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三十四章 应对

    <link href="/r/book_piew_ebook_css/8961/506448961/506449130/20201005144906/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沈铎严从勤政殿出来,一路怏怏往外走。本想着直接从西侧门出宫,路上改了主意,绕去慈宁宫看了一眼。

    慈宁宫正殿现如今已经锁了起来,只不过在门廊留了几间倒座房,给原先伺候太皇太后的老人儿们住。

    唐嬷嬷便是其一。

    对于沈铎严的探望,唐嬷嬷毫无例外又抹起了眼泪。

    沈铎严望着眼前景,发了会儿呆,想着兴许日后再次相见,已是不知何年何月,低头看一眼革带上的物件,拽下一枚玉佩,送给了唐嬷嬷。

    跟唐嬷嬷闲叙片刻,从慈宁宫出来,一路沿着东边侧道,往宫门处走。

    果不其然,在路边偶遇一行人。

    中间那人抱着大皇子,正哄着他玩。身后几个小宫女,各自拎着一个小篮子,里面装了数个红彤彤的柿子。看样子,像是刚哄着大皇子从一旁的林子里玩耍回来。

    一行人见了沈铎严,远远地靠边停下,恭恭敬敬行礼,给沈铎严和随从让路。

    沈铎严定睛看去,中间那人正是臻萃宫的陆嬷嬷。他一挑眉,大步流星便迎了上去。

    “奴婢们给陵王殿下请安!”陆嬷嬷嘴上说着,因怀里抱着大皇子,便没有跪礼。

    沈铎严走上前,笑着哄逗大皇子道:“大皇子这是去哪里玩了?”

    大皇子年幼,跟沈铎严又有些生疏,扭着身子不说话,依旧懒洋洋趴在陆嬷嬷肩头。

    陆嬷嬷忙打圆场说道:“大皇子这是玩得疲累了,陵王殿下莫见怪才是。”

    沈铎严当然不会跟小孩子一般见识,笑笑没说话。

    陆嬷嬷回首一指,说道:“西边宫墙附近有几棵柿子树,怜贵妃素来喜好这口,大皇子便嚷着要去摘一些回来,孝顺他的娘亲。”

    沈铎严一听,微微一挑眉,拉着大皇子的手说道:“孝感动天,大皇子小小年纪如此懂事,真乃天下苍生之福祉啊。”

    陆嬷嬷听了,堆着笑又说道:“大皇子如此孝顺,自然是随了万岁爷的。孝行天下,代代相传,此乃咱们北闵的福祉。”说完,扭头看一眼身后宫女篮子里的柿子,说道:“秋日柿子高挂枝头,取意事事如意,自然吉祥。只是,倒不如春风杨花自多情,更耐人寻味些。”说完,意味深长看沈铎严一眼,抱着大皇子,领着众宫女,往臻萃宫而去。

    沈铎严回望一行人的背影,嘴里喃喃轻念“柿子”“杨花”?虽不甚懂,只觉其中必有深意,于是忙催身后的随从,匆忙出宫而去。

    一回到府上,径直去了威严堂,命人召集府中门客,聚在一起议事。

    沈铎严端坐太师椅,环视屋内众人,客气有礼问道:“各位博学多识,眼下鄙人遇到一难题,还请各位不吝赐教。关于柿子和杨花的典故,还请劳烦各位说几个给沈某听一听。”

    他对府上读书人素来钦佩,说话待物便十分客气。

    众门客听了,先是有些拘谨,只因他这个问题极为宽泛,一时把握不准。等了片刻,便各自搜肠刮肚把所学所看,脑海里关于柿子和杨花的那些诗句典故,尽数吟诵了出来。

    这个说:“风生树影移,露重新枝弱。”(出自《咏柿诗》,作者:庾仲容(南北朝))

    那个说:“子黑石莲老,柿红霜叶疏。”(出自《秋深》,作者:王镃(宋))

    还有人说:“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出自《送别》,无名氏,隋朝)

    ......

    沈铎严听着,眉头越皱越深,心里思忖着,这些诗句跟陆嬷嬷那话,仿佛八竿子打不着,扯不上关系。

    半响,众人声音渐弱。

    沈铎严依旧没喊停,众人面面相觑,一时很受挫败。陵王殿下素来宽厚相待,此时不过询问一些诗句典故,却不能让主子满意,着实丢了读书人的脸面。

    屋内氛围正低落时,坐在角落的一个瘦弱小伙子,眼珠一转,深吸一口气,径直起身走了出来。

    他走到屋子当中,先笑着拱手行礼,然后羞赧说道:“关于杨花,还有一首诗很有名。只不过不甚雅致,很多夫子不愿意提及罢了。不知陵王殿下会不会嫌弃污了尊耳?”

    沈铎严大手一抬,说道:“但说无妨。”

    那小伙子很受鼓舞,细弱声音念道:“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众位老夫子一听,不由嗤笑,很是不屑。

    沈铎严听了,问道:“此诗是何典故?你快些细细道来。”

    那小伙子说道:“这首诗名为《杨白花》,乃是北朝胡太后所做,虽然表面意思名为赞颂杨花,实乃是一首思念情郎的爱情诗。那胡太后的情郎,便名为杨华。”

    沈铎严听着,不由暗暗咬着下唇。正是这首诗了!

    太后有情郎,莫不是暗寓高太后之事?五年前,高太后自从翠虚宫丑闻后,被贬为庶人,幽禁在冷宫之中。

    沈铎严当时并非未起杀心,只不过见她式微,况且当时她声称,欺辱母亲之人另有其人,他便没有再过多追究。

    自太皇太后大丧之后,高氏重又出现在大众面前,虽有佝偻老态,却依旧端着一副倔强不屈的架子。如若她私下跟万岁爷和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

    想必,那陆嬷嬷所言,便是暗指这事儿了。

    沈铎严不由后背发凉。

    文镶帝倒是不用惧怕,他学识浅薄,贪慕奢华,素爱扎在脂粉堆里,对于军务朝政,主见少,大多仰仗朝堂三公们去处理。即便对沈铎严多有忌惮,碍于他的军功,倒不敢过多造次。实在是不足为惧。

    可是那个高太后,却是女子堆里少有的老谋深算之人,比众多男人还要手段毒辣几分。

    翠虚宫丑闻之前,她是皇宫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垂帘听政,连小皇上都要让她几分;翠虚宫丑闻之后,她被幽禁冷宫,老弱病残的阉人们,都能羞辱她一番。

    这样的变数,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普通人自是难以忍耐。而她,却可以咬牙忍得五年。现如今一朝得以翻盘,内心仇怨,自是无以复加。

    文镶帝关于朝堂政务,素来是根墙头草,如若以后被高太后背后操控,只怕又是一番血雨腥风。

    沈铎严暗自咬牙,悔不当初。

    思量片刻,拿定主意。把众门客屏退,着人找来方义云和孔栾,命他们理清军中亲陵派嫡系,随时做好应对准备。

    方义云和孔栾自知事情重大,不敢玩笑,各自下去安排。

    红日西垂之时,沈铎严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了内院。

    <hr class="authorwords" author="花愁" />

    本章引用了四首诗,出处都已经在文中标注,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感谢前人智慧!!!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