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70章 170先行者

    率先对秦砚发难的竟然是“秦文化研究学会”, 他们在网上直接发布了一篇名为“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小评《百家》”的文章,直接指出秦砚在《百家》中所犯的各种错误。

    “电影中对于秦国历史考证,错误实在太多了。首先是语言方面……而且秦始皇的性格……还有饮食习惯……”

    “秦砚既然把电影取名叫做《百家》, 那么他就应该要对其历史的准确性负责。”

    “在各种典籍中, 墨家根本不存在‘公输子’和‘水淮桑’这两个角色, 明显就是秦砚完全虚构的角色。”

    “强行塑造两个虚构的角色,添加一些历史上根本不存在、无法考据的故事,就是对于历史的胡乱改写。”

    “秦砚作为国内最一流的导演, 他心里不能只想着赚钱。他应该承担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 应该要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现在《百家》的确很火热,据说已经有上千万的观影人次了,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每一百个人里, 就有一个人接受了这些错误的历史信息!这是对于我们数千年历史文明的曲解!”

    “在此我呼吁, 每一个华国人都应该抵制这样胡说八道的电影。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后忘记我们最璀璨的历史吗?你希望以后其他国家曲解我们的历史吗?”

    “抵制《百家》, 人人有责。”

    “而且, 我希望秦砚导演有一个公众人物的自觉,尽快公开道歉和澄清, 不要让错误继续下去。”

    在“秦文化研究学会”的文章中, 把秦砚给描述成为了一个利用历史作为噱头,不尊重史实、进行胡乱改编的投机取巧之辈。

    这哪里是学术讨论, 这明明就是战斗檄文, 就差把“秦砚老贼”、“民族叛徒”、“文化篡改者”这些帽子扣在秦砚头上了!

    而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什么“孔文化研究学会”、“先秦法家思想研究会”各种学术组织,都站出来对秦砚提出了各方面的谴责。

    “《百家》对于儒家文化最大的误读!”

    “法家的法治与当代法治”

    “秦砚应该立刻道歉!”

    这些诸子百家的研究会,通过各种角度来论证《百家》的错误与低俗。

    最主流的反驳就是百家学派的传人, 绝对不可能像《繁荣》中那样苟且偷生,肯定会和墨家一起反抗秦始皇的暴政。

    秦砚进行批评的报道越来越多,甚至连好几个省级的新闻媒体都撰文进行批评。

    这些学会在网上名声不显,但他们却可以把文章发在国内的各级报刊上。

    的确这几年网络媒体发展迅速,但纸质报刊数量依然接近2000种,掌握着绝对的社会话语权。大家潜意识里似乎都认为纸质报刊的可信度更高。

    网络平台注明这些文章都是转自《文学月汇》、《文化研究》、《华国文化》一些听起来就很正经、权威的报刊后,很快就形成一股舆论的洪流。

    其实很多秦砚的影迷都觉得他们的批评过于夸张和尖锐,可是他们调查这些研究会后,发现它们竟然真的有在相关机构备份。

    后来甚至一些大学的学者、教授也纷纷出来站台,一副要替□□道、匡扶正义的样子。

    最后的结论就是“作为历史电影,一定要承担起历史传播的责任,不能够让别人对华国历史产生误解。”

    在国学、传统文化领域,这些专家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让很多家长、路人开始观望《百家》。

    对于父母而言,有什么比得上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要呢?只要这件事儿和教育扯上关系后,一切都开始变质了。

    《百家》就好像是洪水猛兽一般,会让他们孩子的国学成绩一落千丈。

    这一场舆论战争的确是蒋德山在背后煽风点火,单从电影质量方面去评价《百家》肯定无济于事,所以蒋德山想法设法地拔高《百家》的性质,然后再动用降维打击。

    蒋德山的确砸了很多钱,请某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发声,但到了后来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这一场论战。

    因为这是一件互利互惠的事情啊!

    在文化领域,掌握了评价的话语权,就掌握了财富来源。如果他们这一次能够从文化角度把《百家》成功抹黑,以后再有什么相关艺术作品,无论音乐、游戏、动漫,都得找他们拜山头、交保护费。

    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事情,所以舆论才会如同雪崩一般,不断有人站出来义正言辞地批评秦砚。

    当然,这也和秦砚《百家》自己的特点有关,很多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就隐隐约约有这样的感觉——很多传统的观念被瞬间冲破。

    整个社会对于电影内容和改编界限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不夸张的说,这已经超越了一部电影应有的关注度,朝着整个社会的文化议题转变。

    现在网上的讨论出现旗帜鲜明的两种观点。

    一派是认为历史有关的电影就应该完全遵从史实,近乎原教旨主义的严苛要求,力求还原与尊重。

    而另外一排的声音则说电影本就是娱乐作品,大可不必对它过于严苛。

    网上两派声音暂时看起来分庭抗礼,谁也奈何不了谁。似乎秦砚只要选择顺从第二种说法,就能从舆论的沼泽中挣脱。

    但敏锐的秦砚早就看出来,其实两边都是陷阱。。

    秦砚敢直接承认自己的剧情是在胡乱改编吗?只要他承认这句话,那在文化阵地上,立刻《百家》陷于不利的地步。

    而秦砚敢去承认电影仅仅是一个娱乐,而和艺术、历史、文化没有关系吗?他也不敢。秦砚确定对方肯定会死咬“电影娱乐化”这个观点来抨击他。

    实际上这两个观点都是蒋德山给秦砚所设下的陷阱,不得不承认蒋德山在操纵舆论方面的确几把刷子。

    很多时候看上去给了你a、b选项,实际上两个选项都是错误答案。

    不仅仅是秦砚,还有很多人都看穿了蒋德山的想法,毕竟这个圈子内聪明人可不少。

    大家都在感叹这一次蒋德山是真的下了狠功夫,想要和秦砚来拼个你死我活。

    同时大家也都知道这是蒋德山最后的攻击,因为他这一次攻击的范围实在是太广了。

    本来电影界安安静静拍电影赚钱,非要用文化的标准来衡量电影。

    如果秦砚找不到破局的法子,不仅仅是《百家》,恐怕以后所有传统文化题材的电影在立项的时候,都得好好考量下自己会不会遇到类似的批判。

    可以说蒋德山的做法打开了一扇举报、煽动的大门,门的背后只有无尽深渊。

    只能说蒋德山真的是想尽一切办法要弄“死”秦砚,他肯定会遗臭万年,但秦砚作为另一方的当事人,肯定也会被殃及池鱼。

    “如果没有秦砚,没有《百家》,这些糟糕的事情都不会出现。”

    还好秦砚早就做好了准备,面对网上来势汹汹的舆论并没有任何的的胆怯。

    并不是因为秦砚猜到了蒋德山会用这么阴险的计划,而是因为《百家》从一开始,就承担了秦砚超越电影本身的野心。

    从某种角度上,秦砚还得感谢蒋德山,把“电影与文化”这个话题炒得人尽皆知,不需要他自导自演去推动社会舆论的发酵了。

    等着网上对于秦砚的口诛笔伐持续了两三天,才有知名的电影媒体展出来发文说道:

    “凭心而论《百家》这部电影,对于华国文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

    文章从一开始就在特别坦诚地表明“《百家》的确有很多不符合事实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内核并没有过度的扭曲。”

    “秦砚导演有一个观念是我特别认可的——任何一部电影都应该有自己准确的目标和全体,没有哪一部电影能够获得全世界、所有人的喜欢。”

    “那问题来了,《百家》除了赚钱以外,它还有没有自己的目标,我觉得是有的。秦导是想要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华国的文化。”

    “什么叫做文化自信、文化输出?并不是我们强行把‘文化’塞在别人的嘴中,然后强迫让对方这些东西吞下去。”

    “这种行为,只会带来别人的逆反心理。真正的文化宣传,应该让对方甘之如饴、趋之若鹜。”

    “《百家》能不能够达到这个目标,我觉得不是我们任何一个观众、任何一个专家可以直接做判断的,应该去看整个市场的反应如何。”

    因为这篇文章提出的观念,大家开始思考秦砚和《百家》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而这个时候秦砚适逢其会地发了一条微博——

    秦砚:我希望全世界都能通过《百家》爱上华国历史,然后再一步步地去了解它。

    这是很多文化工作者都说过的话,所以秦砚发了微博之后,并没有人觉得他狂妄自大,反而开始认真思考,把关注度放在现实之中。

    专家学者说“《百家》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历史观”,但真的带着孩子看完电影后,孩子们会一直询问“什么是墨家”、“秦始皇是谁”、“什么是焚书坑儒”……

    年纪大一点的孩子不会以为秦始皇真的能够上天入地、推演未来,并不会形成错误的认知观。

    而年纪小一点的孩子他们相信齐天大圣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相信白娘子爱上了许仙,就算让他们对华国古代历史抱有幻想又如何?

    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观众们对于华国古代历史、诸子百家都产生了兴趣,起码不会排斥它们。

    也有专业人士给出了很多有关的数据,比如观众在看完《百家》之后的态度与情绪转变;认知结构偏差等等。

    你说《百家》会让大家对历史失去信仰,恰恰相反会让人越发的好奇;你说改变会让文化失去神圣性,恰恰相反它只会让观众感觉到自豪……

    这些证据全部是可以重复实验的数据,摆放在公众面前,让人无法反驳。都2015年,讨论问题的时候不讲究证据,还诉诸于权威,大清早就完了!

    除了国内市场反应外,国际市场同样如此。

    《百家》的票房成绩已经足以证明这一切,它正在努力挑战《地球要塞》所创造下的记录。

    或许挑战不一定能成功,但这已经足够让人亢奋!两部电影性质不一样啊!《百家》是华文化电影出海最成功的作品。

    当然也有人会鸡蛋里挑骨头,说秦砚是在抹黑华文化来取悦海外市场。

    自然有大量的证据可以进行反驳,最近半个月全球各个网站,关于“华国”、“华文化”、“百家”、“秦始皇”等等词语的搜索、讨论情况,直线上升!

    而且相关检索都是正面、积极的讨论,很多人都在称赞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华国。

    明显可以看到国外网民因为《百家》而对华国越来越感兴趣,对华国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不再是哪个留着辫子,裹着小脚,每个人都会使用“kungfu”的落后国家。

    “太阳国的文化是怎么输出全球的,不就是靠一部部被市场所喜欢的动漫作品吗?”

    “灯塔国的电影,同样是凭借自己的精彩绝伦、普世喜欢来获得世界话语权。”

    那些口口声声说着是在弘扬文化的作品,到底对文化传播起了多少的贡献呢?秦砚没有去回答这个问题,他选择了让观众自己去思考。

    秦砚的答案明显跳出了网络舆论给出的两种选择——如果要讨论我的电影到底是好是坏,用现实成绩来回答这个问题。

    当然藏在背后操纵一切的蒋德山可不会轻易认输,他可是“赌”上了自己的未来。他在后面不断操纵着舆论,就像是被逼上绝境的野兽,已经彻底失去了理智。

    每天都有新的抹黑报道,比如电影之中哪一个学术观点又用错了;古代时候的衣服款式设计错误;古代人的生活习惯应该如何……

    “说到底秦砚就是没有自信,才会选择这些投机取巧的方式,他要是真有能力,直接征服外国观众,那我才说他厉害。”

    “这些歪门邪道,终究走不远的。”

    “你说你¥¥呢,你倒是找一个厉害的导演出来啊。”

    网上的争论依旧没有停歇。

    虽然秦砚在拍摄的过程中,已经尽可能去注意史实,还原历史。毕竟这只是一部电影,而且还是一部3d的现代商业电影,它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改。

    本来历史的真相就在时间长河中变得模模斑驳,哪能百分之百还原历史。如果完全忠于史料,《百家》的效果肯定不如现在。

    然而秦砚所有苦思冥想的取舍,在某些媒体的口中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其实秦砚故意在电影中留下了一些可以供人攻击的地方,就是为了让这一次的讨论能够更加激烈。

    如果一开始就固若金汤,那又如何引蛇出洞呢?

    因为《百家》已经涉及到了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等问题,讨论范围比所有人的预想都要广泛,甚至连很多学者都从专业的角度开始进行讨论。

    上达天听,能很好地形容《百家》的现状。

    然而有两篇报道出来后,直接文定乾坤!

    首先是《公民日报》的社会板块,发表了一篇名为“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的评论。

    “伟大的总理曾经说过: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艺术这个东西从来不应该束之高阁,为什么这些年来年轻人对于很多传统艺术越来越不喜欢了。原因很简单,因为很多人已经忘了艺术、文化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

    “艺术,绝对不是几个人说它应该是什么样子,它就是什么样子!”

    “我们的艺术创作一定要牢记这一点——脱离了群众,艺术什么都不是。”

    另外一篇文章则是国内数个学术界大佬的联名信——“关于艺术工作的一些建议”。

    “艺术如何才能保证生命力,我们这些老家伙其实私下经常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国家的学术研究已经到了一个吹毛求疵、精益求精的地步,然而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却是我们研究出来的东西,除了搞学术的工作者外,已经没有人愿意去了解。”

    “如何让我们的历史重新拥有生命力,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也尝试过……效果一直没有达到让人满意的地步。”

    “但我们没有放弃,我们一直在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百家》电影拍摄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和秦砚导演讨论过了种种未来。我们更愿意把这一次的《百家》当做一个尝试。”

    “如果给我们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披上现代的外衣,它能不能征服我们国家的年轻人,能不能征服整个世界。”

    “想要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只有让人先喜欢上它们!”

    这几个学者可不是蒋德山用钱砸出来的“专家”,他们在各自研究的领域都属于泰斗级别的人物,绝对的著作等身。

    看到这两篇那文章,观众们已经恍然大悟,原来《百家》从一开始就带着超越电影本身的目的在进行创作。

    当然,最后让所有人信服的证据是,电影上映三个周的时候,《百家:繁荣》已经正式成为了暑假档票房的第二名!

    网上的舆论战争总算是尘埃落定,没有人会去和官方、学术界唱反调。这不是找死吗?

    至于蒋德山?秦砚根本不关心他的反应,蒋德山从来不是他计划的目的,最多算一块助燃的木材。

    ————

    “还在看网上的评论吗?”谢北杨把咖啡杯放在秦砚的面前,双手很随意搭上秦砚的肩膀,帮秦砚放松坚硬如石头一般的肌肉。

    秦砚双手一抓,就把谢北杨抱到自己怀中,笑着说道:“这次我也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

    “我一直都相信你能成功的。”

    谢北杨俯身亲吻秦砚的额头,安抚着自己的男朋友。没有人比他了解秦砚承受的压力有多么的夸张。

    如果秦砚愿意,改一改电影的背景、名字,票房成绩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但绝对可以少很多的质疑声。

    但秦砚还是选择了一条最困难的道路。谢北杨问过秦砚为什么要这么做,秦砚当时的回答是:

    “其实影视作品是有界限的。商业片和文艺片很大一个区别就是,后者永远在尝试打破电影的辩解。”

    “我想看看我能不能给把这个市场搅得再混一点,你不觉得很有意思吗?”

    虽然秦砚在开玩笑说这个事儿,但谢北杨却明白秦砚未曾宣之于口的野心——华国的商业电影市场里,大家都已经习惯躺着去挣钱了,很少有人尝试不一样的东西。

    然而这样保守的风格,并不适合华国影业的发展,更不适合与国际电影去对抗。

    没有别人来做这个事情,那就让我秦砚来吧。让我先闯出一条无人涉足的道路,你们再尝试着来追赶我。

    谢北杨认为自己可能没有秦砚那种开天辟地的勇气,但他可以选择站在秦砚身边一起努力,与有荣焉!

    没等几天,秦砚就接到有关部门的消息,据说有关机构正在考虑进一步放松影视作品审核的标准。

    不过这件事还需要开会进行论证。

    与此同时,国内资本市场依然保持着观望态度,他们不确定《繁荣》的成功是不是一个偶然。

    秦砚知道想要完成自己的目标还差一把火,一把足以让自己封神,一把足以让所有人都臣服的火!

    8月10号!就是秦砚的纵火之日! w ,请牢记:,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