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海蝉儿刚回京城,却发现整个京城竟大不相同了,原先的京城,歌舞升平,一片太平美好之景。

    而如今之京城,家家户户却中门大开,为人小心谨慎,唯唯诺诺,谨言慎行,不多言,不多语,闷声而行。

    往日的喧嚣吵闹之景竟刹那间化作了虚无。

    “这……发生了何事?”

    海蝉儿甚觉奇怪,这才离开没多长的时间,京城已然变成了一种万人空巷的感觉,着实太过于匪夷所思了。

    海蝉儿一打听才知晓:唐太宗正准备筹备今年的水陆法会,已下旨令全国各地的高僧前来长安城了。

    这是一场举世闻名空前浩大的法会,此乃当年唐三藏得之《三藏》真经之法会,实为大乘佛法。

    何为大乘佛法?何为《三藏》真经?

    其一,《法》一藏,论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此《三藏》真经合计为三十五部,共计一万五千四百四十四卷。

    水陆法会据说已经举办了几十年了,每一次水陆法会须的进行七七四十九天,中途不可断。

    而今,今年的水陆法会已经正式将要开始了。

    “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之运气竟这般的不可思议,想什么来什么,想必这水陆法会,唐王定会在其中,我且去见见。”

    遂海蝉儿随意找了一户人家住进去,好吃好喝的待着,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吃,人生尚且如此,不甚乐哉。

    因每年的水陆法会,唐王都要求京城所有人家全数中门大开,不得有任何一家闭门造车,此举只为了让闻迅前来的各地高僧可找到歇脚之处。

    不得不说,唐太宗的这一手段,让所有的高僧都颇为满意,东土大唐之僧何曾之多,因寺庙繁多,这和尚自然就多了。

    这么一大批和尚自诩高僧涌入京城,唐王不可一下全部安排的过来,遂想出这么一个法子:凡京城居住者,水陆法会期间不可关门,须开门迎客,事后朝廷有待补偿,且,因高僧入住,还可佑全家人幸福美满。

    这样一来,不论是否愿意,长安城内所有人必须得打来家门迎客,而这,即海蝉儿之前所见之景的缘故。

    然,除此,唐王还要求每一家人须笑脸迎人,家中最好之东西取出来侍奉,衣食住行要得最好,高僧有何需求必须满足。

    倘使如若御林军随意抽查发现家中主人未曾令得高僧满意,当即会被打入大牢,承受牢狱之灾,且还会连累全家。

    当然,先前所说的所有补偿一律没收。

    然,京城一下进入这么多的和尚,且各个自诩法力惊人、普渡世人、鱼龙混杂,是为高僧,因此,唐王对于高僧还有一定要求:需得根源又好、德行又高才行。

    何为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呢?

    根源又好:指的是其为**,换一句话来说——父母必须为达官贵人,很有学识,知识渊博,这便是所谓的根源又好,意味着要有背景。

    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龙凤生出的子女必定不会差,根源须的很好才行。

    德行又高:指的是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换一句话来说——其必须熟读各类经书,甚至于触类旁通,明白事理,知晓意思,觉悟很高,思想广袤,品行正确,三观正常。

    正所谓:心心念念天下事,多思量,进的仙佛平事理。

    海蝉儿所住之家较之一般平民百姓要好上许多,吃饱喝足休息了一会儿时间,换了一身素衣之后,天色竟已有些晚了。

    然,海蝉儿拾掇拾掇准备出门了。

    水陆法会可是东土大唐最大之盛世,海蝉儿不止想要见见唐王,还想见见这水陆法会,毕竟,此会聚集了各个地方的得道高僧。

    同时,海蝉儿还想着闻闻《三藏》真经,所谓的大乘佛法究竟如何?比之唐三藏先前给予的《三经》有何不同?比之是不足,亦还是超出?

    因的水陆法会的出现,长安城内只一时之间竟已引得众多高僧前来,且各个身着华丽袈裟,手持高贵禅杖,挣的多人注意,炫耀之心昭然若揭。

    这些高僧,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高谈阔论,然讨论皆是经文注解,比如说:某某高僧读之某某经书,得之某种体会或感悟,感之清明,精神升华……

    又或某某高僧日行一善,世人尊称为得道高僧,塑一金像日日供奉祭拜,遂高僧感知已然得道升天了,竟不同于往日而言……

    亦或某某高僧普渡世人,开坛讲道,世人皆向善良之辈,整个地方互帮互助,和平异常,无一人犯罪,一片太平……

    海蝉儿听的心驰神往,喜欢的紧啊,这东土大唐,地域众多,人口繁华,各地风俗习全然不同,闻之令人不禁大开眼界,心生向往之感。

    “喂……你这小子,不好生去干当下你该干之事,偷摸在我等周围作甚?速速离去,我等之言可不似你等之人听得懂的话,不要搅了我们之兴。”

    一个中壮年高僧怒目而视,高高在上说道,“在长安城中成天见之这些小孩儿,真是烦人,实乃熊孩子是也。”

    “呸……你这泼皮,竟如此恶意中伤别人这可不是一个得道高僧应当干之事,凭你这等涵养,真乃我见过所有人中最差之人,我觉知你怕是那招摇撞骗之辈,可配不上高僧二字。”

    海蝉儿双手合十作了一揖说道,“佛说:众生平等,切莫使用有色眼光看待他人,否则便落入了下乘,真是可悲可悲。”

    “你……”

    中壮年高僧竟哑口无言,满脸通红,很生气。

    “小施主面生的很,不知在哪座寺庙念经啊?”

    一个中年高僧出来打了圆场面露和善之容问道。

    “是极,是极,小施主何许人也?怎得从未见过你?”

    又一个年老的高僧站出来一脸慈悲问道,“敢问师从何人?”

    其余剩下的两个高僧稍稍有些年轻,闻之两个高僧之话,皆露出好奇神色,显然针对海蝉儿这个小孩儿颇为感兴趣——小小年纪,竟这般伶牙俐齿,可不似那其他小孩儿,皆一个模:陌生人一问便心生恐慌,不敢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