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远在昆仑山麓的一座雪峰上,坐落着七颗通体乌黑的巨大石头,一直从洪荒时代便矗立于雪峰之中。

    后来,历经万万年风雨雷电,朝霞露水的洗礼和滋养,这七颗乌晶石渐渐通灵而有性格,周身换发七彩光晕,每至新年元月初一,便霞光四射。时有大地先民以为得见圣光,屈膝而拜,呼为圣明。

    而追溯这七块石头的来历,却不得不提起另一段宿孽。

    相传洪荒时代,火神祝融将末品天火的一枝投与民间大地,使得洪荒人类不用再茹毛饮血,受野兽威胁,更可以用火种取暖,免却了饥寒交迫之苦。

    因此人类得以繁衍生息,日趋繁荣。住在昆仑光明宫的祝融因此势力大振,受到四方先民的歌功颂德,难免对其他十一祖巫有所压制。

    水神共工心中不忿,自认同为十二祖神,若没有自己统治下的风调雨顺,万民谁能得以生存?是以对万民不满,更对祝融恨得咬牙切齿。

    由此,共工掀起了一场向火神 的风雨。凡是大地可见光亮之处,俱皆受到他洪水的侵袭。终于,风波不断升级,以至于大水漫过昆仑光明圣宫,导致祝融的圣火熄灭,大地顷刻间变得黑暗,伸手不见五指。

    大地先民死伤无数,生灵涂炭,光明宫圣火屡次被点燃,可大水一起,复又熄灭,万民苦不堪言。

    火神祝融颜面扫尽,最终与水神共工大动干戈。

    共工在水火决战之中落败,祝融驾驭双头火龙追击,共工自知不敌,心中又怨气难消,一头撞碎天地之间的不周山,盘古开天辟地的功绩眼看就要毁于一旦。以致于后来妖族上神女娲以乾坤鼎炼五彩石才补足苍天。

    至于共工,为祝融所擒后囚禁于光明宫中。祝融念及共工与自己同出盘古一脉,在十二祖巫中平起平坐,所以素日感化,好言相劝,但终不能使共工重归正途。为使共工不再为祸人间,祝融便以真身为薪,采阳炎仙火,与共工同归于尽。残火退去,留下乌晶玄石七块,落在雪峰之中,便是上文所述的七块黑石。

    话说那七块石头的先天禀赋中便有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的灵魂寄托,忽一日,灵性圆满,竟然陆续开口说人言,从此便喋喋不休,吵吵嚷嚷。

    其中一块石头黑色退尽,浑身雪亮通透者开口说道:“岁月已过不知几许,而共工之罪恶犹使我愧疚。”

    另一块尚未通透,然已近通透的浅朱色石头接道,“共工是有罪,然祝融上神却少了几分耐心,不该怒从心起,诉诸武力。”

    第三块通体赤红,略显通透的石头也按捺不住,“非也非也,水神有罪,却该惩治,火神以武力降服也无可厚非,只是祝融枉顾苍生性命,说不上高明。”

    第四块石头颜色微黛,沉沉的说道,“洪荒的事情,现下早已沦为传说,哪还有人相信,依我看来,他两个各有对错,然对错亦无定法,说来无益。”

    第五块石头浑身碧蓝,早就抢过话头儿说道,“在下之见,终究是共工占些道理,同是十二祖巫,凭甚祝融要高共工一头?”

    第六块通体乌青的石头也激动的说道,“祝融也太托大,擅自降天火于人间,收买先民之志,野心不小。”

    “岂止是野心不小!”第七块石头仍旧是浑身漆黑,恶狠狠的说道,“我共工上神无丝毫过错,愚民之辈,日日受共工雨露饮水,不思感恩,反倒受了祝融一点恩惠便感恩戴德,皆因这起愚民天性里便有习以为常便觉应当之劣根,不予以教训,不知道天高地厚。祝融之辈,沽名钓誉,丢进祖巫脸面!哼!”

    不成想,这七块顽石夙日夙夜的争吵,搅扰了昆仑太虚的太一真人,他对身边童子叹到,“祝融与共工之旧日宿怨已经过了这么久,原以为俱皆消弭在乾坤鼎之中,想不到,今日竟然延续到了这七块顽石之中。看来,天意冥冥,合该他们再去历练历练。”

    旁边的童子答道,“可巧这凡尘中彼此又到了攻伐不休的一劫,倘若就此放他们去了,助长了动乱,天尊岂不怪罪?”

    “嗯”太一真人掐指盘算一番,捋着银须沉思良久,复又说道,“无妨,这几日,我算得人间异物魔祟横生,此乃大乱先兆。不逢大乱,难得太平,人界天界,此理共通。”

    童子眼珠儿一转,恭敬禀道:“近日,天庭的战神南离火,与西教护法西泽水于切磋中动怒,伤及凡间无辜,双双被囚禁于天牢,正待发落。

    师父何不禀明天尊,遣他二人重入轮回去历练一番,或可平定人间刀兵之祸,成就一番太平基业,将功折罪也未可知,况且,纵使那七颗顽石不服管束,想来这天庭和西教两大战神亦能弹压的住,岂不三全其美?”

    “如此甚好,甚好!就这样安排吧。”

    “是,师父。”

    那七颗顽石争论间,忽然一名碧发童颜的道人踩着仙鹤飘然而来,人未至,声先闻:“何方妖孽,在此大声喧哗?”

    顽石一听有外人到来,顷刻间都闭了嘴。

    道人来到跟前,走进那颗浑身漆黑的石头,用佛尘扫了扫那石头的表面,黑石头禁不住痒痒,“咯咯咯”的笑了起来,其他石头被他一引,也都跟着笑了起来。

    “尔等不论黑天白夜的争吵不休,扰了上神清修,还不本本分分的住嘴!”

    “仙家莫怪,”那雪亮的石头答道,“我等本为顽石一块,乃是当年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的残躯所化,整日无所事事,终于能开口说话,方解胸中烦闷之苦,便喋喋不休的说起来,上神万勿见怪!”

    那道人佯装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那顽石接着说道,“现在,愈发连说话也觉得无聊,遥想当年祝融上神坐镇光明宫,降妖除魔,播种天火,镇压共工,帮助炼石补天,何等威武圣明。而传至我辈,只能寄寓顽石,夙夜叹息追念,实在是惭愧难当!”

    “放屁!祝融哪里英雄了?是我共工上神,敢作敢为,看不惯祝融虚情假意的嘴脸,奋起反抗,那才是真好汉!”黑石头一口呛白过来。其他石头又是一阵吵嚷:

    “就是,共工才是好汉!”

    “祝融才是”

    “共工才是”

    道人愈发不耐烦起来,“住口!你们如此冥顽不灵,看来不惩戒一番是不会悔改了!”

    众石一听,急忙安静下来,那黑石头心直口快,用央求一般的口气向那道人说道,“仙家,我等在此也有万万年了,风吹雨打,雷电劈削,哪般苦楚没有经历过。终日聒噪,也无非向往先祖遗风,意欲践行仿效,开一派,立一宗,除魔卫道,成就一番亘古不灭的名声,也好得偿所愿。求仙家成全!”

    黑石一说完,其余六块儿顽石纷纷附和。

    道人叹息一声,“凡尘中事,波谲云诡,牵扯不断,攻伐不止。究其根由,大多庸人自扰,你们枉自得传祝融和共工的残躯,却看不破名声二字,终究是过眼云烟的浮名儿,哪里就能亘古不灭的?就算是水火两神的旧事,也早已被世人当做茶余饭后的笑谈,若名声沦落至此,还谈何威严尊贵?若无威严尊贵,还谈何名声呢?”

    只可惜那七块石头向往之心由来已久,哪是他三言两语就能点化的透,仍旧央求不止。

    “罢了罢了,我就遣你们到江湖中游历一番,历练历练,见过腥风血雨,享受过声名鹊起,方才知道我所言不虚。”

    说完,道人将手中佛尘向七块顽石一挥,转眼间,那雪亮、浅朱、赤红三颗石头顿时化成三把形状不一,各有千秋的宝剑,上面分别镌刻着“鸿钧”、“帝俊”、“天磬”。那碧蓝、乌青、漆黑的三块石头变成了三柄神威凛凛,各不相同的宝刀,分别刻着“烛阴”、“玄冥”、“东皇”。

    唯独那颜色微黛的石头还是石头模样。

    “这”道ré à对唯一一块石头,面有难色,说道:“你身上祝融和共工精魄各有五成,着实不好分派。”

    黛石回说,“我本不想去尘世徒遭劳累,可是既然他们都去了,徒留我一个,只怕更加孤独寂寞。仙家就给我派个轻松点的,若能去个隆盛昌明之府,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家,无须用功,便能消受的地方,是最好不过的了。”

    “顽石!如今适逢乱世,哪里还有这等地方供你消受?我原以为你心境平和,与世无争,原来是惰性入骨,也该整治。”说罢,又是佛尘一挥,那黛石眨眼变成了一把似刀非刀,似剑非剑的神兵,上面隐隐刻着“元一”,其神韵比之其余六者,更胜一筹。

    “如此这般,你们也算有了个凡人素喜的样子,只是须得再多一些奥妙,才能让人识得是件宝物!”

    一听这话,众神兵纷纷发问,“敢问仙家,是何奥妙?”

    道人释然一笑,“你们身上奥妙各有不一,日后尔等自会知晓。”说罢,卷起他们凌空甩去,七柄神兵投向大地,倏忽间便没了影子。

    此后又不知过了多少轮回,有一行者跋山涉水偶经此地,忽见七块遮天蔽日的大石头,上面密密麻麻的记录着一段旧事,另附刻一词曰:

    炎阳蒸腾千波怒,陨七星,残躯矗。琼雪玉峰光萦麓。乌石通灵,壮语高谈,惊动瑶池舞。

    佛尘仙鹤道缘出,顽石碌碌话宏图。白刃红雨千百度,江湖回眸,名宗巨擘展眼万骨枯。

    随后便是七石幻入江湖之后种种事迹,行者读之,或喜或悲,或怒或歌,文之将尽,似有一生转瞬即逝之感。后哑然失笑,高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