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章 登陆宝岛

    台湾海峡的最窄处,从福建的平潭岛到新竹的直线距离大约是130公里。

    这段看似不远的距离,中间相隔的海道去是极难跨过的天险,被人称之为黑水沟。

    据《台湾县志》中记载:

    黑水沟有二,其在澎湖之西者广可八十余里,为澎厦分界处,水黑如墨,名曰大洋。

    其在澎湖之东者,广亦有八十余里,则为澎台分界处,名曰小洋,小洋水比大洋更黑,其深无底。

    黑水沟的大洋和小洋,导致东西两向横渡海峡相当的艰难,更因水深无法下锚固定,分帆船必须顺风急行,若是不及通过,便会被海流卷走,迷失方向。

    郑锦这百余艘船上的水手,都是隶属厦门水师的人,常年往来这黑水沟,还在海面上跟清军打过仗,经验都十分的丰富。

    而且这几日老天爷也赏脸,所以倒是没遇到什么意外,一行人顺利的抵达了淡水河的河口。

    淡水河是台湾第三大河,水源充足,常年不断,能供船舰通航。

    此时这片地区仍是没被任何工业污染的处女地,河水清澈见底,碧蓝的天空下,唯见沙鸥翱翔,鱼跃于海,令人不禁心情大好。

    世子,我们选择在哪里登岸?

    陈永华走了过来询问。

    郑锦拿着望远镜观看了许久。

    北岸远处的一座小山上,隐隐有一座城堡,应该就是那圣多明哥了。

    为了避免一下子给荷兰人太多的刺激,所以开始时还是在淡水南岸立足为好。

    于是他想了想,便对陈永华说:

    让大伙将福船沿着淡水河前进十里左右,那里有个上好的渡口。

    陈永华听后,立即传令去了。

    赵小四却疑惑的问:

    世子,咱为何不在这河口附近上岸,还要往前多走十里?

    不待郑锦回答,统率那一百名延平王府精兵的守备千户黄安便笑道:

    世子的选择是对的,河口容易泛滥,又没有天然良港,还要直面海潮的侵袭,一不小心就容易功亏一篑

    郑锦有些诧异的看着黄安:

    我知千户是一向在陆地作战,对海事也有了解?

    黄安自小在山区艰苦的环境中长大,因此郑锦才会以为他只是个单纯的步兵将领。

    黄安道:小将虽然没出过海,但自从得到调令后,就查阅了许多书籍,近几日又常常跟船上的水手厮混,所以倒不是对海事一无所知。

    郑锦点点头,觉得着黄安确实是个可造之材。

    黄安原是施琅部下哨官,永历三年郑成功率部进攻云霄之战时,黄安勇敢善战,郑成功便开始注意到了他。

    但后来,施琅与郑成功矛盾激化,经过一番血腥的斗争后,施琅投靠了清军,黄安则留了下来归郑成功直属。

    原本按照历史,今明两年黄安将会随军屡立战功,官职火速升迁,五年后郑成功进攻南京时,他已总督明郑水师了。

    而郑成功兵败南京城下时,也是多亏有黄安的接应,击退了清军的追击,郑军这才保留了部分有生力量。

    郑锦也不知黄安被调来他身边,算不算耽误了他的大好前程

    船队开进淡水河,又向前驶了十里左右,南岸便出现了一个河湾,水面陡然变得开阔起来,水流也变得十分的和缓。

    早有人划小船进入河湾勘查了一番,回报道:

    河水很深,普遍有二十米以上,无大型石块阻碍。

    郑锦点头,放下了望远镜用手朝着某个位置一指:

    就在那边登岸吧。

    淡水河两岸大部分都长满了树木,但郑锦指的那个地方,只有一些低矮的灌木和杂草,确实是最适合登岸的。

    很快,在陈永华的协调下,前面的四艘船一共放下了十二艘小艇,随即大批的物资和水手、移民、囚犯也从船上下到了小艇。

    有几个移民坐了几天船,摇摇晃晃的从绳梯往下爬,笨手笨脚的,一不小心便掉到了河湾里,惹得甲板上许多水手幸灾乐祸的大笑着。

    当初第一个报名的李四九也是落水中的一人,不过他很又快爬上了小艇。

    他本来就是个壮汉,那天只是因为饿了多时,才会一副瘦弱不堪的模样。

    这些天来,他每天都能吃饱喝足,早就恢复了几分元气,又向来做事积极,才会被指派为第一批登岸的人。

    水手门奋力朝岸边划去,水面清澈,每隔一会,李四九便会看到水底有密密麻麻的鱼群一闪而逝。

    而在靠近岸边时,李四九甚至看到有鹿群、獐子等诸多动物四处逃窜。

    真是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啊!

    不少人都如李四九一样在发出一声感慨,心里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当李四九等人全都上到岸边,郑锦不久前刚任命的一个小管事王启年大喊一声:

    所有人集合!

    待所有人聚拢过来后,天生恶相的王启年扫视了一圈:

    我再重申一遍,按世子命令,所有人干活时把袖口、裤口都扎紧了,头、脸也必须用发给你们的毛巾包裹住,这里的蚊虫可是很凶的!

    还有,不准喝生水,不准随地大小便,遇到情况随时报告!

    现在立即去拿上工具,随我把岸边这片地区的灌木和树木砍掉,清出一块空地来,谁他娘的敢偷懒,看我不抽他鞭子!

    所有人都很怕王启年,于是齐声应喏,接着拿起工具有条不紊的忙碌起来。

    其中囚犯都是去砍树,而李四九则是清出灌木杂草,在清理出一片地势较高的空地后,又跟人搭起了简易帐篷。

    帐篷由厚布编制,顶上覆盖了一些油布和刚割来的蒿草用来防水,帐篷口还挂了一道纱帘,里面摆上几套木桌椅。

    由于此地潮湿闷热,是绝对不能直接睡地面的,李四九等人又在王启年的指挥下往地上打了些木桩,在盖上几块木板,铺上席子,才有了点床铺的样子。

    帐篷四周,都撒上了一些硫磺,用来驱除蛇虫,各个角落还要撒上石灰消毒。

    不说李四九了,就连王启年也不知为什么要做这些,但所有人都信任郑锦,既然是他吩咐的,便无条件执行了。

    就如所有人都觉得头上裹着毛巾干活热得很,但除了少数几个囚犯外,大多数人都没偷偷将毛巾摘下一样。

    又过了一阵子,三百名囚犯全都送上了岸干活,接着又上来了一批木匠,他们首先要做的,是修出一条直插河湾的木制栈桥出来,好方便船只卸货。

    这五十多艘船基本都是驻扎在乌礁的水师,督帅是郑成功的麾下爱将周全斌,此行只负责运输,是不会在这里久留的。

    因此郑锦需尽快把船上的物资卸上岸去,免得误了水师的返程时间。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