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十六章父子一起误会

    当天晚上,一行人从虞城宾馆出来,吴泽远跟两人告别后,直接开车到越州市找父亲。

    吴市长这时候还坐在客厅看报纸,见儿子这么晚过来,非常惊讶。

    “爸,你看看这个。”吴泽远拿出谢秀文写的纸条,激动地递到父亲手里,又把经过详细说了一遍。“谢秀文说这个可以做一篇漂亮的文章,我也觉得是个好主意,又怕手下的人写得不合格,就想请爸帮忙——”

    父亲是副厅级干部,秘书的文笔很厉害,同时还有几个厉害的笔杆子,一直为他服务。

    这是他最佩服父亲的地方,总能未雨绸缪。

    当年他还在县里任职的时候,就开始寻找能力出色的年轻人,主要在各个乡镇中学的代课老师中挖掘人才,因为他们有野心,最满意现在的处境。

    经过几年的培养,这些人的能力已经非常厉害了,能写出他要的各种报告和文件。

    父亲调到市里后,又把他们带了过去。

    现在有一个已经下放到地方担任基层干部,其余这些,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他也会纷纷让他们独立。

    自己到镇上后,也想学父亲培养一些人,可惜一无所获。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认识了谢秀文,她帮了自己很多大忙。

    “这个谢秀文为了你,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啊!”听完儿子的介绍,吴市长也误会了谢秀文的投资思路。“既然人家是一番好意,你也不用辜负了,回头我让人好好写一篇通讯,发表在越州日报上——”

    虽然在经济方面,他比儿子精通得多。

    但是真的没见过哪家公司,会为了拯救一家集体企业,能做到不干涉对方的管理,反而替企业解决销售上的困难。

    最离谱的是,公司还准备投资几十万,引起灌装生产线,让这家酱厂产品升级,由原来传统的散装零售,变成瓶装供应。

    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不但能运输到更远的地方,打破地域对产品的限制,还能提高产品的档次,相当于把一家地方性的小企业,升级为可以销往全国各地的公司。

    越州地区同样有大量的集体企业和国营企业,到了破产的边缘,如果能跟国外资本,或者国内的企业家,进行类似的合作,那他们现在也不用这么烦恼了。

    要知道改制过程中,政府为了安抚那些下岗工人,不知道听了多少骂声,承担了多少压力?

    “我当初会通知她,是考虑到她弟弟有一家食品厂,跟酱厂属于同一个行业,或许她愿意承包,这样可以增加产品的品种。”吴泽远见父亲跟自己想的差不多,继续介绍起前因后果。“当时我已经做好了牺牲部分酱厂利益的准备,没想到她主动说了这样的合作方式——”

    不过她一贯佩服她的赚钱能力,敢于这样合作,想来公司同样能赚大钱。

    这样的好处是,钱赚到后,还能分一部分给酱厂,这是很多承包者和投资者做不到的。

    别看有的人嘴里说的好听,真的涉及自己的利益时,就会露出贪婪的本性。

    多少人平时装得像慈善家,一旦涉及生意,马上露出獠牙,恨不得把企业生吞下去。

    谈判时想方设法,严重压低国有资产的价值,同时不肯接收原来的工人,还要政府担保贷款,无非是看准了地方政府想解决麻烦的心理。

    对这些人,他一点好感也没有。

    “她这样做,对我们地方政府来说,确实有巨大的好处,因为把企业重新盘活了。”吴爸爸想了想,又提醒了儿子一句。“但是她这样做,肯定会得罪一些同行,毕竟他们习惯了借机占国家的便宜。”

    好在她有秦老撑腰,别人就算有意见,也不敢把她怎么样?

    这是他支持儿子把这件事公开的底气所在,否则的话,得了人家的好处,还害她被同行骂,就有点过份了。

    “那以后她看上别的企业,我尽量帮她们以合适的价格谈下来。”吴泽远想了想,只好这样安慰自己。“谢秀文真是女中豪杰,我看她这一年做的几件大事,哪一次不是跌破了我们的眼镜——”

    每次都是大家束手无策时,她轻松把企业盘活了。

    但愿这次跟酱厂的合作,她依然能赚个钵满盆满,那样一来,就算要分四成给工厂那边,依然不会白干一场。

    “你回头跟她说,如果看好地区哪家企业,同样可以过来谈——”吴爸爸想了想,也给了一个承诺。“只要她感兴趣,我同样给她最优惠的政策——”

    吴家能跟秦家走得这么近,以前是因为秦冠麟的原因。

    现在谢秀文嫁过去后,双方合作的机会变得更多,关系也变得越来越近。

    儿子以后只要不犯原则性的大错,只怕不到四十岁,就能走得自己这一步。

    那时候就算秦老不在了,有秦冠麟夫妻在,依然能靠庞大的资产撑起秦家,儿子有这样的朋友,受益不小。

    “好,我明天就跟她们说。”见父亲第一次承诺这种事,吴泽远情绪非常振奋,连忙应道。

    第二天早上,他回到办公室,就给谢秀文打了个电话,说了父亲的话。

    “你替我谢谢吴叔叔。”听说吴市长主动示好,谢秀文自然不会拒绝。“现在我还不清楚那边的情况,如果碰到合适的机会,一定会去那边看看——”

    虞城是自己的家乡,发展经济肯定以这边为中心。

    不过不会拒绝其它机会,不管是越州还是余杭,都是经济发达地区,只要投资下去,收获都会非常大。

    还有甬城,九十年代起也进入发展快车道,到时同样得插一脚,否则太可惜了。

    两天后,酱厂改制过程以通信的形式,发表地越州日报上。

    越州市委书记曾为民看后很受触动,见作者是副市长吴增琰的人,于是让秘书把他请过来。

    “老吴,你这件事做得不地道啊!”吴增琰到了后,曾书记亲自为他泡了茶,然后重新坐下来。“东溪镇酱厂改制这件事,做得这么漂亮,你怎么不提前跟我说一声——”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