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4章 新据点、新制度

    五月,大屯山附近的田溪镇探测小队一连发现了好几处铜矿和铁矿,郑锦于是向田溪镇加派了千余移民,加大了大屯山铜铁矿的开采力度。

    不过永宁钢铁厂那边最近却发生了一些小问题,水锤、水力锻压机等机器经常由于一个小零部件损坏,便要停下维修许久,

    因为没有统一的尺寸,使的不同水锤的零件无法互换,必须专门重新打造,以致维修时间大大加长,严重连累了工作效率。

    实际上,早在秦始皇的时候,中国就开始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了。

    但是因为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比如官员为了贪污而使用大斗小秤,刻意的让各种度量衡不统一,好从中谋利,便导致了标准化难以进行,

    别的不说,郑锦就发现眼前这永宁钢铁厂的铁匠,原本就是从天南地北汇聚而来,他们手上虽然都有尺,但是每把尺子上的刻度竟然都不一样!

    这实在已是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了,不然还不知要造成多少障碍出来。

    郑锦决定另起炉灶,把大明的这套尺寸全部推翻不用,而采用后世的公尺、公斤为度量标准。

    当然了,也不是说西方的月亮比较圆,比如英制度量衡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英尺根本是根据英国国王脚长决定的,

    (十三世纪初期,英国尺度混乱,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为全国贸易带来了很多麻烦,英国皇室为此召开了十多次大臣回忆商讨此时,但都没有决定下来,

    最后,曾在大宪章上签字的约翰王便愤怒的在地上踩了一脚,然后庄严的宣布以他的脚印作为永久的丈量标准,

    由于国王穿了鞋子,一英尺大约是三十厘米。)

    但公尺的制定却是19世纪法国科学家经过严谨讨论而决定的,其基础在于地球周长,然后经过一些列推演而得出的,

    郑锦直接从渔船的书中得到了具体的参数,颁布了出去,很快又将标准化的直尺、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量角器等简单的测量器具做了出来。

    至于更精密的游标卡尺、百分尺这些,还得等些时日再说,至少要等车床出来后才行。

    解决了标准化度量后,郑锦又出席了几个仪式,

    其中一个比较特殊,是一百七十多个囚犯转为正式居民的仪式,

    去年五月处来大员移民时,曾带了三百囚犯过来,从事伐木、采煤等粗重活,

    那时郑锦便承诺,只要他们干足一年,便能重新获得自由,现在便是兑现诺言的时候,

    一年下来,当初的三百囚犯足足死了一百二十多人,死亡率还是挺高的,

    这时因为他们总是冲在开荒的第一线,染上疟疾、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各种意外的几率都比别人大一些。

    郑锦在台上说了一会,激励这些脱离了囚犯标签的人奋发向上,积极的迎接新的生活,但最后的时候话风又一转,警告他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如果再次犯罪,那么他们将会被送到坤甸去,再以囚犯的身份在那里干一年,到时还能不能活下来就很难说了。

    所有人听后,心中都为之凛然,这一年来的日子他们是好不容易才咬牙坚持下来的,

    平时他们不知有多么羡慕普通居民的生活,没谁愿意再重头试一遍,更何况是坤甸那种鬼地方!

    郑锦的这番告诫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后来这一批囚犯几乎都成为了最奉公守法的人,比一般的人更加遵守各种规矩,比任何人都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出席完这个特殊的仪式外,郑锦还分别出席了两个新设立的定居地的成立仪式,

    淡水河在永宁堡的不远处一分为二,一条蜿蜒向东,另一条则是通向南边,

    通向南边的水面依旧宽阔,仍叫淡水河,继续溯游而上,直到大汉溪与新店溪的交汇处,河道才再次一分为二。

    而蜿蜒向东的却变得湍急狭窄,已不适合大船通航,途径了后世基隆市的许多地方,故而被称为基隆河。

    新据点一个便设立在大汉溪与新店溪的交汇处,命为双溪镇,

    另一个新据点则建在了基隆河沿岸的狭长平原上,而基隆河这条河比较特殊,就跟钱塘江一样会受海水潮汐的影响,每天如海水一般有潮涨潮落之时,

    但也不是整条基隆河都是这样,分界点就是在新据点那地方,潮汐涨落皆以此为止,故而命为汐止镇。

    永宁堡、双溪镇、溪止镇呈现三足鼎立之势,三者中间的区域,其实就是后世的台北城区,

    建立三个据点建立起来后,淡水河流域三五年内都不会再设立新的定居点了,

    以后郑锦便会以这三个地方为依托,并力朝着中心发展!

    此外这样的安排还有一些战略意义,

    双溪镇离雪山山脉极近,以后那里将会是征讨猎头生番的中转站,

    而汐止则是觊觎鸡笼港的前哨战,而且距离同样是位于基隆河沿岸的九份——金瓜石金矿又更近了一步!

    设立了这双溪、汐止两据点后,郑锦又去了一趟北港,经行第二阶段的北港改造计划,

    前段时间的改造,只是改变了北港的卫生习惯和农村的作物主类而已,

    这一次,郑锦则是打算改变北港的组织结构,

    北港的大部分人口都生活在乡间,这小半年来又移民来了好几千人,都是自发移民,

    在海对岸,北港的名气比神木县大了不知多少,很多人都知道大员有这么一个地方,所以常会有人自发浮舟而来。

    现在北港已有两万五千人左右,实现了数十年来的新高,其中北港镇的人口仅八千人不到,剩余的都散落在了四周的各个村落里,管理起来十分不便。

    郑锦于是便将这些村落划分为了九个大队,每个大队管理三五个村落不等,设有管理民事大队掌书记(正副两名)、掌管兵甲、冬练的民兵队长一位,另有杂役数人。

    以前北港对各个村落的管理极为松散,以致出现了某些村庄不缴纳赋税的情况。

    郑锦在这里设立了大队管理结构后,控制顿时大为加强,才算是真正的将北港纳入了他的直辖之内。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