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叶知秋以沪上市为中心,以苏省、浙省、粤省、闽省为基础,构建出来‘四省一市’新格局, 短期内就见了效。

    叶知秋亲自从临海市引入了一批工厂与技术, 在沪上市设了厂。备考沪上市得天独厚资源与市场,这些工厂很快就发展了起来,短短两年时间, 这些工厂在沪上市盈利就已经超过了临海市大本营,有好多个工厂已经打算将本部转移到沪上,被临海市市政给拦了下来。

    临海市市政-府心里苦,他们原本以为接了林国栋和叶知秋班底, 哪怕什么都不做, 安心等着躺赢就可以, 谁能想到挖墙脚挖最欢人居然是叶知秋?

    难道你叶部长就一点都不心疼自己心血与成果吗?

    你这样把临海市给挖空了, 就不会心痛吗?

    要是叶知秋知道了这些人吐槽,她肯定会相当淡定地回复——不会。

    一个城市发展,主基调永远都得是进取, 可以在保守中进取, 也可以激流勇进,但绝对不能固步自封。

    在全国各地经济都处在停滞阶段时, 临海市经济如同一匹脱缰野狗, 横冲直撞, 独占鳌头, 如今虽说各地都喊出了振兴经济口号,但真正能威胁到临海市有几个?

    没有足够威胁, 就没有足够动力。

    叶知秋不想让临海市成为历史中昙花一现城市, 便主动给临海市施加了压力, 她不止要带领‘四省一市’将临海市没有啃下来市场全部吞下,还要染指临海市已经啃下来市场,给临海市足够压力,倒逼临海市发展。

    可惜啊,临海市市政-府是体会不到叶知秋苦心了,他们只觉得叶知秋就是临海市发展最大阻碍。

    在地缘位置上,临海市紧挨着苏省,‘四省一市’新格局简直将刀放到了临海市脑门上,临海市能不慌吗?

    大元汽车厂已经被苏省喊去‘支援建设’了,新厂址就选在距离临海市很近苏北,气得临海市市领导好几天没睡觉。

    光明奶厂目前正在与闽省接洽,闽省气候温和多雨,制备繁盛,又多为丘陵地带,确实比临海市更适合养殖,光明奶厂打算将养殖业本部搬到闽省去,只留一处乳制品加工厂在临海市。

    浙省则是瞄准了临海市人民医院,斥重金从临海市人民医院挖走了一大片医生,还直接从临海市工农兵大学签走了一大批毕业生……

    短短一个月时间,临海市新书-记就因为寝食难安而瘦了二十斤。

    他不知道自己该咋向上面交代?难道他还能怪叶知秋不做人,拆了自己大本营建新房?

    人叶知秋已经调任了,考虑是宏观格局,哪怕他告状告到中央□□怕是也不会有什么反应,毕竟叶知秋现在做法是牺牲临海市来养肥‘四省一市’。

    可他不能这样坐着等死啊!

    临海市书-记和市-长坐下来一合计,决定去沪上走走,听听叶知秋建议,看叶知秋能不能再给临海市发展支支招。

    临海市书-记和市-长来到沪上市时候,叶知秋正在家里和三个兔崽子吵架。

    三个兔崽子上学上早,哪怕是临海市停课那几年,三个兔崽子学习也没有落下,工农兵大学一办起来,三个兔崽子立马就被叶知秋塞进去跟着上学去了,算是工农兵大学‘学龄前学生’。

    在叶知秋和林国栋调任到临海市之前,三个兔崽子就已经从工农兵大学毕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继续深造。

    林英学是医学,原本已经在临海市人民医院跟着实习了,后来跟着全家到了沪上,就调到了沪上市人民医院。

    林刚和林凯兄弟俩一个学是机械学,一个学是社会经济学,林刚被工程院教授介绍到了沪上交通大学任教,林凯则是去了复兴大学。

    一家三个大学生,说起来多么有面子啊!

    叶知秋之前一直都以自个儿培养出三个大学生为荣,在家里地位直逼太皇太后,哪曾想到,最近这姐弟三个想要造反。

    叶知秋也分不清楚是谁撺掇谁,反正人家这姐弟三个一门心思打定主意要去支援中西部建设,理由更是充足,“娘,你和我爸先是搞活了临海市,又搞活了沪上和东南沿海,咋就能把中西部给忘了呢?伟人都号召我们去支援中西部建设!都是红太阳照耀下天空,凭啥厚此薄彼?中西部老百姓也得紧跟致富步伐,把好日子过起来!”

    这让叶知秋怎么说?她要是拦着不让这姐弟三个去支援中西部建设,那不就成了政治不正确?

    万一这话传到别人耳朵里,别人会怎么看她?

    你堂堂一个中央财政部副部长,思想觉悟就那么低呢?还是说你本来就带着地域歧视,看不起中西部?

    天地良心,叶知秋并没有半点看不起中西部意思,她只是觉得饭得一口一口吃,人得一点一点胖,唯有先将东南沿海富起来,才能带动华北平原,然后是黄土高原,再然后才是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海拔变高过程里,发展速度就得实时地降一降。

    并不是主观地偏向于哪一个地域,而是发展使然,综合交通、人口流动等各项指标,才能确定哪里最适合发展,哪里次之,而非追求绝对公平。

    成年人都知道,这世上从来都没有绝对公平。出生就是不公平,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生来就在罗马住着高楼大厦,众生平等,有人吃肉自然有东西被吃,终点也是不平等,有人风光大葬,有人连草席裹尸都是奢望。

    但先天不足,就真决定了后天翻身无望吗?不是。

    总得有人去放手一搏,世上总有改命之人,再细密渔网都会有漏网之鱼。

    如果要去支援中西部建设不是林英、林刚和林凯,而是热血青年甲乙丙,叶知秋肯定会鼓励大家投身于中西部建设中去,可现在要去偏偏就是林英、林刚和林凯,叶知秋不是圣人,她舍不得三个孩子去吃苦。

    留在沪上好好发展多好呢?

    眼看叶知秋同三个孩子都闹到有些僵了,林国栋关键时刻当起了润滑剂,他劝叶知秋,“你和三个孩子较什么劲儿?各人有各人追求和活法,三个孩子愿意去投身于中西部建设,那就让他们去!姐弟三个搭伴儿去,你在那边也能说得上话,请地方上多忙看着一些,别出事,让他们去追逐自个儿梦去。”

    “咱俩不也是从一个小县城出来么?你现在都是副部级领导了,他们也有自己人生路要走,我们做父母,应当做他们后盾、靠山,而非领路人。咱俩加起来不到两百五十斤,把这么大一片地方经济都给搞活了,他们肯定比咱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

    “就算再不济,咱俩也能在背后给他们一些指点,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就放手让他们去闯吧,发展完东南沿海后,必然得走中西部这一步棋。咱们俩肯定不会再被派去中西部了,总得把手里接力棒交到他们手中去。”

    “咱家三个孩子虽然没碰过这些,但有你言传身教,他们跟着耳濡目染了这么多年,肯定比其他人要懂得多。我知道你担心他们姐弟三个吃苦,但年轻人不吃点苦,怎么长大?吃苦就吃苦吧。你之前不还是咱们生产队上最厉害种地人?种地多苦啊,他们去中西部搞发展,再苦还能比种地苦?”

    叶知秋听着林国栋说这一番看似很有道理话,心里翻了个大白眼,心道:“要不是我从后世穿过来,及时给你补好了身体亏空,你都活不过那年冬天,还想着当副县-长、县-长、书-记、市-长?想啥呢!”

    不过这话她没有说,说出来也不会有人信。

    她给自己做了充足心理建设,回头才有条件地答应了林英、林刚、林凯这三个‘轴愣子’要求,她要求是——想去支援中西部建设,可以,但必须先在‘四省一市’新格局基层中历练几年,吃吃苦头,等把本事练出来才能下基层。

    林英、林刚与林凯姐弟三个是知道叶知秋有多么固执,他们三个本以为做不通叶知秋思想工作了,没想到峰回路转,叶知秋居然答应了!

    有条件就有条件,只要能去支援中西部建设就成!

    -------------------------------------

    等姐弟三个达到叶知秋要求,被准许去支援中西部建设时,国-家高考制度也已经恢复了,盛极一时工农兵大学也被拆分开来,分成了好多个大学,以原先学制建设新高校。

    叶知秋虽然有些心疼临海市工农兵大学,觉得只要给临海市工农兵大学改个名儿,未必不能将临海市工农兵大学建设成国内顶尖学府,但架不住很多人都瞄准了临海市工农兵大学专业,清大想要挖走机械系,京大想要挖走医学系、关键是人家还都振振有词,说临海市工农兵大学研究团队原本就是叶知秋从他们那边挖走……

    叶知秋都想呵呵tui这些人一脸,她当初是从这些地方挖了不少人,但也从其他地方挖了啊,工农兵大学每一个系都是她心血,要是没有临海市政与财政猛猛地往里面砸钱,那些人也不可能有现在这么多成果……本着便宜别人不如便宜自己原则,叶知秋又悄悄回了一趟临海市,直接将面临解体工农兵大学给挖了个空。

    复兴大学分走几个强劲院系,交通大学也分走几个,苏省打算建很多高校,每个高校都得有顶梁柱专业,叶知秋也分给几个,还有浙省江浙大学,叶知秋也分出去几个院系……等到京大、清大那边收到消息时,临海市工农兵大学早已经人去楼空。

    临海市市-长和书-记据说当天就被送去了市人民医院,险些气到中风…… w ,请牢记:,,,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