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link href="/r/book_piew_ebook_css/9760/460969760/460969812/20180109195212/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

    7.意外发现

    孙子康,原籍贵州,美国牛津大学生物学系高材生,从小对生物进化学科有着惊人的天赋,在他十八岁的时候,已经是美国基因研究会的副会长。大学毕业后,孙子康为美国基因研究会工作,可是突然有一天,他辞职离开了基因研究会,从所有人眼里消失了。

    直到今天,在美国基因研究会里,还有很多老员工比较尊敬他,甚至希望他能够重新回到基因研究会。

    这是孟佳的老师找到的关于那个研究僵尸病毒的中国人的资料,果然,高成没有猜错,那段时间,孙子康定然是在美国为那个私人研究所工作。后来研究所被查,孙子康不得不离开学校,回到了中国。

    正好,安城古墓里闹鬼的事情传了出来,尤其是说里面的村民得的瘟疫,但是死法却又比较奇怪。这正好和孙子康在美国那个私人研究所研究的课题差不多。于是他便去了吴家村,在那里进行疯尸病的研究。

    从时间上看,孙子康的嫌疑非常符合,加上手里了解的东西可以证明孙子康当时是从国外回来,想要在考古队之前窃取国家宝藏。

    高成带人去了档案局,本想让田奎帮自己一起寻找孙子康的资料,可惜田奎不在。于是高成只好和其他同事一起加班。

    1992年的资料太多了,并且当时的种类分得不是特别清楚,非常混乱。七十多盒档案盒,每个档案盒里几乎都有上百份资料,很多档案已经发黄,稍有不慎,都会模裂,所以查阅的进度非常缓慢。

    整整一晚上,高成几乎没有合眼。所有人都加班到最后,甚至到后来黄山还派了几个经侦处的人过来帮忙,最后终于将所有关于孙子康的资料整理清楚。

    面对桌子上的资料,高成几乎有一种欲哭无泪的冲动。他实在不愿意告诉大家,这么多人辛苦了一晚上,其实得到的资料非常少。

    在对孙子康入境的统计上,只要一个地址,那个地址距离高成家并不远,在十年前的时候拆迁了。

    高成收起资料,离开了单位。

    正是早上,晨曦微然。街上都是小商贩,高成走到对面的早餐摊坐了下来,老板姓刘,是河南人,每天早上都会做一大锅胡辣汤。这种传承与河南逍遥镇的小吃,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在河南几乎每个早餐店都有。

    一口汤入喉,高成顿时感觉头皮发麻,浑身刺激,一整晚的疲惫几乎一扫而光。

    “高队长,胡辣汤可不是这么喝的,你这加了这么多辣椒,变成辣椒汤了。”刘老板笑呵呵地看着他说。

    “我是贵州人,比起四川人更能吃辣的。”高成笑了笑说。

    “贵州人吃辣,这个我真知道。我年轻的时候在人民路摆摊,那时候安城人对胡辣汤还没怎么适应,不过有一个从国外回来的人经常带着一个小孩来吃。他们也是贵州人,不过那个小孩估计吃不惯,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大人总是强迫他吃。有时候他们还带走一大碗。可惜后来人民路那边拆迁了,我便来这里了。后来也没见过他们,想来那小孩是不愿意吃的,正好解脱了。”刘老板边抹着桌子边说道。

    “那这个父亲可够霸道的。”高成听了摇摇头。

    “不,他们不是父子,大人姓孙,小孩子却姓薛。我当时也好奇,后来问过一次,孙师傅说那孩子是他的学生。”刘老板摇摇头。

    “孙师傅?他从国外来的?住在人民路那边,贵州人?”这几个信息瞬间冲进了高成的脑子里,他立刻站了起来,从公务包里拿出早上刚刚整理好的资料,其中有一张孙子康的照片,“你看看那个孙师傅,是不是这个人?”

    刘老板仔细看了一眼,立刻点了点头,“这个应该是他年轻时的照片吧。不过他眼角这两个痣可错不了,就是他。”

    “你后来见过他们吗?”高成焦急的问道。

    “没有,拆迁后就没见过了。”刘老板摇摇头说。

    “孙师傅是没见过,他徒弟前几个月我倒是见过,好像在哪个医院上班,他穿着白大褂,不过他可能认不出我了,我可是认得他,因为他跟我家娃长得很像。”这时候,旁边炸油条的老板娘说话了。

    “你们讲的这个信息太重要了。”高成心里一阵欣喜,没想到在早餐店竟然有了意外收获。

    高成重新返回了局里。

    刘老板的信息基本上有三点,第一点,他的摊位在人民路与北环路路口,所以从这个地方放射出去,孙子康当时应该住的地方就在人民路与北环路上。第二点,孙子康当时带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小男孩,只知道小男孩姓薛,现在算来应该二十五六岁。可以确认,小男孩和孙子康并不是内亲关系,可能是孙子康领养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带到自己身边的。第三点,根据刘老板的老婆的信息,那个姓薛的男孩应该还在老地方住,并且穿着白大褂,可能在哪个医院、诊所、或者是按摩中心上班。白色大褂可能是工作服。

    范围缩小了,高成判断孙子康当初从国外回来,很有可能在这里买了房子,因为他在美国的事情,肯定不会用自己的名字。根据之前对孙子康的调查,他在老家已经没有什么亲戚,之前只有一个年迈的父亲。

    因为人民路与北环路进行过拆迁,所以查阅工作非常困难,拆迁户前后名字的置换,加上有外来人口购房的房证易主,让调查陷入了大批量的数据中。虽然有房管领导的帮忙,但是对于庞大数据的房管局工作人员,他们显得懈怠停滞。

    “我觉得他们的房子很有可能没有拆迁。”面对问题,跑过来帮忙的张一波忽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高成问。

    “之前刘老板在摊位的时候他们住在那里,后来老板娘说他见到那个小孩也在那附近。如果他们的房子拆迁了的话,肯定会离开那里。所以我认为他们的房子应该没有拆迁,要么就是他们是租房在那里住。很显然十几年租房,他们应该不会总呆在一个地方,所以他们的房子没有拆迁的可能性比较大。”张一波说道。

    “对,有这个可能。”高成一拍手,走到前面查阅数据的工作人员面前,请他们首先筛选没有拆迁的房子。

    “那太简单了,那里只要一栋楼没有拆迁。”工作人员很快查到了数据,“这是这栋楼里的情况,一共十二户,其中七户很早已经不在这里住了。另外的五户,有三个是老人,只有两户满足条件。”

    电脑屏幕上出现了剩余两户的房产证信息,其中一个引起了高成的注意。

    “薛林峰。”高成吸了口气,“应该就是他。”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