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费神劳心了许久,说尽了好话后,郑锦总算是摆脱了董氏。

    吃过晚饭后,郑锦也终于在书房见到了老爹郑成功。

    此时的郑成功满脸疲惫之色,不过神采奕奕,让人随时都能感受到他的万丈豪情。

    明亮的烛灯下,郑成功一边处理着桌案上的公务,一边询问着郑锦在淡水河流域的作为。

    郑锦简要的说了,但是有所隐瞒。

    比如水泥他就不打算这么快公之于众,担心厦门这边掌握了后,会有人泄露给鞑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当听到郑锦说他带人灭了一个土著部落,还亲手射杀了酋首时,郑成功满意的连连点头。

    郑成功抬头看了一眼郑锦,见他的肤色都晒黑了许多,不再是几月前的白嫩少年了,整个人也显得颇为稳重,还有了几分作为上位者才有的威严。

    郑成功心想,看来当初派他去大员磨练,还真成了一步妙棋!

    父亲,听说又要打仗了?

    过了许久,郑锦终于将话题引到了自己最为关切的上面去。

    郑成功微微颌首。

    漳州府那边寻到了一些机会

    郑成功只说漳州府,却不提广州,透露出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郑锦深吸了一口气,还想尽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孩儿听说西宁王(李定国)派了使者前来求援?

    郑成功却似乎不想跟郑锦谈论此事,立即摆手道:

    此事极为复杂,自会有群臣众将决策,你不需多言。

    但孩儿认为应该尽快发兵广东,不然西宁王若是兵败,形势必然大崩

    休要多言!出去!

    郑锦话还没说完,郑成功便满脸怒色的训斥了一句。

    无奈,郑锦只能苦笑着站起身来,行礼后往门外走去。

    北港那边也有一两万人,以后便全权由你负责,厦门这边不会再过问。

    走到门外时,郑成功忽然说了这么一句,郑锦听后心里却没多少喜悦。

    按照历史的发展,郑成功到了十二月才派出援军去广东,但那时的李定国已经大败而归。

    而李定国经这一败后,再没能恢复过来,以后的战略基本以防御为主,很少像现在这样主动出击了,永历朝的形势也跟着急转直下。

    郑锦其实也知道为什么郑成功面对李定国的求援时,总是犹犹豫豫的。

    他最近听到了一些秘辛之事,说当初隆武帝被杀后,郑成功其实还找了一个宗室,打算另立新君。

    但后来迫于形势所需,他才打消了这个想法,改为拥护永历帝。

    因为这事,两边的隔阂变得更加的难以跨越。

    就算永历帝从未打算追究什么,郑家这边也难免惴惴不安。

    毕竟在大明朝,拥立错了人会有什么后果,可是有前鉴的。

    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统率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却瓦刺大败被俘,太子少保于谦力排众议另立了英宗之弟为帝,操练士兵保卫山河,硬是逼退了瓦刺的十几万大军。

    但之后,英宗被瓦刺放了回来,通过政变又重新夺回了帝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掉了那个续了明朝百年国运的于谦!

    除了拥立方面的隔阂外,郑家军上下现在都自信满满,似是想撇开永历朝廷独自抗清,自然也就对李定国的请求不怎么热心了。

    后世网上之所以这么多人黑郑成功,是因为所有人都希望他是一个岳飞式的人物,情操高尚、不犯任何错误。

    可惜郑成功显然并不是那样的人,他虽是南明的擎天柱,却也有着诸多缺点。

    比如一旦是他认定了的事,便会毫不犹豫的执行下去,别人很难劝服。

    这种性格几乎每个伟人都具备,也就是所谓的坚毅。

    但换另一种说法的话,这其实也叫做固执己见。

    郑锦毕竟才穿越来这世界只三个月左右而已,要想改变郑成功的想法,可真是比登天还难!

    延平王世子又要招移民去大员了!

    这几天,这个消息一直在厦门的饥民中快速的流传着。

    在前几次奋勇号回厦门运粮食的时候,郑锦就特意叫他们宣扬一下移民到了大员后的美好生活。

    饥民、流民对于去大员开垦这事,唯一担心的就是有去无回,以前各种高死亡率的传言实在是太过瘆人了。

    但由于应对得当,神木镇一直没有爆发过瘟疫,得疟疾以及各种意外死的人并不集中,死亡率相比北港等地低得惊人。

    而没了这份顾虑后,移民大员对那些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每天去报名的人络绎不绝。

    这一次招移民,郑锦特意加大了女性的比例,另外七岁到十一二岁的少年孩童也要了两百多个,打算亲自教授他们一些现代的理念知识。

    当然了,郑锦毕竟不是在开慈善堂,老弱病残还是依旧一概不收。

    这类人即使到了大员也很大可能活不下去的,还是别瞎折腾了。

    在招普通移民的时候,郑锦也另树了一面旗帜,特招各种工匠以及水手。

    对于工匠,郑锦一直都是来者不拒的,且大开方便之门,体弱多病的,还会安排郎中帮忙调理,拖家带口的,也都一并全收。

    工匠要有一技之长,着实不是什么人能去应征的。

    但水手厦门却有不少,毕竟这里本就面朝海,还有不少人是从海上浮舟南下的。

    而且这似乎有滥竽充数的可能,许多人可能只去过鱼塘划过船,也觉得自己适合做水手,于是纷纷争相前去报名。

    对于这种情况,郑锦的应对也简单,将所有人拉到奋勇号的甲板上面去,把船开出海面,让他们实际操作一番。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就立即显形了。

    手忙脚乱不知做什么的人,自然就被淘汰了下来。

    最让人无语的是还有一些人竟然晕船了,吐得七荤八素的。

    最后,管事忽然指了指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道:

    世子,这小子一开始时明显是不会的,是照着别人做才有模有样的。

    郑锦笑了笑。

    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也是个人才,留下他又何妨?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