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1章 南京城下

    严冀见秣陵关顷刻间便已告破,大惊失色,被亲卫拉着仓皇地从碉楼上下来,想往城外逃去。

    但他们却有些慌不择路,正好迎面撞上了入城的黄安所部,

    送上门的大功,黄安自是不会措施,几轮火枪齐射过去,严冀瞬间被打成了筛子,轻松的被黄安将首级斩下

    秣陵关既破,南京城已近在咫尺,且再无任何险阻!

    郑军当晚在关城内舒舒服服的歇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郑锦留下王启年统率八百人把守秣陵关,自率剩余兵马直奔南京而去。

    当天中午时分,南京城巍峨的城墙,终于出现在了郑锦的视线之内!

    南京又称;建康;、;金陵;,又以金陵的名称最为人熟知,

    相传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春秋时期楚威王灭越后,就在今清凉山上修筑了一座城邑,

    因为那时紫金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脉小山都还没有自己的名字,楚邑建在清凉山上,而清凉山当时是金陵山的一部分,所以把此城命名为金陵邑。

    当然,还有一个更离奇的说法,说是楚威王因听方士说南京的地低下有王气,而他又不想迁都到这里,因此派人埋金将将王气堵住,故名;金陵;。

    关于南京有王气这点,历代多次出现在史书上,

    比如有说秦始皇东巡,望气者言金陵的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

    秦始皇听后,做法就比楚威王简单粗暴多了,直面命人掘断连冈,以泄南京的王气。

    而说来也奇怪,自秦以后,南京这地方多次被割据势力定为都城,但一个都没好下场的,东吴、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

    大明严格来说也不是例外,

    朱元璋死后,皇位传给了嫡长孙建文帝,很快便被他叔叔永乐帝朱棣给夺了皇位,然后迁都北京,之后南京就只是;陪都;了。

    当郑锦远远眺望着南京的山川形势时,也是不由的叫声好。

    南京前据大江,自金陵北向,则大江当其前,南连重岭牛首、雁门诸山,凭高据深,形势独胜。

    当年,三国时期的孙吴建都于此,西引荆楚之固,东集吴会之粟,以曹氏之强,而不能兼并。

    武侯诸葛亮出使孙吴时,也曾情不自禁的大为赞叹:;金陵,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

    开创东晋;王与马并天下;局面的王导亦曾云:

    ;若经营四方,此为根本。盖舟车便利,则无艰阻之虞;田野沃饶,则有展舒之藉。金陵在东南,言地利者,自不能舍此而他及也。;

    两宋之际的抗金英雄李纲曾给宋高宗赵构上疏:;举天下形势而言,关中为上。以东南形势而言,则当以建康为便。;

    太祖朱元璋起兵之处,有勇有谋的冯国用向他进策:

    ;金陵龙蟠虎踞,真帝王都,愿先拔金陵而定鼎,然后命将四出,扫除群寇,天下不难定也。;

    朱元璋听从了冯国用的计策,这才从江淮提兵南下,

    朱元璋攻克南京的过程,也很值得选择的郑锦反复琢磨,从中借鉴能地方有很多。

    南下之时,谋士曾向朱元璋进言:

    ;集庆右环大江,左枕崇冈,三面据水,以山为郭,以江为池,地势险阻,利于步战。若南据溧阳,东捣镇江,西扼太平,据险阻,绝粮道,(金陵)自可不战而下。;

    所以朱元璋渡江后,先定太平,随即便命徐达等克溧水、溧阳、句容、芜湖,接着攻集庆,

    将这些外围据点一一拔除后,待打金陵时,朱元璋果然没花多大力气,便将此城夺了下来。

    而朱棣发动靖难时,破建文帝大将盛庸于浦子口,诸将请直扑南京。

    朱棣说:;镇江咽喉之地。若城守不下,往来非便,先下镇江,彼势益孤矣。;

    一直等到镇江也收入囊中后,朱棣这才驱兵往南京而去,可见镇江对于南京的重要性,

    说白了,丹阳是地处运河要冲,而镇江却锁钥长江、运河的交汇之处,既是南京门户,又是去往江浙的必由之途

    总之,在整个东南方,就军事战略及政治影响力而言,没有任何一座城池是能与南京比肩的。

    只要夺下此城,对人心的震撼是难以想象的,抗清的形势便有了完全逆转过来的可能

    郑锦率部绕行到了长江边上,张煌言等人也早就领兵走水路到了这里。

    镇江离南京不远,不过百余里而已,大军一般一天就能抵达,

    瓜州、镇江的清军败卒就是在一两天内逃回南京的,郑军当然也可以在差不多的时间里推进到南京城下。

    然而,郑成功没有那样做,错去了第一次战机。

    郑锦、张煌言两方合兵一处,总计有个两三万人,船帆铺满江面,旌旗飘扬,远远望着,气势很是惊人。

    不过此时南京城内的守军也不算少了,

    七月十八日,当郑锦好不容易打下丹阳、句容,在着急的等待将令的时候,清朝原本打算派去进攻云贵的部分满洲八旗兵在梅勒章京噶褚哈、玛尔赛、吐尔玛率领下,由荆州乘船四十艘到达南京,增强了防守力量。

    不过,这支由贵州返回的清军数量有限,

    他们本是因出征日久、战损较多,由他部替换回北京休息的军队,大部分没有携带战马、盔甲,作战能力比较有限。

    所以,在他们到达南京之后的第二天,南京守将喀喀木和郎廷佐一面不惜以放弃部分州县为代价,从附近地区调集一切可用的军队,同时向清廷发出十万火急的求援奏疏:

    ;除准留自贵州回来无乘骑兵丁外,速从京师调遣大兵前来,方可恢复瓜州,大江两岸城池亦不致失守;。

    可见,即便在噶褚哈等统率的清军到达以后,南京清军实力仍然是不足的

    郑锦、张煌言、陈永华等人聚在大帐中,商议攻打南京城的计策。

    没错,郑锦根本就没想着要去芜湖,他在镇江的时候,便说服了张煌言与他一起合兵攻打南京。

    张煌言深知拖的时间越久,南京便越难以攻打,而南京若是不能攻克,就算他此行西去,召降了再多的州县,又能如何?

    况且郑锦还自愿承担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张煌言自然也就极力赞成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