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7章 出征热兰遮

    军议开始后不久,郑锦拍了拍手掌,叫人将何斌带了进来。

    随后,郑锦向众人介绍了何斌本人的事迹。

    当大伙听后此人在热兰遮城,任荷兰东印度公司台湾评议会的通事,长达十几年之久,全都不由的眼前一亮,

    何斌此人深悉荷兰在台湾的情形,

    1657年,当老爹禁止中国帆船驶往台湾时,何斌曾奉荷兰长官和评议会之命来到厦门,向郑成功讯问禁航原因。

    在那期间,郑锦与他结识,何斌本人也早就暗地里效忠了郑家,这两年间,不断的向郑锦传递热兰遮城的大小情报。

    到了1659年,何斌背地里的小动作终于被荷兰人发现,被控告勾结郑氏、私自征税,被剥夺一切职务,并处以苛重的罚款。

    一时间,他变得负债累累,难以继续在热兰遮城存身,

    何斌只好在打听到郑锦北伐归来后,便逃至厦门正式投靠了郑锦,再次强烈的建议他出兵收复全台湾。

    何斌逃离宝岛之前,曾经暗中派人测量了进入大员湾的鹿耳门水道,到达厦门以后向郑锦献上了一份最新、最详细的地图,

    在那份地图商,他标明船舰如何航行才能绕过荷兰炮台,在鹿耳门登陆,

    而且,何斌还自告奋勇,愿意充当向导,无疑为郑锦的出兵提供了有利条件。

    历史上,他也同样是投靠了郑家的,不过那会却是刚从南京战败的郑成功,

    那时的郑成功虽然战败,仍拥有相当强大的军事实力,特别是水上舰只损失并不多。

    凭借海上优势,他击败了达素带领来攻的清军,是为厦门海大捷。

    但是,那时的郑军有效控制的沿海岛屿,已无法支持一支庞大军队的后勤供应。

    正如沈光文所说:金门寸土,不足养兵;厦门丸城,奚堪生聚?

    所以郑成功出兵台湾,其实也是关乎郑军存亡的大事。

    但现在,因郑锦的蝴蝶翅膀扇动,郑锦在江南一带获得了大片领土,荷兰在台南的那点地盘,郑成功完全看不上。

    不过这对郑锦来说却很重要,

    台湾北部的东宁州,现在已是他治下工业、农业等发展得最快的地方,

    而台南这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此外,郑锦也打算要在东南亚等地与荷兰展开贸易竞争,因双方的利益关系,注定没有任何回转的余地,

    与其让他们准备充足后才动手,不如现在便杀他个措手不及!

    郑锦让何斌给众人详细的介绍了热兰遮城的情况,何斌自是知无不言,说得即为详尽,大伙都信心倍增。

    其实郑锦早就在图谋热兰遮城,所以费了很多功夫对那里的情形百般刺探,早就了熟于心,

    就算没有何斌的投靠,他对热兰遮城的情况也是了如指掌。

    而之所以显得如此看重他,其实更多的是为了激励士气罢了。

    另外,何斌此人也算是有些才能,这么做顺便也是对他的笼络,

    所以,何斌的作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历史上其实也是这样,些史著过分夸张了何斌的作用,

    似乎没有他出谋划策,郑成功就下不了决心、收复台湾之举也许不会发生一样。

    这是由于不了解郑家同台湾的密切关系,而产生的一种误解。

    从郑芝龙开始,郑家就在台湾建立了包括贸易在内的多种联系,郑芝龙本人更是组织了大量移民赴台垦荒,是为北港的雏形。

    到了老爹起兵后,他管辖下的商船经常往来于台湾海峡,他手下的户官郑泰还在台湾置有产业。

    被认为是荷兰末任台湾长官揆一的著作中说得很清楚:

    其实许多中国居民对公司的情况同何斌一样熟悉;国姓爷已经雇到三百名非常熟悉***海岸的领航员。

    揆一固然有为自己辩护的意思,但大量商船经常往来于双方之间,证明他说的是事实。

    真正促使郑成功下决心收复台湾的因素只有两个,一是他需要一块足以解决几十万兵员的粮饷物资供应的后方基地;

    二是他根据各种渠道(包括何斌提供的情况)获悉荷方在台湾的兵力部署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战则必胜。

    1659年正月二十三日,郑锦正式从厦门出兵,在自己的座船上竖起帅旗,发炮三声,金鼓震天,全军士气高涨,渡海直往大员港扑去。

    在出兵之前,他还听从了陈永华的建议,大发檄文传阅给地,向世人阐述了出征大员的必要性及意义。

    檄文上首先提及了荷兰屡次侵犯大明疆土的事实,

    接着,檄文中还讲述了红毛番对大员汉人的压迫与残暴,

    这却不是凭空捏造的,

    自1651年五月十日起,东印度公司就开始向台湾的中国人征收人头税,每年达二十万荷盾。

    如此高昂的压榨,是引发次年郭怀一起义的一大主因,

    而在檄文中,也恰到好处的提及了郭怀一起义的经过,

    郭怀一振臂一呼后,竟有一万多人响应,

    檄文重点描述了他们只有很少一些火枪,绝大多数手持梭标、木棍、竹杆,却凭借一腔热血,同红毛番展开了如何英勇忘死的搏斗

    此檄文一处,闻者无不愤慨,都对郑锦出兵大员的举动大加赞赏,对人心的凝聚产生了极大的促进效果。

    当然,一切还是得看结果如何,

    若是如此大张旗鼓,最后却没能奈何得了热兰遮城,那郑锦势必会沦为世人的笑柄。

    荷兰人可不是那么好招惹的,

    事实上,前些天的军议,也不是全部人都对出兵持赞同态度,

    比如一直留守厦门的宣毅后镇吴豪就说,荷兰人的炮台利害,水路险恶,且风水不可,水土多病,很不赞成出兵。

    这些说法也有一定的道路,到了最后,郑锦也没能说服吴豪,只是凭着自身攻克南京后的威望,才独断决策而已。

    如吴豪那样,很不看好郑锦,认为他会头碰南墙的人相当的不少。

    所以郑锦这次出兵,若是胜了还好说,一旦有所不利,后果还是相当严重的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