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章 初见规模

    郑锦对战死之人的待遇是丰厚的,甚至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因此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上亡。

    当兵之人,谁也不能保证下一个倒在血泊中的是不是自己。

    听了郑锦的承诺后,将士都红着眼在想:难得世子如此厚重,就算是死也值了!

    之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郑锦又对这一战有较大功勋的人举行了授勋仪式。

    对土著这一战虽然规模不大,但郑锦希望借此机会将各项新式制度建立起来,因此才会如此隆重对待。

    授勋用的勋章是银色质地,形状是一颗五角星,后面搭有回形针,有功的士兵与郑锦互相敬礼后,由郑锦郑重其事的将勋章别在军衣上。

    李四九在获得勋章的那一刻,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不禁将身板挺得更直了!

    而没有无缘获得勋章的周兴、傻和尚等人,则满脸羡慕,暗暗发誓下次自己一定也要多立战功!

    回去的路上,郑锦听见有人在小声抱怨,说世子也太偏心了些,怎对士兵如此之好?

    郑锦心里琢磨,除了军部外,对工匠部、后勤部、农林部的激励机制也确实该建立起来了。

    于是思考了一晚后,郑锦便对军部以外的人实行了工分制。

    每个人每天的劳作,都会获得相应的工分。

    郑锦告诉大家,等神木镇建设好后,肯定是要给所有人分房、分田的。

    而工分越靠前的人,在分配房屋农田时则会被优先考虑。

    而且到时工分还可以兑换锄头、犁头等农具。

    工分高时,甚至生番女奴都有资格免费获得!

    得知这些消息后,工匠部、后勤部、农林部的人全都沸腾了,干活时迸发出了极高的热情,平时三天才能完成的活,现在只用一天就干成了。

    于是在这几项制度的激励下,整个神木镇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陈永华、黄安等人见了,都不禁发自内心的对郑锦钦佩无比。

    谁也没想到,郑锦的脑瓜竟如此聪慧,想得出如此有效的措施来,颇有种四两拨千斤的感觉,一下便将整个神木镇的风气弄得焕然一新,真是令人不服不行。

    世子,根据小的多日探寻,发现这片地区地下岩洞最多!

    一片较为空旷的陡坡上,赵小四一边替郑锦扇着蒲扇,一边讨好似的说着。

    地下岩洞多,说明这片区域是石灰岩地形,而石灰石,则是制作水泥的主要材料。

    为了加快神木镇的建设,郑锦打算下一步要将水泥发明出来,弄个水泥窑,大量生产水泥。

    水泥历史上是在1824年由英国的建筑工人发明的。

    这其实也不是多么复杂的事物,用石灰石与粘土为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合后,在窑内煅烧成熟料,再经过磨细成粉就成了。

    但看似简单的东西,却无疑是人类建筑史上最为划时代的产品!

    郑锦探查一番后,发现这片地区果然存在大量的石灰石,大喜道:

    赵小四,干得不错,计你一功!

    赵小四听后,腆脸笑着,说都是仗着郑锦洪福云云,郑锦只当他是在放屁了,偶尔听一下这种话,还挺有意思的

    又过了一些日子,一座水泥窑和一座石灰窑便在淡水河畔拔地而起。

    在那附近,恰好还发现了一座小型煤矿,虽然储量不多,但裸露在地表上十分容易开采,极大缓解了两座窑所需的燃料。

    由于水泥的比例配方郑锦从渔船的书上有看到过,早烂熟于心,所以水泥窑、石灰窑建成后,很快便顺利的将水泥生产了出来。

    当陈永华等人亲眼见到水泥在建筑方面的强大作用时,全都震惊得无以复加。

    而有了水泥后,砖瓦房屋的建设速度顿时大为提升,一座又一座相继拔地而起,逐步取代那些简陋的帐篷。

    而小镇的那几条主要干道,也慢慢全部铺上了水泥,以后即使下再大的雨,也不再担心会变得泥泞不堪!

    除了水泥外,郑锦还叫人建了一座造纸坊。

    纸也同样是肛需,郑锦这些日子早受够用树叶擦屁股了!

    这也不是新奇的技术,郑锦一开始搜罗的工匠中,就有懂造纸的人。

    而且郑锦也不是要那种需精工才能出细活的漂亮宣纸,能弄出草纸来就行了。

    随之砖窑、水泥窑以及一座座砖瓦房、水泥路的成型,这神木镇总算是有点后世**十年代偏远地区乡镇的模样了。

    而这时,已是八月中旬时节。

    粗略算来,他们是五月末登岛的,不知不觉间竟过去了将近三个月。

    夜幕降临,郑锦看着这个由自己一手从无到有缔造的神木镇,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不过这一切都还远远不够,只能算是万丈高楼刚打了个地基,离郑锦的目标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晚饭时间,郑锦上了桌,陪坐的是陈永华与黄安这两个左膀右臂,三人一边吃一边闲聊。

    菜只有一个,一大盘香喷喷的腊肉炒青菜,看着就十分有食欲。

    腊肉是从土著那里缴获的,青菜则是农林部的人种的,这里光照足,青菜也长得贼快,基本上种下两个月不到就能采摘了。

    这个月我打算亲自回厦门一趟。

    郑锦忽然说了一句,陈永华跟黄安听后都点头表示赞同。

    世子离开厦门多时,也是时候回去一趟了。

    这三月来,奋勇号其实每月都会往来一次厦门,主要运些食物,打听一下那边最新的消息,顺便载百来个新移民过来。

    郑锦道:人手还是有些紧缺,这次我想一次性再弄三千人过来,你们提前准备好帐篷等物。

    陈永华略有些迟疑。

    神木镇的粮食供应一直颇有压力,现在一下添加几千号人,会不会有些吃不消?

    郑锦坚定的说:粮食不够大不了一会奋勇号每月多会厦门几次,我们有银子,买就是。

    趁着现在世道纷乱,遍地流民,郑锦必须抓紧移民,既救活人,又增强自身底蕴,一举两得。

    而要是再过多几年,活不下去的人死绝了,其余的人也安定了,就不会这么容易找到合适的移民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