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11.第一百一十一章 咋不给小孩让座呢

    这一次大包裹里全是吃的,各色糖纸的糖果,什么‘白雪蛋白糖’‘熊猫奶糖’‘椰蓉夹心’,还有一包白砂糖。</p>

    垫着糖果的事一排假领子,三开领,小翻领,娃娃领等,几乎时下时髦假领子都放了一件,假领子熨烫得很笔挺,难怪包裹看那么大。</p>

    此外还有两件套袖,三条崭新的手绢。</p>

    套袖里放着一封厚厚的信件,捻起来有成年人指甲盖那么厚。</p>

    因为大致猜到是什么,苏玉春只撕开一个小口。</p>

    里面有堪称巨款的40块,。</p>

    还有六十斤的全国通用粮票,因为每张粮票几乎都是三斤或者五斤,所以六十斤粮票看起来厚厚一叠。</p>

    有了粮票除了兑换粮食,还可以下馆子,再小的饭馆都是国营或者集体的,粮票用处很大。</p>

    之前卖了个龙纹梅瓶,外加倒卖煤票,苏玉春如今也有几百块钱傍身,她欢喜的是章容先时刻惦记她的心意。</p>

    苏玉春喜滋滋的把钱和粮票收好,最后抖开叠得四四方方的信纸。</p>

    “春儿,你好</p>

    阔别几个月,共收到你的来信十三封,每一封我都有好好收藏。</p>

    你来信说家里养了两头猪,包裹底部有本同事介绍的养猪手册,希望对你有帮助。粮票是每个月补助外加参加赛事得的奖励,一半给了阿妈和奶奶,另一半给你。</p>

    带大姐她们到餐馆吃一顿好的,不要舍不得,如果不够吃再给我写信,我在这总能想到办法,两个袖套你一个大姐一个,手绢是给语安和月雯的,希望你们都健健康康。</p>

    我在这吃住免费,训练也还好,你不用挂心。</p>

    我的队员说一颗糖代表一份思念,送你的这些糖果不及我思念你的一半,期待着见面的那一天。”</p>

    看完第一页,苏玉春幸福笑着,剥了一颗奶糖,浓郁的奶香味在口腔内蔓延,她的心也美滋滋的。</p>

    苏玉春一口气看完了十几页的信,章容先写得很认真,除了关心苏玉春,倾诉思念外还漫谈平时工作的大事小事,写得像说明文。</p>

    怕给未婚妻的信会遗失,两毛钱的邮票他贴了四张,走的挂号信,还在信后自言自语的写了一句:可要安全送达啊...</p>

    虽然是异地恋,可苏玉春一点都不觉得孤单,她真的是选择了一个好男人。</p>

    苏玉春刚回屯就碰见了热闹事,屯里的知青被组织推荐上大学,临走时要将手里的自行车脱手。</p>

    自行车在这年代可是奢侈品,不仅要钱还要工业票。</p>

    乡下人没得工业票的渠道,都是上头发给城里单位,单位再发给个人,一年就发一张,还不是年年发,人人都能得到。</p>

    有两个知青都想要,大家和平竞争比赛吃窝窝头,谁赢了谁就能接收那一辆二手自行车。</p>

    大伙吃的窝窝头都是棒子面的死面窝头,十分剌嗓子,掰开能看见粗玉米渣的,像是嚼着糠。</p>

    苏玉春也想要。</p>

    现在去哪大部分都是靠着走,特别是她时不时要去城里一趟,每次来回都要几个小时,到家后腰酸腿疼一整天,而且还浪费时间。</p>

    如果有了自行车,以后去哪方便多了,来回都可以骑车。</p>

    她早就想要自行车了,可是黑市上开价都特别贵,一辆新的包链永久牌自行车市价160左右,黑市还要往上加十几块,没有自行车票的人只好来黑市购买。</p>

    “我能比么?”苏玉春问</p>

    知青们热情的邀请苏玉春进队,摆上四五个窝窝头,以她的小身板吃三四个就该撑了。</p>

    三安屯的老乡们也凑过来看热闹。</p>

    乡下娱乐活动少,比赛倒是次要的,知青们就想让老乡们乐呵乐呵。</p>

    想买车的男知青们看见苏玉春铆足劲是真的在比赛后都乐了。</p>

    有人打趣苏玉春:好男不跟女斗,你让他们让位,谁不让谁就不是男人。</p>

    “不用,妇女能顶半边天,大家公平竞争”</p>

    苏玉春已经吃上第二个窝窝头了。</p>

    她说的话让男知青们心里舒坦,谁都知道苏玉春经常去看住城里的姐姐,两个男知青们不动声色的放水。</p>

    老乡们心眼直,眼瞅苏玉春占了上风后呐喊助威,连卖车的知青都笑着鼓励:玉春啊,加油啊。</p>

    苏玉春真是在铆足了劲头比赛,窝窝头都堆到嗓子眼了,更顾不上形象,总算是把自行车拿下了!</p>

    现场一片欢腾,大伙像是看了场流动电影似的开心。</p>

    卖自行车的知青笑道:“春儿,等我要走时咱一块去省里给自行车过户。”</p>

    这年代买自行车要到管理所办理《自行车执照》,给自行车打钢印,还要在车身悬挂车牌,转让出卖或者迁出都要需到车管部门办理手续。</p>

    苏玉春花了80块钱从知青手里买下了自行车。</p>

    虽然不是崭新的,但自行车保养得非常好,连三脚架都用绿皮子一圈圈的绕紧防止掉漆,女知青还给钩座弄了个保护套。</p>

    至于钱的来源,她解释是未婚夫给寄的,又让一干婆羡慕红眼。</p>

    知青要去报道的那一天,苏玉春跟着一同去省里做过户变更。</p>

    到了小城后还要乘坐火车到省里。</p>

    买票上车,车子却已经坐满没位置,售票员巡视一圈后找到单独占着位置的小男孩。</p>

    “1米2以下的不用票,但也没有位。”</p>

    “同志,我家孩子想自己坐一个位置,孩子年纪小又爱闹腾,多通融哈。”</p>

    售票员指着抱着一小女孩的汉子,“你也这样抱,孩子不用票也没座位,家长自己抱着。”</p>

    那女人看到苏玉春,问:“小姑娘,这是你的座啊?”</p>

    苏玉春点头,后者连忙笑着说:“你年轻不怕站,到省城也就一两个小时,我家孩子年纪小想自己坐一个位置,你让让他成不。”</p>

    “可以,那你把票钱补给我,我等下一班。”苏玉春自认为已经很客气,没想那女人脸色一僵,有些勉强的笑着:“这小孩身高不够,也不用票。”</p>

    售货员有些不耐烦,“要是想要座,就给补票,不然赶紧把小孩抱起来,要不你跟小姑娘调个座。”</p>

    “我腰不好,站着累。”女人眼巴巴的看着苏玉春,就等她尊老爱幼主动提出站着。</p>

    苏玉春道:“腰不好是您的事,我买票了就得有座,让一让,我要坐。”</p>

    在售票员的催促下,女人心不甘情不愿的把小孩拉起,哄着。</p>

    “福宝乖哈,坐妈妈身上。”随后又嘟哝,“年纪轻轻腿脚利索,连个小孩都不知道让。”</p>

    车内一排有三个座位,苏玉春坐在靠走道的位置,中间是个抱小女孩的汉子,最里面就是刚才纵容儿子霸座的女人。</p>

    因为座位狭小,包裹都是放在头上方的架子上,苏玉春放包裹的时候,中间的汉子帮了一把。</p>

    汉子五大三粗的挤在狭小的位置上,小姑娘坐得不舒服,手不小心碰到了苏玉春的胳膊,汉子歉意的对苏玉春笑笑,忙把小女孩的手臂放好。</p>

    “小秋乖,别影响姐姐休息。”</p>

    苏玉春友好的朝父女两个笑了笑,心想素质和学历真没关系,瞧瞧这一对父女,再瞧瞧那一对母子。</p>

    到了省城下了车,苏玉春跟着知青直奔车管所排队。</p>

    自行车虽然是紧俏品,但省城人多,乍一看排队等上牌的就有十几个。</p>

    等到他们的时候,知青掏出一本写着‘黑省自行车’的蓝色小本本。</p>

    这年代自行车证的塑料封皮会写上车主的户籍所在地,各地不同连封皮颜色都有差异,有绿色的,宝蓝色的,大红色的.....</p>

    自行车证上不放照片,负责办证的人连头都没有抬起,翻到证件最后一页查看缴纳税收记载和违章事故记载,然后再变更过户登记那一栏把知青的名字划掉,又拿出来一本新的蓝色小本本。</p>

    边问边在在车主,钢印号码,住址,性别,年龄,过户登记等几栏里手写。</p>

    “行车须知看了吗?”对方忽然抬头问。</p>

    苏玉春麻溜的点头,“看了看了,绝对看了。”</p>

    对方把自行车本递给苏玉春,“去缴2块钱的道路集资费,一年一验,明年记得过来”</p>

    看来和后世的机动车驾驶证差别不大,苏玉春接过小本本道了谢。</p>

    苏玉春送那位知青去火车站,乘坐有轨电车的时候又碰上了那对父女。</p>

    小姑娘第一次看到有轨电车,惊得小嘴圈成‘o’形。</p>

    “大哥?”</p>

    苏玉春也在这班电车上,她对两父女印象很好,热情打招呼的同时瞥了外头几眼,那个刮躁的女人和熊孩子不在。</p>

    帮助两父女买好车票,聊天才知男人叫凌国江,有个独生女凌小秋。</p>

    小姑娘是长短腿,虽然平时不影响走路,可快跑时就能看出端倪,屯里的土郎中说打断重新接骨重新长,凌国江心里不踏实,想着来大城市看一看。</p>

    凌国江爱女心切,把家当都揣上,带着女儿到省城来看病。</p>

    苏玉春垂眸看乖巧依偎着的凌小秋,这么可爱懂事的孩子要是落下点遗憾可咋整。</p>

    “凌大哥,你第一次来省,要不要我带你去。”</p>

    虽然苏玉春对这也不熟,但肯定比凌国江瞎琢磨要靠谱,而且他面相老实本分,言行举止一看就知道刚从乡下来,身边有个人跟着好。</p>

    “没事,我能找得到地方。”</p>

    凌国江不好意思麻烦人,特别是麻烦小姑娘。</p>

    苏玉春也不勉强,从随身携带的小布包里拿出个铝饭盒,打开后有几个野菜团子。</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