜利,没必要冒险。

    北宋时期,汴京被称为东京。金国灭北宋后,改东京称为汴京。 金贞元元年,完颜亮迁都到中都大兴府,改汴京为南京开封府,成为金陪都。汴京虽失了京城的地位,但作为陪都,这里的繁华仍是许多地方无法比拟的。

    曾经的大宋京城,受到战火的影响,四城门外的人虽不少,全被堵在吊桥外面。在这些人前面,是几排手拿刀枪的金军。没任何人敢越过雷池,大家看着前方的城门。虽只能看到城门口堵着的金军,能听到从里面传来的阵阵声音:

    求求你们,放我家相公进来吧!他是汴京人,乡邻都可以作证。

    放我爹爹进来,他不是宋国的奸细。

    内外都有这种求进城的声音,吵得城楼上下的人都能听到。从城楼上探出一个戴着头盔的中年金将,中年金将提着喇叭大吼:

    都别吵了,再吵就将你们当成金国奸细抓起来。大帅有令,待打退那些宋狗后,就解除城禁,允许你们自由进出。

    这个中年金将很有威严,他吼出后,下面的嘈杂声小了不少。过了一会,从城外的大道走来五骑。

    邵师爷,你们这是去哪里了?

    这五骑中,有两个是从单州回来的邵保义和郑孟平。两人来到人群里面,堵在前方的金军让出一个缺口,一个身穿硬甲的壮年谋克问完,邵保义说:

    奉将军之令,去杞县处理一些事。

    邵保义五人过了第一关,在过第二关城门口时,挡住他们的金兵没有让开,同样是个身穿硬甲的年青谋克问:

    你们去外面,有没有大帅的手令?

    邵保义将要争辩的郑孟平打住,拿出一张文书:

    这是我家将军的手令,我们和你们一起守城。出外办差,我家将军也有资格派人进出。

    年青谋克接过文书看了一眼,冷笑道:

    那是以前,昨天大帅已经说过,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准进出。

    岂有此理,郑孟平大怒:

    要是我们没资格进出,你们自己守城好了。我们撤出城,让你们自己去对付即将到来的宋军。

    下面的吵闹声将中年金将直接引下城楼,问清原由后,中年金将看向邵保义:

    这次就算了,让他们进去,不能再有下次。下次要出去,必须要有大帅的手令。

    五人进入城内,郑孟平愤愤不平说:

    这帮杂碎,将我们当成下人,用的时候只管吩咐,连这些小兵都将自己当成大爷了。

    邵保义瞪了郑孟平一眼:这些小事都忍不了,怎么干大事?我们快回去向大公子他们汇报,没必要为这些事动怒。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