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61.第一百六十一章 半工半读的年代

    苏玉春带着孩子来到学校,一个院子里分出几间房,校门口贴着公告,让进了十月份后,家长用铁皮做个小火炉,装上几个碳给孩子带到教室里御寒,可见学校条件很一般。</p>

    校长办公室只是个普通的小屋子,苏玉春敲了几下虚掩的绿色木门。</p>

    一阵咳嗽声后传出闷闷的回应声。</p>

    “进来”</p>

    白绿相间的墙壁,水泥地,黄色的老旧办公桌后坐着个头发半灰不白,带着眼镜的五十多岁男人。</p>

    男人正立在墙根的铁皮文件柜里找东西,透过厚厚的镜片打量着苏玉春,询问:</p>

    “你们是?”</p>

    苏玉春走到办公桌面前,笑了笑说:“你好,校长。”</p>

    校长示意苏玉春坐四方形的板凳上,自个坐一张包着薄海绵的硬背椅子,清了清嗓子道:</p>

    “你好,坐,有事?”</p>

    “我想给家里两个小孩办理入学手续”</p>

    校长的目光从走廊探头探脑的两个小孩晃了一圈,回到苏玉春脸上。</p>

    “城市户口还是农村户口”</p>

    “农村”</p>

    苏玉春招手让小孩进来,刘语安腼腆贴着她,二黑也很紧张拘谨。</p>

    校长朝着两小孩笑了笑,把滑到鼻梁的眼镜往上推,目光落在刘语安身上。</p>

    “这么小的孩子上不了,6岁再来,7岁也不晚。”</p>

    “6岁,上一年级?”</p>

    苏玉春上辈子上学早,这辈子原身的主人在乡村上的小学,她问:</p>

    “孩子已经自学完一年级的课程,上二年级都没问题。”</p>

    刘语安张口就来:</p>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p>

    校长双手交握,含笑等刘语安背完古诗,淡淡道:</p>

    “现在提倡的是半工半读,劳动更重要,教育要和实践相结合。”</p>

    他喊住路过一齐耳短发的女教师,“带她们到劳动实验基地看看。”</p>

    劳动实验基地离学校不远的一块皇帝,一些还没锄头高,穿得五花八门的学生在开荒,几个一年级学生合着刨树根。</p>

    “要培养小孩的劳动观念,不做五谷不分的懒人。”</p>

    女教师为苏玉春介绍,满意的看着一群小孩劳动,招手让站在石墩下的小男孩过来,厉声问:</p>

    “怎么回事,为什么不劳动,不能当小懒虫!”</p>

    “我没带锄头。”</p>

    小男孩局促低头,怯怯说道。</p>

    女教师拍手示意其他学生过来,先表扬带了大锄头的几个学生。</p>

    苏玉春蹙眉听着,小孩人小没力量,个子都没锄头高,抡不动谈什么劳动。</p>

    “这里有个小懒虫,不劳动想坐享劳动过果实。”</p>

    四十多岁眼睛齐刷刷的看向小男孩,后者缩着肩膀啪嗒啪嗒的掉泪。</p>

    刘语安紧张的拉着苏玉春,二黑拽紧了拳头,狠狠的瞪着女老师。</p>

    骂哭了学生,女教师像是胜利的公鸡,挥手让学生继续劳动,继续和苏玉春介绍:</p>

    “别说咱们弄特殊,这都是上头的政策,哪个学校都一样....对了,你家是哪两个小孩上学?”</p>

    “一男一女。”</p>

    女教师看到刘语安直摇头:</p>

    “男孩年纪够了,女孩年纪太小,学校不管饭,劳动完得回去吃饭,你们住哪?”</p>

    听到苏玉春从乡下来,女教师上扬的嘴角慢慢抿回,余光瞥了两小孩一身硬挺的的确良衣料,似乎因为乡下人这么干净,且衣料上佳而疑惑。</p>

    苏玉春把女教师热情转冷的态度看在眼里,回到校长办公室。</p>

    校长正在看演讲稿,示意几人坐下。</p>

    “你家小孩太小,就算自学完一年级课程,但年纪达不到劳动不过关,学校不能收。”</p>

    “没关系,不麻烦学校了,够年纪我们再来。”</p>

    苏玉春看过小学生劳动后,压根舍不得把外甥女放到这来受苦。</p>

    刘语安被骂人的女教师吓得心有余悸,紧紧拉着苏玉春,不想离开小姨。</p>

    “这小男孩年纪应该够了,你叫什么?”</p>

    “二黑”</p>

    话落,二黑又赶紧改口:</p>

    “不对,我叫林灯”</p>

    “这得读三年级,认不认字,会不会写。”</p>

    二黑不好意思摇头,语气笃定道:“如果能上学,我会努力的。”</p>

    一旁站着的女教师嗤笑道:“努力有什么用,以后不还是要回去种田。”</p>

    苏玉春冷冷的瞥着女教师,道:“劳动人民最光荣,看来这位老师看不起劳动人民。”</p>

    如今都鼓动知识分子下山接受种下贫农再教育,看不起劳动人名可是一顶大帽子,女教师忙说:“别瞎说,我可不是那个意思。”</p>

    校爱上书屋,得从一年级开始跟。”</p>

    苏玉春笑着问:“校爱上书屋校的教师是不是公派老师?属于招工安排的?”</p>

    校长摸不着头脑,还是点头。</p>

    苏玉春心里明了,如今科班出身的老师大多靠边站,下放到各个地方劳动,教书人的水平不太高。</p>

    她看向二黑,问:“想不想在这读?”</p>

    女教师又阴阳怪气的啧了句,“学费两块,学杂费一块五,红领巾两毛钱,这些都是必要的。</p>

    苏玉春掏出一张大团结压在桌上,目光炯炯有神的看着二黑。</p>

    女教师顿了顿,脸色涨红。</p>

    “我听春儿姐的。”</p>

    苏玉春点头,起身收好钱,道了声打扰就带着孩子出了办公室。</p>

    三人回到屯里,正在晒菜干的苏翠姗听事情没办妥,忙停了手下的活。</p>

    苏玉春把今天的事简单的说了一遍,学校里虽然只有一个民办老教师,可绝对是科班出身,与其把二黑放到城内参加劳动,还不如就在村子里的民办小学读一年级。</p>

    加上她的辅导,二黑的读书不是问题。</p>

    经过这次亲自在学校转了圈,她不再执着送孩子到城里读书,过完这个年,再挨两年就会恢复高考,届时读书环境会好很多。</p>

    二黑也无所谓,在学校反正也是搞劳动,还不如在家里做,总还能挣几个工分,还能帮春儿姐和翠姗姐干活,他愿意在村里上小学。</p>

    苏翠姗用麻布给二黑做了新书包,二黑和刘语安都去上了村小学一年级,每晚回来再接受苏玉春的辅导。</p>

    因为是秋收,哪怕是最淘气的孩子都得在家里帮忙干活。</p>

    翻花生,洗西红柿种,掰苞米...因为生产队收完了集体的土豆和地瓜,还有不少长势不好的土豆地瓜埋在土里,家家户户就会动员小孩拿着筐到土豆地,地瓜地去捡漏。</p>

    秋收要一直忙到11月初,每天上学的就只有四五个学生。</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