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9章 如玉街

    其实郑锦也知道徐开是城内缙绅大户的代表,无外乎是来跟自己打好关系,顺便试探一下口风。

    徐开本人嘴皮子好,又是徐达的后代族人,自然是一个很适合的人选。

    可惜的是他们不知郑锦即将离开南京,注定是要徒劳无功了

    郑锦乘舟逛了一会这南京最为繁华的十里秦淮,后不由的长叹道:

    可惜当年的秦淮八绝,现今都已不在这里了!

    徐开满脸疑惑,

    敢问世子,秦淮八艳是哪几位?

    郑锦愣了一下,随即想到所谓秦淮八艳,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那也是清康熙年间的事情了,

    而现在四十多岁的余怀还在奔走于南京、苏州、嘉兴一带,以游览为名,联络志同道合者,进行抗清复明的活动,并没有归隐著书。

    在《板桥杂记》上,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六人的事迹。

    后人又续了柳如是、陈圆圆,一起将她们称为秦淮八艳。

    郑锦便将这八人的名字讲了出来,并说这是他们福建一带民间的说法。

    徐开对这几人的事迹倒是十分了解,他沉吟道:

    此八人,确实当年都是秦淮河上风华绝代一时的人物,且都各有传奇事迹流传,

    可惜马湘兰、董小宛、李香君、寇白门四位已经逝去,顾横波嫁给了龚鼎孳,柳如是嫁给了钱谦益,都一起到京师享福去了,

    至于卞玉京、陈圆圆两位,在下就不知她们是生是死了。

    秦淮八艳中,现在才气、名声最大的都是柳如是,不过在后世,知道陈圆圆的只怕会更多一些。

    因为江左三大家之一的吴伟业有一首诗名叫《圆圆曲》,其中开篇的两句广为流传: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很明显,《圆圆曲》的诗意是批判吴三桂的,

    没成想后人却根据这子虚乌有的冲冠一怒为红颜,替吴三桂打开山海关的行为脑补了大量浪漫主意色彩的桥段

    舟船继续缓缓行驶,终于到了一个最为繁盛的所在,

    那位置的秦淮河两岸,北边是南方地区会试的总考场:江南贡院(即今中国科举博物馆),而另一畔则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著名的有旧院、珠市。

    郑锦等人随徐开登上了一艘规模不大的花船,但里面布置极为雅致,壁上悬挂的书画基本都出自名家之手。

    船上有七八位秦淮名伎,皆精通琴棋书画,其中一个叫马婉容的,还是金陵南曲名女,知音识曲,音乐上被人推为南曲独步。

    其实古时候的伎女,与后世完全是不一样的,

    后世是以卖肉为主,从业者的身材好就行,

    而古时的伎女大都能说会唱、跳舞弹琴,甚至还会吟诗作对。

    比如柳如是,就是有名的才能,且她流传于后世的作品也很值得研究,

    大学者陈寅恪先生就著有《柳如是别传》一书,洋洋洒洒八十万言,是他的最后一部著作,同时也是酝酿最久、写作时间最长、篇幅最大、体例最完备的一部著作。

    所以这时的男子去青楼、逛花船,是一件很风雅的事情,

    当然了,这得把握其中的度,要是整天沉溺其中,可能就会受人鄙夷了。

    赵小四、陈绳武等人还是头一次见识这样的温柔乡,一直都睁大双眼,不停的盯着那几个女子看,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郑锦在花船内听了半天小曲,直到夜深后,这才尽兴而归,

    徐开倒是暗示郑锦可以在那里过夜,但郑锦想了想,最后还是拒绝了,

    倒不是他有上面精神洁癖,主要是不想平白欠别人的人情。

    第二天,郑军离南京已不远当然,以他们的行军速度,应该还有再走上一天,才能抵达南京城下。

    中午时分,郑锦亲自骑马巡视城池各地,

    现在的南京城,已基本恢复到了攻城前的繁忙,

    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麋集在街市上,叫卖展示着货物,和顾客们讨价还价。

    来自各地的士绅大户,儒生士子,在门前挂着灯笼、养着各种生鲜花朵的茶社里高谈阔论。

    茶座里座无虚席,生意兴隆:酒楼上人声鼎沸,笙歌盈耳,随风飘散着哧哧的艳笑和酒肴诱人的浓香

    不过,许许多多令人不安的影子也可以出现在这里,

    操着南腔北调的口音的,不仅有官绅、大户们,也有许多是流民乞丐街上这样的人明显增多了,

    甚至街面上每天都有饿死的人,大量卖身为奴的人挤满了城外的人市。以至于人口的价格直线下跌。

    只要战争一起,无论输赢是哪一方,其实受苦的还是普通百姓。

    为此,郑锦连忙下令在城中各处设立施粥点,清汤寡水的当然不能让人吃饱,但吊住性命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而且,郑锦还设立的移民招募处,想将这些无业无家者移民到琼州府、东宁州等地,也应该能救下不少人。

    在郑锦主持南京大局的这些天里,类似这样的政策已推行了不少,为他在民间赢得了不少良好的赞誉

    巡视了城池一圈后,郑锦来到了一个叫如玉街的地方,

    这条街道给郑锦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因为街道两侧,几乎都是大大小小的书坊,

    就连空气之中,都似乎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墨香,这是真正的墨香带着松烟的味道。

    这里大的书坊足有五开间门面,小得只有一开间。

    但是无论门面大小,铺面的屋檐都很高,从街面上往里看去,可以看到靠墙摆放的一排排高大的书架,上面放满了各种书籍。

    郑锦对此大感兴趣,于是下马走了过去。

    只见每家书坊都有字号和招牌,且不少都有各自的特色,

    比如有专门卖佛经、道乘之类的宗教书籍的,也有卖话本小说、春宫图的,也有专营闱墨的。

    所谓闱墨,就是每次科考中中式的八股文、试帖诗、策论之类,按照原时空的说法就是专卖教辅材料的。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