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17章 117宴会

    因为今年有两部大陆电影入围康城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 秦砚、谢北杨又自带血雨腥风的体质,无数人通过各中渠道关注着康城的实时新闻。

    当谢北杨获得康城电影节影帝的消息传回国内之后,立刻引发了国内影视圈的一片轰动!

    这是第三个获得康城电影节最佳男主角的华人演员!华人最年轻、大陆第二个!

    这些前缀足以证明这个影帝的含金量, 这些媒体怎么宣传都不为过。

    当然最兴奋的还是得数谢北杨的影迷们!

    他们等这一天已经太久太久了。

    秦砚也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原因, 创办怪味豆、水滴视频这两个网站,又和盗版资源进行斗争, 让这个世界的互联网发展更加迅速。

    还是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存在全球卫星网络,让互联网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无数的互联网企业适者生存,筛选出了更受市场所喜爱的互联网企业。

    反正2009年华国的互联网娱乐方式已经相当丰富, 包括微博、贴吧、论坛等等,各行其道。

    而这一次谢北杨获得康城电影节影帝的消息,立刻让国内的媒体彻夜沸腾, 甚至都不用等待第二天雄鸡国的新闻, 在奖项公布的一瞬间, 国内就已经获得了消息。

    这么多年来, 谢北杨一直没有专门管理过自己的粉丝、影迷群体。

    一方面他不希望自己在影迷的吹捧中迷失自我, 另外一方面谢北杨尽可能避免自己在工作无关的场合出现。

    谢北杨对自我的定位一直很明确,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演员而已。

    所以谢北杨年纪轻轻就有一点老派电影人的作风, 远离争议、享受自我。

    也是因如此, 虽然谢北杨在电影圈内的地位摆在那, 但真正年轻人知道谢北杨的人越来越少。

    毕竟国内每年那么多的电影、电视剧,像《地球要塞》这中电影两年才出一部, 而且谢北杨又不是绝对的主演, 吹捧他的人也越来越少。

    所以谢北杨的影迷们其实一直很可怜,在网上宣传自己喜欢的演员,会被别人怼。

    “哪里来的十八线男配角”、“有什么代表作品吗?不是很熟悉”、“他就是早几年拍电影而已, 现在谁还看他的电影”……

    再加上当年强行被按压下去的实力争论,让谢北杨的影迷们早就憋了一肚子的气。

    这一次谢北杨获奖的消息,可以说是点燃了多年的怒气,这可是谢北杨的影迷们一次扬眉吐气的机会。

    要知道本来对于娱乐影视圈基本上和谢北杨同样佛系的影迷们,他们这些年可以说是受尽了各中各样的侮辱。

    毕竟无论谁说到谢北杨,只会说谢北杨是一个长得还不错的男配角,很少有人能够客观评价谢北杨的演技。

    这一次可不一样,康城可是全球三大电影节之一!

    影迷们他们开始疯狂的宣传着自己的偶像,虽然谢北杨的影视作品不多,但每一部作品都可圈可点。

    《大笑江湖》中那个赤子童心、纯真烂漫的小少爷;《守门人》之中,身负理想的小刑警,还有《地球要塞》中背负着旁人无法理解枷锁的沈楚楠……

    每一个角色都有大量的视频、图片资料。

    不得不说,把谢北杨这几年作品全部摆放在一起,的确会造成视觉上的震撼。

    “这就是康城电影节的影帝吗!未必太帅了吧?为什么我没有看过这部电影。”

    “我好像明白什么是演技了,这些表情、眼神太传神了!”

    “什么时候才有新的电影上映啊,这次我一定会去电影院看的!”

    而且谢北杨的路人缘本来就很出色,无数路人也会留下对于谢北杨演技认可的评论。

    短短几分钟,华国网络上边已经是谢北杨的天下。

    当然影迷们也有稍微有一点点遗憾,那就是他们最期待的《生于淤泥》现在还没用任何消息透露出来,甚至连谢北杨在电影中的定妆照,他们都没有看见。

    他们现在只想知道《生于淤泥》到底什么时候能够上映,他们绝对会去电影院支持。

    很多人都认为,《生于淤泥》已经完成了今晚的目标,然而谁知道秦砚也不甘寂寞。

    “获得评审团大奖的电影是……来自秦砚导演的《生于淤泥》!”

    评审团大奖已经算是仅次于金棕榈之外最高的奖项,而且这还是在《生于淤泥》已经获得了最佳男主角的前提下,获得的第2个奖项,、。

    这样一来《生于淤泥》可以说是这一届康城电影节最大的赢家。

    所以在公布结果的时候,连秦砚自己也愣住了。

    甚至连镜头扫到秦砚的时候,秦砚还在偷看一旁的谢北杨,拿着自己奖项爱不释手的小男孩儿。

    秦砚当时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自己又可以当着所有人的面再拥抱一次谢北杨了,而且秦砚也的确这么做了。

    “我们回家后,把奖杯放在一起。”

    “嗯。”谢北杨低声而激动地答应道。

    因为谢北杨刚刚才拿到最佳男主角,秦砚已经没有抱有任何的期待,所以秦砚此时反而更加的从容。

    他不急不缓,走到领奖台上,这一刻记者们手中的镜头对准秦砚疯狂拍摄。

    就如同谢北杨刚才的担心,如果只有谢北杨获得“最佳男主角”的话,谢北杨的风头肯定会暂时盖过电影、高过秦砚。

    这一次谢北杨是主演,肯定会有“谢北杨成就了《生于淤泥》这部电影”的说法。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评审团大奖代表了《生于淤泥》自身的质量到底有多高,而且秦砚这些年的成就也再一次得到了认可。

    谢北杨、奚芊芊都和秦砚息息相关关,恐怕秦砚“演员梦工厂”的外号会再次传开。

    而且有了“评委团大奖”后,对于《生于淤泥》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宣传。

    当秦砚站在领奖台上看着下面的所有人,所有人都感觉到了秦砚可怕的实力。

    秦砚露出了应该的微笑:

    “很意外评委们会把这个奖项给予我。第一次看到《生于淤泥》剧本的时候,内心就已经心动。虽然有很多人怀疑过我,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家伙能不能够拍出如此厚重的电影,从现在的结果来看,大家应该还是认可我了。”

    当秦砚说完这句自嘲,在场很多人都笑出了声。

    谁不知道之前《生于淤泥》和秦砚遭到的怀疑呢?包括康城电影节的评委们当初不也同样因为秦砚的年龄,而怀疑《生于淤泥》的质量。

    秦砚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说道:

    “我相信《生于淤泥》所反映的问题,绝对不仅仅是在我的国家出现……”

    “这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希望自己所拍摄的作品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点点的反思,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

    说完之后,秦砚便在欢呼声中从容下台,很多人在秦砚身上看到那些老牌导演才有的风轻云淡。

    这一次,秦砚的获奖感言并没有多么的惊天动地,甚至还比不上当初《大笑江湖》的获奖感言那么震撼,其实这也是秦砚刻意为之。

    因为秦砚在努力削弱《生于淤泥》华国家的属性。

    他这次拍的《生于淤泥》,反映了一个很深邃的主题,这必须要把社会的黑暗跳出来,暴露在阳光下。

    然而《生于淤泥》的背景故事就是发生在华国大陆,他并不希望自己的电影而给祖国带来非议。

    “阶级固化”这个问题本来就是全球的通病,并不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才会出现的问题。

    其实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但到时候肯定有别有用心之人,借此来抹黑秦砚、华国。

    秦砚也希望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希望一切都是自己多虑了,但还是以防不时之需。

    另一方面,秦砚之后还想继续在国际市场争取票房。

    如果这个时候秦砚不断的强调,自己是一名华语导演,反应的是华国问题。

    潜在的观众会怎么想——谁要看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民族的故事啊。

    《生于淤泥》还没有在正式上映,绝大部分的媒体还不知道《生于淤泥》的内容和主题,康城电影节对于电影保密措施相当周到。

    很多电影都想着来康城镀金再上映,如果在电影节上透露出剧情信息,以后还有人敢来康城吗?

    秦砚说这些话,只是为了打一个预防针而已。

    在康城电影节散会之后,秦砚带着《生于淤泥》剧组所有的人举行了庆功晚宴,当然晚宴也向其他所有人电影人开放。

    秦砚一开始定下附近最豪华酒店的时候,剧组里还有人劝说秦砚:

    “哪怕国内所有演员、导演来了,都不用这么大的场地。”

    秦砚当时也没有解释,而现在才能看出秦砚在国际影坛上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以往参加电影节的华语电影,只要入围无论得奖与否都会组织这样的晚宴,毕竟能够入围已经是对于电影极大的认可。

    只不过,最后参与晚宴的嘉宾,都是华语电影华人们,基本上看不到外宾的出现。

    没办法,哪怕是康城电影节,除了极少数的电影能够兼具票房外,绝大部分的电影最后的票房成绩也就那样。

    而华语电影在国际票房市场上的低迷,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更不要说华语文艺电影。

    你的电影没有办法给海外影业公司们带来收入,这些公司就不会鸟你。也很少有海外演员会主动找上华语导演寻求合作,最多是亚洲电影圈罢了。

    这就是赤果果电的市场规则,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每一次电影节后的内部狂欢。

    但这一次《生于淤泥》可不一样。

    很多人甚至提前和秦砚打过招呼,无论获奖结果如何,最后的庆功宴一定要邀请他们。

    秦砚提前半个月来到康城,可不是游山玩水、参观蹦迪的,秦砚一直在努力扩展自己的交际圈。

    当然也有不少的演员主动找上秦砚,虽然《地球要塞》正传马上就完了。但他们相信尝到了国际市场票房甜头的秦砚,是绝对不可能甘于只在华国市场拍电影。

    他们都想和秦砚拉进关系,到时候能够谋求一角半戏。

    而今晚《生于淤泥》斩获了“最佳男主角”和“评审团大奖”后,立刻成为所有人的焦点,无数媒体、发行商、演员趋之若鹜。

    最后《生于淤泥》的庆功宴,居然有一半以上的白人、黑人。

    所有来参加庆功宴的华国电影人,第一时间都有些恍惚,他们真的不是不小心来到了获得“金棕榈”《白丝带》的晚宴吗?

    但是当他们看到秦砚,在一群国际知名的电影人之间左右逢源的时候,他们才深刻的意识到——

    这就是秦砚啊,一个让国际电影行业为之侧目的华人导演。

    秦砚不断和来客们交流,交流时间也和对方的地位相关。这中场合,除了傻子没有人会强行扭着和秦砚交流。

    除非不想混了,否则不会有毛遂自荐的愣头青。

    秦砚同样的话都不知道说过多少遍了,连他都觉得脸颊有些僵硬。

    但眼前这人,端着酒杯来到秦砚面前的时候,秦砚的疲劳感一扫而空,他没有想到对方也会来到《生于淤泥》的庆功宴。

    正是这一届康城电影节的评委主席奥莉薇。

    按理说评委一般不会参与电影的庆功宴,尤其是获奖电影。如果有媒体以此作文章,很容易颠倒黑白。

    所以秦砚打起精神,与奥莉薇打招呼。

    二人寒暄了几句,奥莉薇对秦砚说道:

    “你这一次拍的《生于淤泥》真的很让人惊喜,但是你用了太多商业电影的东西了。”

    没有想到奥莉薇竟然会如此直接的说出这个问题,秦砚也没有逃避,沉默了片刻,他直接坦诚道:

    “的确如此。但这些东西可以《生于淤泥》的观赏性更强,让它的票房更好。”

    二人所说的“东西”包括了场景转换、剧情伏笔、故事叙事等等。

    如果让奥莉薇来拍《生于淤泥》,她绝对不会在电影之中设计那么多的幽默桥段,甚至甚至也不会刻意设立剧情的反转。

    这些设计的确会让普通观众更感兴趣,也正是这些设计打破了《生于淤泥》了整体感。

    在电影结束之后,很多人会去怀念电影剧情的有趣,而不是去思考《生于淤泥》之下的主题。

    奥莉薇更加倾向于循序渐进的积累压迫感,在最后一刻全部爆发出来。

    越是惨烈的爆炸,越是能在人的记忆中留下痕迹。

    之前整个评委团讨论最后获奖名单的时候,就分歧不断。

    有的人认为《生于淤泥》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秦砚转型还不够彻底,还是习惯性使用商业片的桥段去吸引观众。

    但奥莉薇一直认为并不是这个原因,因为秦砚在剧情的安排上,实在是太流畅了,老辣的不像他这个年纪应有的水平。

    奥莉薇相信是秦砚刻意为之,但为什么这么设计,奥莉薇就无从得知。

    奥莉薇作为评审主席,当然是不能提前和秦砚有任何的接触。如今结果公布,奥莉薇心中的困惑不增反减,不可能再等到明天,所以她毫不犹豫地来到了《生于淤泥》的庆功宴。

    秦砚继续对奥莉薇解释:

    “因为从一开始,《生于淤泥》这部电影就想要让吸引更多的观众去电影院。我所有的设计都是在不改变故事内核的情况下,让它更加贴合市场。”

    奥莉薇听到秦砚的回答立刻明白,这样一来电影中所有的违和感都能够得到解释。

    但这并不代表她接受秦砚的理由,在她看来秦砚这完全就是在向票房和市场妥协。

    她有一些愤怒和不满地说道:

    “你知不知道,这样的选择让你错过了拍摄出更好电影的可能,这就是为什么《生于淤泥》只能获得评审团大奖。”

    “我当然知道啊。”

    秦砚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很坦然,并没有任何的沮丧,这绝对不是装出来的。

    这反而让奥莉薇感觉到特别的诧异,她还没有看到过哪个导演在“金棕榈”面前还能够如此的淡定。

    自己刚才的话可是很明确的在告诉秦砚,他因为票房而错失了“金棕榈”。

    奥莉薇压低了自己的声音,连红酒杯都直接放在一旁:

    “不知道你到底在想什么?”

    奥莉薇突然为自己之前帮《生于淤泥》说了那么多话,而感觉到有一些不值。如果她知道秦砚是这样一个追求票房的商人,她肯定不会拼命帮助秦砚争取更多的投票。

    谁知道秦砚继续说道:

    “因为从一开始,我就是想要让《生于淤泥》被更多人看到。只有让更多人看到的话,它才具有价值啊。”

    “奥莉薇导演,您觉得我们为什么需要电影呢?”

    “因为电影是艺术,它可以超脱于时间、空间。”

    秦砚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他说道

    “对呀。我拍《生于淤泥》这部电影,就是为了能够让我们国家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得到重视。”

    “如果这部电影仅仅是少数人的狂欢,就算它得到了金棕榈,你觉得有多少人会去看?又能在社会上产生多大的影响力呢?”

    这下轮到奥莉薇沉默了,虽然他们这些导演总是喜欢用电影节的奖项来标榜自己。

    但是他们内心之中又何尝没有苦闷,为什么经过了层层专业评选,才确定出来的优秀电影,最后始终得不到电影观众的认可,他们想过很多很多的原因。

    比如说“所有的艺术都是需要通过训练才能够了解”、“越是沉重的东西,越是和大众审美相去甚远”、“永恒的艺术,注定超脱于流行”……

    类似的解释,在艺术界有太多太多了,很多时候所谓的“艺术”已经成为了一群少数人的狂欢。

    面对奥莉薇的沉默秦砚早就有自己的想法,继续对奥莉薇说道:

    “从一开始就是想要让更多的人看到《生于淤泥》。如果我拍出了一部能够获得金棕榈,但最后只有几万个人走进影院的作品。你觉得这样一部电影能够引起多少人的讨论呢?”

    世界上有很多类似的电影,比如广为人知的《十二怒汉》、《罗生门》等等,这些电影被全球电影人所认可,反映出了很多深邃的人性、社会问题。

    甚至很多人把它们给列为“不得不看的电影100部”,但事实上电影人怎么样吹捧,这些电影依旧不温不火。

    比得过《哈利波特》、《复仇者联盟》、《加勒比海盗》吗?

    所以秦砚对于《生于淤泥》的定位并不是名垂青史的电影,而是能让所有人注意到的作品。

    听了秦砚的话之后,奥莉薇有一些明了,问道:

    “为了一部电影付出这么多值得吗?”

    这里的付出是指秦砚与“金棕榈”失之交臂。

    如果秦砚不使用这么多的商业片的拍摄手法,让《生于淤泥》更加具有艺术性,金棕榈很有可能是秦砚的囊中之物。

    那么秦砚就会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金棕榈”导演,他在国际影坛史上足以留下自己的名字。

    秦砚笑着摇了摇头:

    “有什么不值得的,拍电影带给我的东西已经够多了。”

    “做人不能太贪心,如果什么都想要,失去了对于电影本来的热爱,反而会被拖累。”

    奥莉薇这下是真的折服了,她对秦砚说道:

    “秦砚导演,华语电影能够拥有你这样的导演,真的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秦砚突然摆了摆手,说道:

    “这件事情和我有什么关系。”

    这下奥莉薇有些疑惑,她看得出来,刚才秦砚说的这些话都是真实想法,怎么秦砚会说和自己没有任何的关系呢?

    秦砚说道:

    “这些话都是他给我说的。”

    奥莉薇顺着秦砚的目光望了过去,正是在和周围的演员们不断交流的谢北杨。

    看着秦砚望向谢北杨的目光,奥莉薇隐隐约约知道了什么,她笑着说道:

    “你们俩……”

    秦砚没有再说下去,奥莉薇很识趣没有继续讨论这个话题。

    刚才秦砚和奥莉薇所说的话都是之前他在最痛苦的时候,谢北杨对他的安慰。

    当一个人陷入牛角尖的时候,其实很难听进别人的劝阻。无论这个人是自己的朋友、老师还是亲人。

    如果一个人走进牛角尖的话,千万不要想着怎么把他拉回来。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让他转移注意力。很明显谢北杨在这方面拥有着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比拟的优势。

    谢北杨当时就直接吻住秦砚,让秦砚把心中的执念全部以另外的方式发泄出来。

    等秦砚躺在床上,开始思考人生的时候,他才给秦砚说了一堆的大道理。

    秦砚耳朵都快听起茧子了,谢北杨强行在秦砚耳边说道:

    “这些都是当初你给我说的大道理,你就忘了吗?”

    秦砚和谢北杨,就是彼此的救赎。 w ,请牢记:,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