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零五章 惊天密谋

    <b></b>                  深夜。

    宰相府,书房。

    烛火中,李昭德双眸闪闪发亮,放射着诡异的光芒。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张巨蟒,你的好日子没多久了!

    咚咚——

    敲门声响起。

    “请进。”李昭德沉声道。

    管家推开房门,身后跟着宰相张柬之和御史中丞桓彦范。

    两人见礼后,找位置坐下。

    管家斟两杯热腾腾的茶水,而后掩门悄悄退出书房。

    李昭德笑了笑,声音醇厚“冒昧相邀,莫要见怪。”

    “李相,可是今早朝会之事?”桓彦范直切正题,声音带着恼怒。

    张柬之眯了眯眼,李昭德让他避人耳目前来,如此谨慎的举止,绝不止为了河北道世家被灭一案。

    他敏锐的察觉,对方一直在密谋什么,到了摊牌的时刻。

    “是,也不是。”

    李昭德换了一副闲聊的语气,淡淡道

    “两位,你们觉得陛下会还政于李唐么?”

    嚯!

    两人面面相觑,神色惊疑不定,竟然是这般敏感僭越的问题。

    桓彦范沉默半晌,倒没有避讳,“一定会,早晚而已。”

    “何故?”李昭德面无表情。

    张柬之抿一口茶,侧目望着桓彦范。

    桓彦范略琢磨,措辞道

    “陛下崩殂以后,唯有庐陵王和相王继位,她才能享受宗庙祭祀供奉。”

    顿了顿,他冷声道“自古子女祭祀母亲,没有侄儿祭祀姑母的道理,武家绝无可能继位!”

    或许是打开了话匣子,桓彦范压低声音继续说

    “陛下就是过过皇帝瘾,满足心中的政治宏愿,到时候自然会找合适的契机立太子。”

    话音落下,张柬之缓缓点头

    “士则所言不错,陛下还政于李唐,几乎是必然的。”

    李昭德身子微倾,直视着他

    “没有意外,庐陵王和相王自然可以登上皇位,问题是,发生意外了呢?

    说完目光转向桓彦范,肃声道

    “假如轮到你进政事堂,别说有七八成的把握,就是十拿九稳,只要还有一丝变数的可能,你都得拼了命的忙活运作,直到相位板上钉钉。”

    张柬之眉头抬了抬,闻弦知意“张巨蟒就是最大的变数。”

    “既定事实,岂是此獠能更改?”桓彦范脸色微冷。

    虽然此獠跟陛下的感情关系非常离奇,但毕竟不是亲儿子。

    到皇帝这个位置上,尽管亲情淡漠,可涉及到江山继承,那必须是血溶于水的儿子孙子。

    “以前我也这么认为。”李昭德靠着背椅,抬头望向窗外的月光,嘶哑的声音,喃喃道

    “可张巨蟒就是一头深渊走出的恶魔,泯灭人性阴狠残忍,他不知王法规矩是何物,眼中亦没有丝毫敬畏。”

    “他打断临淄王的腿,那是陛下的皇孙;他一刀斩首河内王,那是陛下最信任的武家侄孙。”

    “你们说会不会有一种可能……”

    他的话戛然而止,神情变得激动起来,嘶声道

    “到时候陛下还没驾崩,张巨蟒就已经将庐陵王和相王给祸害了!”

    刹那间,幽暗书房气氛凝重无比。

    桓彦范神情有些惨淡,按照此獠歹徒的心性和恐怖的心机,这种可能性不小……

    李唐皇子都死了,还谈什么还政?谈什么复唐?

    张柬之脸色微微一寒,闭上眼作深呼吸状,片刻后又睁开眼,沉声道

    “李相,我们跟你同一个政治立场,究竟在策划什么不妨直言。”

    桓彦范也反应过来,目光灼灼地盯着李昭德。

    默然几息后,李昭德双手撑住桌子,眸子闪过决然之色,厉声道

    “唯有兵谏政变才能扭转乾坤!”

    轰!

    轰!

    此言犹如平地起惊雷,黑室绽耀光。

    政变?

    张柬之脸色陡然变得苍白,直接站起身,想说的话却堵在嗓子眼里。

    桓彦范更甚,脑袋嗡嗡作响,心中涌起荒诞的感觉。

    李昭德眼睛像一条蛇紧绷,目光在对面游戈。

    其实襄阳张氏只是普通世族,张柬之能拜相靠得就是治政能力,他不趋炎附势,不蝇营狗苟,做官也是清廉正直。

    五十多岁时,还在做县丞这种芝麻官,是陛下慧眼提拔他。

    在殿前对答策问表现出色,授官监察御史,累迁宰相。

    按理说,张柬之最应该感激陛下的恩德。

    可他没有。

    因为他是儒家士大夫的典型代表!

    认定女人君临天下,牝鸡司晨,大逆不道!

    所以张柬之变成李唐的坚定支持者。

    至于桓彦范,谯县桓氏跟李唐绑定很深,生在世家,维护家族利益尊严对他而言,是比命更重要的事情和责任。

    诡异的气氛一直持续。

    李昭德收回目光,眯了眯眼,语调变得有几分凄厉

    “你们两个可以去告发我,让我受车裂、受凌迟而死。”

    桓彦范大拇指磨着桌沿,时而振奋,时而忧虑,时而咬牙,犹豫纠结了很久很久。

    兵谏政变,这无异于谋反,一旦失败就是身死族灭的结局。

    面临谋反大罪时,恐惧胆寒是正常反应。

    李昭德起身踱步到窗前,背负着手,平静道

    “还记得来俊臣么,他将张巨蟒羁押在推事院,此獠求告无门,濒临死亡。”

    “为什么?因为当初此獠毫无权势,就是任人碾压的蝼蚁!”

    “而现在呢?此獠才二十一岁,已经是一座让朝堂透不过气的大山。”

    “只剩政变一条路,陛下退位移居冷宫,李唐登基,让张巨蟒失去一切权力和依靠!”

    “如此,此獠就成了瓮中之鳖,要他三更死,便活不过五更。”

    暗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张柬之心中几番挣扎,终于将牙一咬,寒声道

    “清君侧,斩了张巨蟒,陛下做太上皇,扶庐陵王登基!”

    李昭德微不可察舒了口气,露出赞赏的目光

    “善!”

    桓彦范脑海中浮现出一张俊美无俦的脸庞,正拿着屠刀收刮桓氏的土地。

    他脸色剧烈扭曲,怒声道

    “我等读书人应舍生取义,杀了张巨蟒为天下除害!”

    “下官愿附两位宰相尾骥,共行大事!”

    李昭德心情更加愉悦,上前拍了拍桓彦范肩膀,便坐回位置。

    张柬之平复紊乱的思绪,紧紧盯着李昭德端详片刻,皱眉道

    “陛下牢牢掌控着皇城,想煽动策反很难,况且北伐二十万大军在外,政变的话……”

    “不。”李昭德截断他的话,失笑一声,“肯定不是现在。”

    “且不说计划还处于制定阶段,就算现在政变成功,庐陵王登基称帝,可朝廷有多少兵马能敌得过二十万北伐军?”

    “北伐军杀进皇城,到时候咱们功亏一篑,所有人都将万劫不复。”

    “政权旁落在张巨蟒手上,此獠会还给武周么?兴许又是下一个王莽。”

    听完后,桓彦范神情凝重,略有担忧道

    “可此獠只要在神都城,我们就一点机会都没有。”

    “这个放心,我有一计,到时候可以支开此獠。”李昭德胸有成竹的说。

    张柬之审视着他,沉声道

    “李相,兹事体大,计划必须万无一失,详细说说吧。”

    “好!”

    李昭德轻轻颔首,起身拉紧窗帘,吹灭烛火。

    书房内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或许是政变之事太过惊骇,身处幽暗,竟给张柬之一种诡异的安全感。

    “政变,最最重要的就是武力,武力才是根本,其次就是掌控朝堂,变成咱们的一言堂。”

    李昭德的声音响起。

    “狄仁杰是首相,他是绝不会参与政变,但诏书又不能饶过他。”桓彦范说出心中最大的顾忌。

    李昭德抚着美鬓,似笑非笑道“呵呵,张巨蟒帮大忙了。”

    “此话怎讲?”张柬之疑惑。

    李昭德“河北满目疮痍,面对战乱后的凋残景象,还有三十九家世族豪强倾覆的惨烈局面。”

    “为了稳定局势,恢复生产,陛下必定要派一个安抚使,全权处理河北道事宜。”

    桓彦范不自觉点头。

    河北道经过突厥侵占本就民不聊生,又有张巨蟒肆意做乱,重建工作成了重中之重。

    河北道安抚使,相当于手持尚方宝剑的钦差大臣,权势滔天。

    “狄公为安抚使?”张柬之声音有些尖锐。

    李昭德指节轻叩桌面,“除了他,谁最合适呢?”

    张柬之双目一亮,豁然开朗。

    为了继续维持张巨蟒制定的军功分地政策,陛下绝不会派世家大臣,只会是寒门出身的官员。

    安抚使,在河北道权柄煊赫,能让陛下不忌惮的臣子寥寥无几。

    为了尽快重建,安抚使还得熟悉河北道风土人情。

    狄公,祖籍河北并州,寒门出身的宰相,在河北道威望甚高。

    安抚使就是他!

    也只能是他!

    桓彦范想到这一层,略带兴奋的口吻说道

    “可以确定,狄仁杰暂时调离神都城,不会成为政变阻碍。”

    说完骤然沉眸,神情怅然,“可政事堂还会添一个宰相。”

    “魏元忠。”李昭德不假思索。

    他?

    张柬之思量片刻,赞同道“魏元忠曾遭酷吏诬陷下狱,被贬贵州,陛下有很高意愿让他起复。”

    李昭德嗯了一声,“论治政能力,魏元忠不逊于狄仁杰,狄仁杰远赴河北,陛下绝对会让他填补空缺。”

    “这样岂不是又一个拦路虎?”桓彦范颇为恼怒。

    张柬之借着微弱的光芒,端起茶杯一口饮尽,不急不缓道

    “他不算拦路虎,我了解他,早年几次宦海沉浮,此人擅长审时度势,说白了就是见风使舵。”

    “发动政变时,他会懂得权衡利弊,站在我们这一边。”

    “剖析得很好。”李昭德补充道“魏元忠不足为虑,所以政变时,政事堂会处于咱们掌控之中。”

    “等退位、登基诏书拟定,必将通行无阻,迅速下达神都城各部门,几天内从驿站传遍天下州县!”

    此话,让张桓二人信心大振。

    在短暂的时间内,控制朝堂话语权。

    可武力呢?

    没有兵权,怎么控制皇城,怎么抵达御书房?

    带着庐陵王冲进宫中,逼迫陛下退位。

    这个计划看起来很难,施行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李昭德猜到他们惶恐自疑,便解惑道

    “羽林军只听陛下命令,属于陛下的私人武装,平常屯驻于玄武门。”

    “左右羽林军共六个掌权者,我们不可能搞定全部六人,其实只要三人就可以了。”

    “轮到这三人值班的时候,让其做内应,突然发动政变!”

    张柬之若有所思,禁军也是实行轮班制度,只要轮到内应值班,发动政变就能彻底控制皇城!

    可要拉拢三个人,那些可都是陛下的心腹,何其艰难?!

    “呵呵……”短促的笑声中略显自信,李昭德轻描淡写的说

    “经过长时间观察,确定可以拉拢其中三个。”

    嘶!

    桓彦范倒吸一口冷气,如此笃定的语气,看来李相预谋已久!

    另一方面也可以凸显出,这是一个十分缜密的计划。

    “不过。”李昭德迟疑了一下,轻声道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必须拉拢第四个人,这个人最为关键。”

    “谁?”张柬之问。

    李昭德淡淡道“左羽林卫将军武攸宜!”

    什么?

    张柬之大惊。

    桓彦范更是目露骇然,急声道“荒谬绝伦!让武家知道,他们一定会疯狂报复!”

    李昭德情绪没有波动,淡淡开口

    “但不可否认,武家控制着皇城禁军的精锐,倘若武攸宜参与其中,能降低政变失败的几率。”

    不等桓彦范说话,李昭德直接发问

    “武攸宜是怎样一个人?”

    桓彦范努力回想此人,皱眉道

    “纯粹的武夫,脑袋愚钝不知变通,也从不参与武家内部权力争夺。”

    李昭德“他跟谁关系最好?”

    桓彦范略默,骤然拔高声调

    “是武懿宗!”

    李昭德轻轻颔首“张巨蟒阵前剁掉武懿宗,武攸宜一直怀恨在心,跟此獠结下死仇。”

    桓彦范“可政变是让陛下退位啊,他武家子弟怎么……”

    “我知道了。”张柬之突然开口。

    他捏了捏眉心,试着慢慢分析道

    “虽然是兵谏政变,但名义上还需要打清君侧的幌子,杀的就是张巨蟒!”

    “咱们先不必跟武攸宜提及,事发当天再告诉他,咱们进宫逼迫陛下,只是为了下旨诛杀张巨蟒!”

    “依照此人的脑子,极有可能带麾下精锐附从,被咱们拖下水。”

    话音落下,李昭德抚掌而笑“就是这样,你觉得可行么?”

    “略有风险,但值得一试。”张柬之表情凝重。

    桓彦范拳头下意识紧了紧,眸中闪过激动之色。

    能拉拢四个羽林军高层,其中还是掌握精锐的武攸宜,那皇宫重地将被咱们牢牢控制!

    进宫后,软硬兼施强迫陛下退位,勒令她下庐陵王登基诏书,再由政事堂传告天下!

    李唐复国第一件事,就是下旨诛张巨蟒九族!!

    李昭德极为淡然地问道“你们觉得我这个计划怎么样?”

    听语气,悠闲平静,透着一切尽在掌控的底气。

    “只要其中环节不出差错,李唐必将复国!”桓彦范掷地有声道。

    张柬之也深有同感,看来李昭德蓄谋已久,如今终于按捺不住。

    要不是势焰熏天的张巨蟒,谁会赌上一切去政变谋反呢?

    李昭德扫视两人,严厉叮嘱道

    “咱们得暗中联络李唐旧臣,千万别委派手下去做,要亲自前去密谈,在切身利益面前,他们一定会答应。”

    “切记切记,小心神皇司暗埋的眼线。”

    “更别去跟庐陵王说,王府就是四面透风的地儿。”

    张柬之和桓彦范两人缓缓点头。

    涉及政变谋反,做事必须谨慎到骨子里,否则走错一步就是全族尽灭的下场。

    谈话的最后,李昭德冷冷道

    “等张巨蟒北伐归来,再过一段风平浪静的日子,我就会用计谋,促使此獠离开神都城。”

    “政变之后,江山换旗帜,此獠准备下地狱吧!”

    桓彦范眸中露出疯狂之色,阴森森道

    “铲除佞臣,拯救天下苍生!”

    张柬之略默,神色凛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我相信命运会站在李唐这里。”

    黑暗中,三人互相扫视着彼此。

    一张无形的大网,就要在神都城悄然织结形成!

    ……

    让管家送走张柬之和桓彦范,李昭德回到书房,点燃油灯拉开窗帘。

    他仰视着夜幕,自言自语道

    “高祖皇帝欲立李建成,太宗皇帝于玄武门发动兵变,将即将失去的一切抢了过来!”

    “希望太宗眷顾李唐,这一次政变,绝对会成功的。”

    “绝对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