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64章 东宁学堂

    视察了宜兰回来后,郑锦稍稍沐浴,便往学堂而去,

    之前的神木学堂,现在已改名为东宁学堂,规模也扩建了许多,有各级学生八百余人,

    此外,在北港、基隆、台北、宜兰等地,郑锦也都下令修建了学堂,为适龄儿童提供免费教育。

    相比军费、拓殖等方面的开支,这免费教育其实花费不了多少银子,

    毕竟这个年代的学堂,又不需采购什么昂贵的实验设备,更没有什么科研经费,所需的不过是老师的薪酬,以及一些笔墨纸砚上的开支而已,

    这能用去几个银子?

    但免费教育缺从未有人做过,故而郑锦此举,着实是赢得了不少称赞。

    在归庄等人的陪同下,郑锦走在教室外,到处绿树成荫、书声琅琅。

    在这样的环境中,郑锦的心也不由的变得十分安宁。

    这时,众人走过了两间教室,教室内的两个老师都十分奇特,一个是剃度老僧,一个是银发老妇。

    但无论是归庄,还是别的主管教育的官吏,见了这一僧一老妇后,都神色肃然,脸上满是恭敬之意,

    因为这二人名声十分响亮,享誉士林,老僧名叫方以智,老妇则是方维仪,

    方以智即为东宁学堂物理学教科书《物理小识》的作者,郑锦可谓闻名已久了。

    而方维仪,则是方以智的姑姑。

    方以智自幼秉承家学,接受儒家传统教育,他从小由母亲和姑姑一起抚养长大。

    方维仪是明大理少卿方大镇之女,姚孙棨之妻,少年寡居,方维仪颇有才气,是有名的女诗人。

    可以说,方以智能有后来的成就,与他这位才女姑姑关系颇大,

    后来,方以智随父宦游,至四川嘉定、福建福宁、河北、京师等地,见名山大川,历京华胜地,阅西洋之书,颇长见识。

    除了家学,他所授业的老师亦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

    白瑜,长于词赋经史,崇尚实学。

    王宣则专攻名物训诂和《河》《洛》之学,治学严谨,是当时治《春秋》的大家。

    傅海峰则是当时的名医。

    另外,方家还有丰富的藏书,其藏书地稽古堂被誉为两间皆字海,一尽始羲皇,

    虽然那些藏书后来都因战乱,大部分遗失了,

    但年过七旬的方维仪依旧精力充沛,记忆惊人,自从被请来东宁学堂后,她偶尔来教上几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记忆中的书籍默写出来

    如果是一般的大儒,郑锦是不怎么重视的,

    但方以智却不同,

    因在他年轻时的学友中,有西洋传教士毕方济与汤若望,故而得以阅尽西洋之书,学习了解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从而更加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学识。

    所以方以智的学说中,很多都是与近代科学有关的,在别人眼里或许是奇葩,但在郑锦眼中,却无疑是宛如天赐!

    而且方以智常有令人振聋发聩的言语,

    比如他认为:今天下脊脊多事,海内之人不可不识,四方之势不可不识,山川谣俗,纷乱变故,亦不可不详也。

    这类言论,对一直热衷于解放思想的郑锦来说,用处很大。

    此时,下课铃刚好响起,方以智虽然早就看到了教室外的郑锦等人,但还是耐心的不知了课堂作业,这才拄着拐杖走了出来。

    方以智现在也有四十七岁了,而且他早年还受过腿伤,因此腿脚已不太利索,

    他三十岁时中进士,选为庶吉士,但不久后,京师便被闯军攻破,崇祯帝于煤山自缢,

    方以智得知后,在崇祯灵前痛哭,被闯军俘获,闯军对他严刑拷打,要他归降,以致两髁骨见,腿上的暗伤就此落下。

    当然了,方以智但始终没有投降闯军,不久,李自成兵败山海关,他得以侥幸乘乱南逃

    说起来,郑锦之所以能讲方氏姑侄请来,全靠顾炎武的关系,

    归庄、顾炎武、方以智都曾参加过复社,当年方以智还是主盟复社之人,人称复社四公子,以文章誉望动天下,

    但归庄曾因意志消沉,一度不理世事,所以不知方以智最终流落到了何处,

    方以智曾参与了拥立永历政权的活动,任左中允,少詹事,翰林院侍讲学士,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

    但他因与太监王坤有隙,被其诬陷弹劾,又见永历朝廷内则门户纷争,奸人当道,外则与广州绍武政权同室操戈,兵戎相见,

    而永历皇帝更是胆小如鼠,稍稍风闻清军动向,便奔走广西,使得方以智心灰意冷,这才弃官流落湘、桂、粤西一带,很长一段时间都居无定所。

    但顾炎武却知道他在江西庐陵的青原山净居寺隐居,又知郑锦对方以智十分推崇,便专门写信与他,邀请方以智到东宁讲学。

    这期间,顾炎武自是将郑锦大肆吹捧了一番,说了诸多好话,这才让方以智重燃希望,于是携族人渡海而来

    总之,东宁学堂有了归庄、方以智、方维仪等人的操持后,郑锦无异于如虎添翼,

    别看他们无缚鸡之力,但教出来的学生却在东宁州各地任职,方方面面都起着作用,极大的方便了郑锦的施政。

    与方以智等教师交谈过后,郑锦又来到了东宁学堂的一处操场,

    东宁学堂的学生除了文理课外,还有军体课,可以玩足球、毽子,同时也要进行较为艰苦的军训。

    此时几十个穿着各色的百姓服装的学生,便站在操场上,队伍比一般的明军还要整齐。

    一名穿军装的人,在那大声喊着口号,

    忠于国姓爷!忠于世子!忠于大明!

    一群学生脸色通红的齐声吼道:

    忠于国姓爷!忠于世子!忠于大明!

    附近经过的学堂杂役、教师也纷纷响应,场面十分热闹。

    谁给咱们饭吃?

    世子!

    谁给咱们学堂识字?

    世子!

    天下哪里最好?

    东宁州!

    男儿在世所为何事称英雄?

    救天下危难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