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58】纳米技术的神迹!

    “就是就是!”

    “就算那是纳米技术,可那究竟是如何掩人耳目的?”

    “是啊,根本就没有那样一颗球体的建造过程!”

    “可以说,那颗球体出现的过程,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此时此刻。

    甲板上的诸位院士。

    已然耐不住深重的好奇,满怀期待的看向刘院士。

    然而。

    刘院士的脸上,却是写满了高兴。

    一抹难以掩盖的喜悦,正呈现在他的脸上。

    “老刘,你快说吧!”

    王院士急不可耐道。

    “那我可就说了哈!”

    刘院士异常兴奋道。

    “诸位应该都很清楚,纳米技术,可以应用到极为广泛的科研领域项目。”

    “可如果将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加以结合,会产生何种奇妙的科技反应呢?”

    “人,人工智能和纳米技术进行结合?”

    听到这里。

    在场诸位院士的目光,猛的一亮。

    每个人的表情,都无不为之一变。

    “老刘,你的意思是说……”

    “那颗球体,一开始并不存在于我们的认知领域之中……”

    “是这个意思吗?”

    “啊?”

    “并不存在于我们的认知领域之中?”

    “怎么会有这种事情存在呢?”

    “宋院士,你想到什么了?”

    “等等……!”

    “宋院士的意思是,那颗球体,是在火箭进入太空之后,才被建造出来的?”

    “难道说,那是一颗在火箭内部,建造而成的球体?”

    “在火箭内部形成的球体吗?”

    “怎12么会呢?”

    “是啊!”

    “这,这不太可能吧?”

    “可如果那是纳米颗粒构成的球体,就可以有所解释了!”

    “如果我猜的没错。”

    “刘院士和宋院士所想表达的,恐怕都是同一个思路。”

    “在火箭内部,以量子计算机为核心,将成千上万,乃至数以亿计的纳米颗粒,通过精准计算的方式,组合成一个球形实体!”

    “对吧?”

    “对!”

    “很对!”

    面对如此询问。

    刘院士相当肯定的点点头。

    “是这样的。”

    “那是由纳米颗粒构成的球形实体!”

    “它并非一开始就存在于火箭舱室之中。”

    “而是在需要它的时候,由量子计算机下达的指令,被精准计算出来的!”

    “每一个纳米颗粒之间,通过精准计算的方式,拼接在了一起,才得以形成那样一颗球形实体!”

    “所以我们才未曾在建造火箭的过程中,看到过那颗球体的存在!”

    说到这里。

    刘院士的目光,再次看向林凡。

    眼神之中,充满了欣慰!

    在场的诸位院士,听到如此解释之后。

    也都无不惊叹于这一构想的奇妙!

    “佐藤院士!”

    “刘院士刚刚说的那项方案,不正是我们曾经设想过的智能机器人设计方案之一吗?”

    一名蛇之国科研院士无比惊讶道!

    看向直播画面的眼神之中,既有惊叹,更有羡慕!

    “如果我没记错,那项方案的最终结果,是以技术层面的失败,而告终的……”

    佐藤院士询问道。

    “是的。”

    那名科研院士深感遗憾的点头。

    “那项涉及到纳米技术的智能机器建设工程,最终由于科研团队始终未能攻克核心技术,而宣告失败了。”

    说到这里。

    那名科研院士的脸上,更是闪过一抹悲伤。

    “可现在,那项工程的核心技术,居然在龙国,被成功实现了!”

    “他们甚至还将成果,展现给了全世界!”

    “这难道就是龙国的科技力量吗?”

    “难以想象,在纳米技术层面,龙国科学院也已经走在时代前列了!”

    “可那样的一个球形实体,其用途,又会是怎样的呢?”

    想到这些。

    许多蛇之国科研院士的心情,极为复杂。

    蛇之国的科研院所,没能做到的事情,此刻却被呈现在了视频画面之中。

    这样的场景,是许多蛇之国科研院士难以接受的。

    但现在最主要的问题,还是那颗球体的真正用途。

    很快。

    这一困惑就得到了解答。

    因为那颗球体,已然进入了距离火箭最近的行星轨道之中。

    并且以惊人的效率,迅速稳定下来。

    运行于轨道之上。

    “看来,那还是一颗卫星。”

    “应该是了。”

    “可为什么不是一颗量子卫星呢?”

    对此。

    全球各国的科研院所内。

    许多科研院士,相继产生疑惑。

    毕竟谁都知道,量子卫星在各种技术层面上的效率,都要远高于一般意义上的人造卫星。

    林凡明明拥有量子卫星技术,同样也拥有相对可靠的纳米技术。

    为什么不在那里,释放一颗量子卫星呢?

    “难道纳米技术的难度,还要高于量子卫星的研发难度吗?”

    “不对,或许不应该往这个方向想。”

    然而就在许多科研院士为此感到困惑不解之时。

    直播画面之中。

    一道熟悉的声音,传遍了整个世界。

    “嘻嘻,人类的第一个太空据点,成功了!~”

    航母甲板上。

    林凡看着屏幕里的画面。

    高兴的拍手道。

    在场的诸位院士,纷纷表示错愕。

    “人类的第一个太空据点?”

    “难道那颗球体,能够供人居住?”

    “当然可以!”

    林凡十分笃定的仰起小脸,开心道。

    “啊?”

    “怎么可能?”

    “是啊,那颗球体的直径,恐怕还不到两米吧。”

    “就算再大一些,又能腾出多少空间呢?”

    听到林凡的回应。

    在场诸位院士的表情,更加疑惑了。

    同样疑惑的。

    还有全世界的科研人员。

    乃至全球的数十亿人。

    “一颗直径不足两米的球体,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够供人居住的环境。”

    “除非里面只铺一张床。”

    “可问题是,人不能只在里面躺着吧?”

    “就算是手机控,也不可能成天躺在床上吧?”

    “林凡果然还是有点异想天开了。”

    然而。

    正当许许多多的观众,为此感到哭笑不得之时。

    林凡却是极为淡定的说了一句。

    “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哦!~”

    这下。

    全球各国的科研院所里,所有人的耳朵,全都竖了起来!

    “你听到了吗?”

    “天,天呐!”

    “林凡居然说,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仅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吗……?”

    “难道说,那支火箭的运载量,比预想的,还要庞大吗?”

    “可那其中,已经释放了几十颗的量子卫星!”

    “哪里还有什么空间承载别的零部件?”

    一名袋熊国的科研院士,无比惊讶道。

    在那名袋熊国科研院士的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但他很快就察觉到了一种奇妙的变化。

    随着林凡的声音落下。

    那支火箭的壳体。

    竟然又一次的,发生了微微的晃动。

    “马萨卡……!”

    “天,天啊!”

    “那支火箭的外壳,竟然在变!”

    “在变!”

    这一瞬间。

    一名蛇之国的科研院士,无比惊奇的发觉。

    他此前构想过的一种可能,已经在林凡那里,得到了实践!

    “斋藤院士,那究竟是在做什么?”

    一旁的井上院士,注意到了斋藤院士的细微表情变化,满怀好奇的询问道。

    “那或许是纳米颗粒在进行运动!”

    “如果那真是纳米颗粒在火箭内部的运动……”

    “或许,那一整支火箭,都可以被分解为一个又一个的纳米颗粒!”

    斋藤院士的表情,变得愈发惊讶、惶恐。

    他此前曾经构想过一种可能。

    就是将一堆纳米颗粒,以计算机为控制终端,灵活的构成所需物体。

    可以是机器人,可以是飞船,可以是房屋。

    只需要将图纸输入控制终端,就能让颗粒进行拆分,重组。

    从一个物体,变成另一个物体。

    从类似液体的存在,转换成固体存在。

    就好比一粒粒土壤,构成整片大地一般。

    但却由于技术限制,只能存在于构想之中。

    可如今,他却亲眼见证,林凡将其实践了!

    并且,很可能已经彻底成功了。

    当他将这样的构想,讲述给身旁的诸位院士之后。

    整个会议室里。

    顿时响起一阵又一阵的惊呼之声。

    “天,天啊!”

    “真,真有这种技术存在的可能吗?”

    “纳米技术,居然能够做到如此程度?”

    “斋藤院士,可否将你的猜想,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是啊,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就算是能够做到形态上的相似,可如何实现物体的切实用途呢?”

    “难道说,通过一个个纳米颗粒组成的物体,不会因为外界的气压,分崩离析吗?”

    “这简直难以想象!”

    “那样的技术,未免太过超前了!”

    “可真正意义上的纳米技术,就是那样超前的存在!”

    斋藤院士满怀敬畏的看向屏幕画面。

    无比坚定的起身。

    看向会议室里的众人。

    “很快就能见分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