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九十一章,反了!

    第一百九十一章,反了!

    公元1645年。

    六月。

    江南。

    梅雨时节刚刚开始。

    连绵不断的雨滴,打落在青石板上的声音。

    在江南这些士绅耳朵里。

    就像是大明王朝最后的挽歌。

    四月,扬州被屠。

    同时,在北面,李自成兵败九宫山,自刎而死。

    五月,金陵城沦陷。

    紧接着就是安徽,江苏落入后金的手里。

    江阴城内,典吏府。

    前任典吏阎应元坐在台阶之下。

    怔怔的看着门外淅淅沥沥的雨滴。

    “大明亡了!”

    “悠悠千载的华夏也亡了?”

    “我又该何去何从。”

    “去绍兴,找监国的鲁王?”

    “呵呵,不过是郑姓海盗的傀儡。”

    “把持朝政的是郑芝龙罢了。”

    “乱世之中,有兵就是王,鲁王,不过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罢了。”

    “就这残破的半壁江山,他们还兀自争抢不休。”

    “去福州找唐王?”

    “现在还在跟鲁王抢夺这破落江山的王位罢了。”

    “想当初太祖皇帝朱元璋,“八五七”以乞丐之身进入元末争龙。”

    “败陈友谅,破张士诚,一统江南,派军北伐,定鼎江山。”

    “分封诸王,本意是危难之际,诸王能共保江山。”

    “不曾想先是靖难之役,叔叔夺了侄子的皇位。”

    “过了几百年,现在到了国破家亡时刻,这诸王却又成了武将的傀儡。”

    “说什么诸王共保朱氏江山。”

    阎应元想想都觉得可笑,仰头长叹。

    “罢了罢了。”

    “这大明天下,何处是我阎应元的栖身之所啊!”

    “咚”一颗雨滴打落在了他的脸上。

    微微的凉意让他有些清醒。

    “罢了,现在大明亡了,我这典吏也到头了。”

    “就归隐去吧,也不管他什么大明江山,还是新朝的江山了。”

    “入山做个隐士,了此残生,将一番壮志都寄托给明月吧,多写几首酸诗,以待未来流传后世吧。”

    阎应元露出一丝苦笑,缓缓的站起身,提起身边准备的行李。

    就要离开江阴,寻一处荒山孤独终老。

    突然,一阵急切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

    脚步声很重,踩在青石板上,发出噗呲的声音。

    听着像官靴。

    “吱吖。”大门打开。

    阎应元抬起有些雾气的眼眸看去。

    来人正是自己的接任人,陈明遇。

    也是大明在这江阴的最后一任典吏。

    哦,现在应该是鞑子的典吏了。

    他倒是个有些热血的年轻人,奈何碰到这改朝换代的时间。

    只是他现在来找我做什么。

    陈明遇兴许是走的急。

    差点在门槛处摔了一跤。

    兴许是雨太大。

    他虽然撑着伞。

    但漂泊的大雨却将他浑身打的湿透,就连头上的发髻都散落了开来,垂落在脸前。

    陈明遇似乎有急事,他顾不得狼狈之态,三两步赶了上来。

    阎应元有些奇怪的问道。

    “陈兄,何故如此着急。”

    “今日你不是在县衙内迎接县令方亨吗?”

    陈明遇也不答话,走到中堂之上。

    “扑通”一声,跪倒在阎应元跟前。

    “阎公!”

    “请救江阴十万百姓!”

    阎应元看着跪在自己跟前。

    扑在地上,接连磕了三个响头的陈明遇。

    他有些不明所以。

    “陈兄,何故如此?”

    “今日不是换新朝的时候,你又何出此言?”

    陈明遇惨然一笑。

    “新朝?”

    “鞑子也配!”

    “我泱泱华夏,千年传承,一群通古斯的野猪皮,他们也配统领我们这华夏的子民?”

    “阎公,请看!”

    陈明遇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布告。

    布告上的字迹,因为被大雨浸润,有些地方模糊不清。

    但大体的意思还是能读出来的。

    尤其是开头,十个大字。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阎应元看到这里,一股气血冲上了大脑。

    接着往下读,只读了一半,就断掉了。

    抄写布告的小吏在末尾处写道。

    “毋宁死!”三个大字。

    陈明遇用颤抖的声音说道。

    “阎公!”

    “这后金鞑子,非为改朝换代而来,而是要覆灭我华夏之文明!”

    “掘我炎黄之文化血统!”

    “灭我族,移我俗。”

    “灭我文明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啊!”

    “阎公!”

    “今日我来此,非是为我个人而来。”

    “而是为这十万江阴百姓而来。”

    “为了我华夏千年传承而来。”

    “企盼阎公出山,统领我江阴百姓,反抗这通古斯野猪皮的暴政!”

    “救我华夏文明于水火!”

    陈明遇满腔的愤慨,说道此处。

    “砰砰砰。”

    又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

    “虽我知大势已去,但蚍蜉尚且撼树。”

    “不求成功,但求华夏之不可亡!”

    “我江阴十万百姓,愿以胸膛热血,护我华夏千载传承!”

    说道此处,陈明遇已经是痛哭流涕。

    他跟前的阎应元。

    握着这张后颈摄政王,多尔衮签发的剃发令布告的手,微微颤抖。

    良久后。

    阎应元怒声吼道:“鞑子,欺我太甚!!!”

    “陈兄!”

    “今日我阎应元不走了,誓与鞑子死战到底!”

    陈明遇听到阎应元的话语后。

    急忙从地上爬起,也不管满是泥浆的官袍。

    冲出门外。

    高声喊道:“阎公,答应了,乡亲们!”

    “起事了!”

    “造反了!!!”

    “轰”的一声,门外爆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

    短短片刻,整座江阴城内。

    到处都是。

    “造反了!”的怒吼声。

    在县衙。

    鞑子派来的县令方亨,被五花大绑,囚禁在衙门里。

    他的目光中露出歹毒。

    兀自不断的骂道:“贱民,狗奴才!”

    “我是大清的县令,是你们的主子,是你们的父母官!”

    “居然敢对我不敬。”

    “我早已经将此地情况报告给了常州知府。”

    “等着吧!”

    “等到我后金大军一到!”

    “你们这些贱民都要死!”

    “就跟扬州的贱民一样!”

    “杀,杀,杀,杀光你们!”

    兀自咒骂不休的方亨。

    突然听到县衙外开始传出此起披伏的声音。

    他凝神倾听。

    居然全部都是“造反了!”

    方亨的面色顿时吓成了猪肝色。

    这时大门外,杂乱的脚步声响起。

    一个身高八尺,身穿明朝典吏官服的男人,在一群手持刀枪的市民的簇拥下。

    走了进来。

    方亨,看到了站在一旁的典吏陈明遇。

    他刚要张口说什么。

    就看到穿着典吏官服的男人手一指。

    身后持枪拿棒的市民一拥而上。

    紧接着方亨就听到。

    “拉到城门,斩首祭旗!”

    …

    江阴城外,80公里。

    一处名为鸡公山的山寨。

    土匪头子一只耳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他发誓,自己这辈子,都不曾遇到过这种诡异的事情。

    自己明明就是想下山,去山脚的村落里抢点粮食。

    结果到了村口,刚刚带着人围住。

    连打劫两个字都没喊出。

    这村庄里,突然就冒出了几万大军。

    他活了一辈子,怎么都想不明白。

    为什么一个村子里能钻出几万的大军。

    到现在,被他们抓住。

    跪在这个大军的大王前面。

    一只耳依然在想着这个问题。

    这时,门外匆匆跑进一个侍卫。

    “报告城主大人,已经查清了,这伙土匪经常抢劫,4.4还滥杀无辜。”

    “哦,是吗!”

    “值此乱世,不去对抗鞑子,反而欺压本族百姓。”

    “斩首吧!”

    “遵命。”

    一只耳还要求饶,可话还没说出。

    明晃晃的大刀就落下。

    一只耳的脑袋被一脚踢飞。

    “怎么样,查清江阴城现在是什么情况了?”

    这说话的就是许飞了,他带着队伍降临秘境。

    落脚点是村庄,然后遇到强盗,就换到了这个山寨。

    他出声问的是身边的张任。

    这次他担任侦查敌情的先锋。

    张任一拱手快速说道:“城主大人,已经查清了。”

    “江阴城已经封闭全程,还将县令方亨斩首示众。”

    “又在刚刚,杀死了常州县令派出的300衙役兵。”

    “现在城头已经立起了大明的旗帜。”

    “后金那边,明朝降将刘良佐,率领10万大军前来围城!”

    许飞伸出手,接了一捧房檐的水滴。

    “通知韩将军,放过刘良佐,专心打后面的后金八旗。”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