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三章、黄河当治(求收藏)

    为焦芳打点了弘治皇帝,并不代表着焦芳就稳妥了。

    而是代表着焦芳要忙碌了!

    更代表着焦芳要懂事了!

    比如,去讨好原工部尚书曾鉴老大人,就让焦芳很为难。

    大家同一个岁数,你丫非要显得自己老,让老焦情何以堪!

    但是,朱厚照提醒他。

    焦芳同学,如果要省事,不想节外生枝的话——让曾鉴老大人在致仕书上,推荐一下你,几乎就板上钉钉。

    你要是不愿意……万一老曾推荐另外一个人,虽然皇帝陛下不一定同意,却也很麻烦是不是!

    除此之外,老焦啊,你更要联络你的老乡。

    比如,马文升你肯定是不愿意的。

    但是内阁首辅刘健刘公,和你没什么仇怨。

    他也是你的老乡嘛!

    去联络联络感情,最起码少个人说你的小话,少个掣肘是不是!

    就更有把握是不是!

    焦芳长叹一声,老夫今年已经六十七了,没想到还要去当老瘪三,去给人家拍马屁……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啊!

    于是,焦芳欢天喜地去忙碌了。

    朱厚照骂道“呸!这个官迷!”

    然后,悠悠然回了大德银行。

    没过几天,朝廷忽然收到了万民书,河南、山东近黄河之民,请修缮黄河水利。

    这些奏则,立即就到了内阁。

    内阁不敢耽搁,马上递到了御书房。

    很快,内阁三位辅政大臣,与六部尚书都来了。

    大家要讨论这件事,并决定到底修不修。

    弘治皇帝不置可否,任由大家争论。

    李东阳目光闪烁,目光幽深,一言不发。谢迁捋着胡子,笑意盈盈,偶尔发表一下意见。

    三边总制秦紘老大人也来了,但这位老大人除了兵事之外,一个字都不提。

    刘大夏问他意见,他干脆装起了迷糊。

    至于刑部尚书闵珪、礼部尚书张昇、工部尚书曾鉴,都含含糊糊。

    谁也听不出这些家伙,到底什么意思!

    但刚刚调岗至吏部尚书的马文升,与刚刚上任户部尚书的韩文,表达了一致意见——修,必须修!

    坐在角落里的朱厚照谓然叹息,果然啊……都特么是家乡人。

    一个山西的、一个河南的,要是不为家乡说话,会不会被人喷死!

    有了这两人说话之后,事情就好办了。

    有了这两位衬托,刘健再发话,就显得没那么小心思。

    刘健站出来,道“当修!”

    刘老大发话了,李东阳、谢迁也很快表达了意见“当修!”

    但问题仍然不出朱厚照意料之外,怎么修才是大问题!

    北堵南分是国策!

    动摇了这项国策,大佬们的政绩呢?

    刘大夏第一个表达了意见“黄河之患,在于南流贾鲁故道、涡水、颖水,在于北决山东运河,亦在于开封决溢,更在于引黄河之水济运。故臣建议,于淮水、涡水、颖水大力筑边,于金龙口、太黄寺、黒洋山西湾、黄沙岗等地筑造堤坝……”

    朱厚照心里哭笑不得,这个二货啊……除了造堤坝你就不会干点别的?

    挖一下淤泥会死么!

    再说了,前面这么多教训还不够?

    非要在一个错误上不停犯?

    偏偏,弘治皇帝笑眯眯地,仿似听得极其入神,极大地鼓励了刘大夏。

    就连刘健、李东阳、谢迁,也不断点头。

    朱厚照听得直打哈欠,心里立即明白,本次绝壁是不会有结果了。

    ————分段————

    事实也是如此!

    弘治皇帝得了他儿子每年至少五百万银子的承诺,怎会还搞老一套!

    再加上,朱厚照于河北修缮的水利,当真是立竿见影。

    弘治皇帝差点就把其它军队的屯田,统统给了朱厚照。

    幸好朱厚照知道,这根本不可能。

    一不说天底下暂时没这么多流民,二来说军队的头目们会乐意了?

    朱厚照上次接管羽林卫,可是杀了上千人!

    但修缮水利之后,河北绿油油的一片,让弘治皇帝喜笑颜开。

    在京师有了粮食保障之后,弘治皇帝的心思开始活络了。

    可弘治皇帝仍然不表达具体意见,只是淡淡地吩咐“内阁并工部拟个条陈,列明具体事项,改日商议罢。”

    这个时候,焦芳就跳出来了。

    他的奏则里,洋洋洒洒几千字,列出了具体需要修缮的内容,列出了需要花费的银两,更列出了这些银子……河南乡亲们愿意出!

    是的,银子当然不能是朱厚照出。

    否则,他这个太子为了拱一个大臣上位,不惜花费巨万。

    其他人怎么说!

    太子殿下的钱哪里来的?

    作为太子殿下,您怎么可以拥有这么多钱?

    太子殿下的钱,是不是应该上缴国库?

    太子殿下,您就应该老老实实呆在东宫里,出来瞎厮混什么!

    朱厚照脚趾头都能想到——无数人,会找出无数的理由,来弄走朱厚照的钱!

    然后!

    无数人,会有无数理由,将这些小可爱揣进自家口袋。

    但河南乡亲们捐献银两,这个很政治正确啊。

    当然,这个数目也不能太大了,更不能太小了。

    所以,焦芳的奏则里,只写了几百万!

    偏偏,就是这个几百万银子,引起了所有人的觊觎。

    因为……

    几百万,劳资也能募捐啊!

    几百万,有什么大不了!

    几百万就能搞定这么大件事,能捞一个千古留名,劳资自己出也愿意!

    好吧!

    没几个人盯着的工部尚书,忽然就成了香饽饽。

    因为,曾鉴再一次上书请求致仕了。

    这一次,曾鉴上书之态度坚决,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他态度凌然地道“臣之老迈残躯,留之无益,途耗具糜……故臣请致仕!”

    当然,对于黄河疏浚这个超级构想,他赞了又赞。

    几千字的请辞书,十成中九成九都赞了这个构思。

    他大赞此乃古往今来,前所未有,登峰造极,盘古开天……之盛事!大明必然走向国运昌隆……巴拉巴拉!

    朱厚照笑得合不拢嘴!

    这个老头是个妙人啊,不枉本宫为他劳心劳力,让他多活几年!

    可让焦芳愤怒的是,他尽管低三下四,想尽一切办法拍马屁,曾鉴也只是隐约地提到了焦芳。

    焦芳大骂“狗东西,劳资的酒让狗喝了!”

    可焦芳也没办法。

    因为,诸多大佬纷纷推荐了有力的竞争者。

    比如,刘大夏举荐了杨一清!

    比如,马文升举荐了张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