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时间进入1659年的十月,天下形势又发生了诸多变化。

    西南战局那边,清军已兵不血刃的占领了昆明,并乘胜追击,几乎全取了云南之地。

    当去年明军全线溃败,李定国下令放弃贵州的时候,已经估计到清军必然乘胜向云南推进,明军不可能保住昆明,

    1658年十二月初九日,他派使者向永历帝报告清军势大难敌,奏请上当移跸,以避清人之锋。

    永历朝廷自建立之始,有如一叶扁舟随风飘泊。

    移驻安龙时,虽然比较稳定,但实际上是处于孙可望的挟制之下,苟且偷生。

    直到1656年(永历十年)移居昆明以后,永历帝才算过上了比较安定的日子,朝廷各衙门开始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而云南的百姓从1647—1648年大西军平定全省后,生活稳定安乐。

    然而,好景不常,前方兵败的消息传来后,立即在朝野上下引起巨大震动。

    李定国建议移跸,在朝诸臣对于放弃昆明以后朝廷移往何处有不同意见,一部分人主张迁往四川,另一部分人则主张向西逃窜。

    其中,绕道入蜀的主张得到了绝大多数文武臣子的拥护,

    因为到了四川后,不仅有夔东十三家可为强援,更能走水路顺流而下,前往南京!

    此时,郑军北伐大获成功的惊天大事,这个时候也在兜兜转转后,终于传到了永历朝臣的耳中。

    众人自是无不欣喜若狂,觉得朝廷若是能重返南京,那可真是太祖显灵了,大伙的日子也将好过许多,不再像现在这样朝不保夕了。

    永历帝也认为这一方案很好,让翰林院的刘讲官依据地图指明移跸途径,又派锦衣卫官丁调鼎去征求李定国的意见,李定国也赞成了这个方案。

    然而却有另一部分朝臣,却出于种种考虑反对移跸四川,其中就以文安侯马吉翔,及其弟马雄飞、女婿杨在为首。

    此时,四川还有东阁大学士文安之在四川总督川、湖诸处军务,负责联络川鄂边境的夔东十三家抗清,

    文安之素有贤名,敢于谏言,马吉翔担心去了四川后,此人必来迎驾,到时文臣肯定会以他为首,马吉翔的日子能好过?

    于是马吉翔同其弟、女婿商议后,当天晚上就去同金维新商量如何说服李定国改变主意。

    金维新是云南人,长期担任李定国的幕僚,备受亲信。

    他本来就不愿意朝廷从自己的家乡迁走,又因曾同镇守四川建昌的总兵王偏头为争夺一位美女闹过纠纷,担心转入建昌后将遭到王偏头的报复。

    因此,他也同意马吉翔等人的密议,对李定国施加影响。

    1658年十二月十五日,永历帝率领文武百官离开昆明,同日到达安宁。

    临行之前,李定国传谕百姓:

    本藩在滇多年,与尔人民情均父子。今国事颠危,朝廷移跸,势难同尔等偕行。恐清兵一至,杀掠淫污,猝难逃避,尔等宜乘本藩未行时,各速远遁,毋致自误。

    昆明百姓知道大祸临头,城内城外哭声鼎沸,不少人扶老携幼随军向西逃难。

    李定国同白文选商量,准备在朝廷和军民撤退以后把昆明一带的仓库储存粮食烧毁,以免资敌。

    永历帝却以恐清师至此无粮,徒苦我百姓为理由,传出旨意不要烧毁。

    这种妇人之仁在军事上显然是失策的,贵州地瘠民贫,清军沿途筹粮已极为困难;

    明军在主动放弃昆明等云南迤东地区时,如果按计划实行坚壁清野,清方大军云集,粮秣匮乏,即便勉强立足,也难以乘胜直追。

    洪承畴后来在一份奏疏,也谈到虽然刚入滇时十分艰难,但是:

    所赖王师驻省城,征南将军大兵驻宜良,俱有得获贼遗粮米所以二路大兵得支至今九月方完,不待用银买运,计节省银数甚多。

    可见,留在昆明、宜良的粮食竟供应了入滇清军半年以上的食用,结果是养肥了敌军,拖垮了自己。

    永历朝廷的放弃昆明,很难说是一次有组织的撤退。

    清军是在永历帝离开昆明之后半个多月,才进入该城的,永历朝廷完全有时间召集文武大臣仔细研究战守机宜。

    可是,事实却表明永历撤离昆明时,就已经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清朝末年在昆明五华山出土了永历皇帝的玉玺敕命之宝,这颗玉玺被砸成两半扔下,说明朱由榔等撤离时的慌乱匆迫。

    放弃昆明以后,庆阳王冯双礼、广平伯陈建、武功伯王会、延安王(艾能奇)长子艾承业率部向四川建昌转移。

    1659年正月二十日,永历帝等从楚雄出发,二十四日到达赵州。

    这时,清兵已逼近交水,

    李定国在二十一日领兵撤出昆明,金维新把自己同马吉翔商妥的意见向定国报告,

    金维新也不知说了什么,李定国竟然真的被他说服,改变了主意,决策向滇西撤退,派行营兵部侍郎龚应祯赶到赵州,请永历帝前往永昌。

    当文官武将听说朝廷变更了方针,由入川改为西撤,不少人都感到大为惊愕。

    现在冯双礼、陈建、王会、艾承业等已先行率部北入四川,李定国却护卫着永历帝西撤,这这怎么看都有种分道扬镖的感觉。

    不少人猜测,四川是蜀王刘文秀经营过的地方,而冯双礼等人又是蜀王收编的秦军,因此李定国才不愿去四川,免得受人掣肘

    但不管如何,这着实是让许多朝臣措手不及,也对前途产生了迷茫。

    明眼人都看得出,滇西人口稀少、极为落后,兵、饷来源实在有限,去了那里能有什么作为?

    相比之下,去四川虽然危险重重,但至少是有希望的。

    因此很多人都不愿一同前去,如吏部尚书张佐宸与少詹事汪蛟逃入大理府山中;

    兵部尚书孙顺、礼部尚书程源、户部侍郎万年策、大理寺少卿刘泌、左佥都御史钱邦芑等行至永平县时改名换号,躲入山中,待时局稍定后,便乔装打扮,寻路千里赶赴南京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