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雨

    一晃春去夏来。品書網 </p>

    有事情发生时,时间总是过得很快。</p>

    原纷争,战乱频频,但是格局到渐渐变得清楚。</p>

    目前能参与入南北对峙的,唯有方若华的华夏帝国,还有占据江山日久的大周朝。</p>

    各地的小势力或者互相攻伐吞并,或者溃散,如今还剩下西北李家军李招远,西南王家,王宏丰。</p>

    李家和王家都是老牌势力,在他们各自的地盘枝繁叶茂,根深蒂固,手底下也不乏精兵强将。</p>

    两家都属于没有明显弱点,但是,因为地域的缘故,较贫寒,周围又总有些势力拖后腿,没赶好时候,在如今看来,争得天下的可能性不高。</p>

    明眼人都明白,这两家想独善其身也不容易,无论是大周平叛成功,还是华夏棋高一着,位者肯定不能放任他们这样的小势力在自己的地盘盘踞太久。</p>

    真到了那时候,恐怕祸事临头。</p>

    想独善其身基本不可能,两家都得尽快做出选择,选择一方势力投靠,做出自己的贡献,顺便瓜分整个天下的红利。</p>

    他们招兵买马打仗,为的是享太平,享富贵,如今到了最紧要的关头,这步棋可不大好走。</p>

    这日,西北李家。</p>

    李招远和王宏丰带着家里得用的手下,难得凑在一处,安安稳稳地坐着喝酒。</p>

    两家的家主都是四十多岁的年男人,既不到垂垂老矣的时候,也少了几分年轻时的冲劲,能把一方势力慢慢发展起来,好好活到现在,他们本身也不是没有能力的人。</p>

    但乱世英雄多了去,不是说他们是英雄,能有一个挺好的结局。</p>

    早些年两家也有龃龉,斗了好些年,到现在,至少此刻却是没什么好斗的。</p>

    李招远灌了两杯酒,略有些发愁,这两日大周频频派出使臣,许诺了好些个好处,想联合他一起攻打华夏,但是他心却颇为犹豫。</p>

    他年纪大了,不像年轻的时候,做事不管不顾,总是顾虑颇多。</p>

    毕竟儿子娶妻不久,小孙子刚刚出生,李家新一代人数渐多,也由不得他不谨慎小心。</p>

    早年李招远伤过喉咙,一说话嗓子疼,所以他说话时,总是慢条斯理,也因为这个,到让人觉得稳重可靠。</p>

    “我们李家,与你王家,根基本方若华厚,势力也曾她强,但是如今,人家与大周争天下,我们却只能在此发愁,不知该投哪一方去,哎,也是可悲。”</p>

    王宏丰到只觉寻常:“你也要看看,以前风光无限,如今连灰都不剩的,也有不少。我们算是下有余,不足了。”</p>

    但是两方势力究竟该选谁,还是颇费思量的事。</p>

    “哎。”</p>

    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p>

    李招远都担心,如果自己不投那位华夏的铁血女帝,对方会在与大周开战之前先灭了李家军再说。</p>

    同理,大周恐怕也一样。</p>

    算大周现在远不如以前,日落西山,可是底子还在,最近听说齐王四处招兵买马,笼络各地的军队,大笔大笔的银子砸下去,到是也能看得出些许锐意进取的态势,似乎稳住了局势。</p>

    “目前是一步都不能走错。”</p>

    王宏丰幽幽道。</p>

    正说着话,有人来报,大周帝师高先生到了,两个人对视一眼,连忙起身相迎。</p>

    别管心里怎么想,面还是要给这位做了两代帝师的老先生一点面子。</p>

    李招远不禁想,与大周的殷勤,华夏方若华到好似少了几分热情,也不是不释放善意,是显得很矜持,很平静,规规矩矩,并不太急迫。</p>

    事实,方若华不是不心,而是太忙。</p>

    忙到连对大周的攻势都停下,全面处于防守状态。</p>

    今年夏日又是多雨多灾。</p>

    不光是今年,连续好几年都是如此。</p>

    好像每到一个王朝的末日,老天总会降下些灾难,让老百姓的日子变得难过一点,今年也是一样,连续半个月大雨倾盆,河堤决口,大片土地被洪水淹没。</p>

    南安城到是无妨。</p>

    方若华建成船岛的时候,重新修造过河堤,疏通河道,还年年植树造林,所有,纵然雨来得是急了,南安城始终平安的很。</p>

    不过雨水不停,谁也不敢疏忽大意。</p>

    夜姑点了两百个水性好的兄弟,又把县里和各个村子的巡防队叫来,日夜不停,巡视河道,一旦出现问题,立时抢救。</p>

    别说,还真出现了一次险情,有一片河堤有决口的危险,幸好抢救及时。</p>

    但即便没出事,还是把春雨气得不轻,顾不得等灾难过去,从头到尾开始追究责任,负责维修这片河道的人员,谁也没跑了,挨个审查,即便没有主观性错误,还是挨了罚,一人罚了半年的俸禄。</p>

    罚俸还是小事,春雨还让几个责任人公开检讨,开了好几个会,一次又一次强调安全问题。</p>

    反正到最后,负责工程方面的工作人员,只要看见河堤,条件反射似的去考虑会不会出现问题,有什么地方没有做到位。</p>

    在今年的雨季,南安很平安,但是方若华的地盘多在南方,遭灾的地处却不少。</p>

    好在这些年连年灾祸,老百姓们对于水灾是真不陌生,受灾的范围一年一年广,第一批在洪水丧生的人,却是日渐少了。</p>

    但多少年来,即便不死在洪水里,往年老百姓们也大部分难逃一劫,背井离乡,家业毁于一旦,逃难的日子又怎么能好过?</p>

    今年却忽然变得不一样了。</p>

    南安北三十里,陈桥渡口附近的长寿村,村有七百余户百姓,自前朝起,便在这里落地生根。</p>

    村子不算多富裕,但也还过得去,老百姓们过着清贫安宁的生活。</p>

    今年夏天一到,村里的老族长觉得有点不妥当,雨下得时间太长了。</p>

    长寿村地形较低,一旦河堤决口,村子恐怕很难幸免。</p>

    不过他们这一片到是少见暴雨,是连绵不绝的雨,小雨,一直下,阴雨连绵。</p>

    百姓们心也有不安,可是多少年的村子,便是有所担心,也不想背井离乡,老族长想着,雨水不大,或许没那么倒霉,也没坚持让乡亲们搬迁。</p>

    </p>

    百度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