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四章 陈琦:罢了,这长安是真的不能待了!(求订阅)

    朝廷迅速出手,镇压长安城中乱象,让长安城再次恢复往日的平静。

    然而,失去了气运金龙的镇压,没有了龙气封禁万法。

    长安城也只能维持表面上的平静,背地里早就暗流汹涌了。

    毕竟即便是武道人仙也不可能一直使用武道意志镇压长安城的。

    也不可能像大唐气运金龙一样镇压长安城每一个角落,让所有修士都难以施展道术。

    如陆地神仙一流,完全能够顶着人仙武者的武道意志施法。

    故而,当夜幕降临,整个长安城,再次变得暗流汹涌起来。

    入夜二更时分,陈琦放下手中的竹简,看向不远处的皇宫方向。

    没有了龙气镇压,他的后天六十四卦术也完全解放出来,双目通神,可看到常人所看不到事物。

    在他的双眼中,此时的大唐皇宫上空,精彩纷呈,给人一种仙妖神佛齐登场的感觉。

    有金色的佛光照亮黑暗,也青色的仙光笼罩一方。

    更有武道的气血之力好似要将天地虚空点燃,以及一尊庞大的玄武虚影将皇宫笼罩。

    这些都是大唐皇宫中的供奉和守卫。

    供奉有佛道高人,也有武道强者。

    而守卫则是直接换成了大唐最精锐的玄甲军。

    三万玄甲军,结玄武军阵,镇守皇宫。

    为将者更是一尊顶级的武道人仙。

    507

    如此布置,莫说是妖魔鬼怪之流,即便是天仙下凡,也要饮恨于此。

    可惜,他们面对的并非天仙,而是一尊修得玄仙境界的龙神。

    天仙和玄仙,虽然仅是差了一个境界。

    但两者绝对是天壤之别。

    在陈琦的望气术下,只是隐约看到一团黑色云雾自长安城外飞来,然后恍若无人一样飘入大唐皇宫之内。

    而后,长安城上空,那条被血色锁链囚禁捆绑的大唐气运金龙便开始再次的挣扎对着皇宫方向咆哮起来。

    可惜,气运金龙本就无形无质,不为常人所见。

    皇宫中的那位佛道高人,或许能够看到、听到气运金龙的怒吼。

    但境界的巨大差距,让他们难以发现泾河龙王的踪迹。

    既是觉察到不对,却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只能提起精神来不断巡查四周,防止有贼人潜入。

    陈琦心中沉默。

    事实上,若不是他早就从泾河龙王口中知晓今夜之事,恐怕即便是修有后天六十四卦,也难以发现泾河龙王潜入踪迹。

    这就是实力的差距。

    对泾河龙王那等玄仙强者而言。

    若非忌惮人族背后的大神通者。

    莫说是凡间 王朝了,即便是运朝一流,也是反手可灭。

    正如西游记中记载的狮驼岭三妖魔一般,动辄吞噬几十万人族性命以果腹,甚至胆大包天的对天庭天兵天将下手。

    那才是真的无法无天。

    “实力啊!”

    良久后,陈琦幽幽叹息一声,而后停止了望气术,不再观看。

    他很清楚。

    现在的长安城虽说是暗流涌动,但是绝对乱不起来。

    真要有那个妖魔仙神敢在这个节骨眼上捣乱。

    无需大唐朝廷出手,一直关注着这里的佛门大神通者便会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毕竟真要闹大了,他们的后续计划还怎么展开?

    李世民和大唐朝廷还会乖乖的配合他们行动吗?

    亦或者说,当真以为地仙界的人族是泥捏的,没有一点的脾气?

    正如泾河龙王所言,不过是戏一场罢了。

    谁要真的当真了,谁才是傻子。

    陈琦结束了望气术,双眼再次恢复平常。

    他默默的走到桌案前,再次拿起桌上先秦古卷,借着微弱烛光,细细品读起来。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而后几日,长安城中暗流汹涌,大有一种风雨欲来之势。

    街道上不时有长安守卫军在巡视。

    与往日不同,此时的长安守卫军们,披甲执戈,面目严肃,浑身上下都充斥着肃杀感。

    好似若有丝毫不对,他们便会刀剑出鞘,直接杀人。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

    来来往往的行人,更是连说话都不敢高声,唯恐惊扰到什么。

    以往喧闹繁华的各大街坊店铺,也变得清冷了起来。

    甚至就连往日里调戏良家妇女纨绔子弟,以及爱好风采风流的士子读书人也消失不见了。

    整个长安城都陷入一种沉闷和压迫中

    如此,一连几日,直至七月底,临近八月的某一天。

    当一声充满欢快喜悦的龙吟在长安城上空响起。

    让所有修士熟悉的龙气封禁之力再次出现。

    整个长安城好似再一次的活了过来一样。

    所有人都好似去掉了一副枷锁般,人也轻松起来。

    “长安城的危机过去了!”

    好似心灵福至一般,长安城百姓心中不由得生出如此一个念头来。

    没有人知道先前的长安城到底发生了什么。

    也没有人知道长安城究竟经历了怎样一场危机。

    这危机又是如何解决的。

    一切都好似莫名其妙一般。

    再然后,便有天子李世民大赦天下,释放老幼宫女三千余人出宫。

    一时间,长安百姓无不称赞天子圣明。

    如此不过三五日,朝廷又有新的诏令下达。

    诏大唐各州府,出榜招僧,于长安城中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

    并命各处官员推选有道的高僧,前来长安城。

    同时,大唐又出了一律法。

    此律法规定:但有毁僧谤佛者,断其臂。

    (参考的西游原著,勿代入历史!)

    “李世民这么做,就不怕他那位老祖宗老子直接一巴掌把他给拍死?”

    翰林院中,陈琦听到此事,也仅是摇头不语。

    他很难想象,李世民究竟怎么想的,竟然会下达如此命令。

    可以想象,今日过后,大唐境内,佛门将会兴盛到何种地步。

    同时陈琦也有些担忧。

    瞧李世民这架势,摆明的是投靠佛门了啊!

    万一此时有人把他那篇《灭佛暴富论》给翻出来,他陈琦岂不是要凉凉?

    毁僧谤佛者,断其臂!

    他那文章都要掘了佛门根基了,这罪名若是压下了,那就不是砍一条两条手臂的事情了。

    不来个凌迟,诛三族九族什么的。

    估计李世民都不好给他佛门爸爸交代。

    “所以说,这长安城待不下去了,是吧??”

    陈琦心中叹息一声,不得不为自己考虑下后路。

    如果李世民真的翻旧账,或者有人为了邀功拿他开刀当垫脚石。

    他继续留在这长安城,不死才怪!

    陈琦想到这里,恋恋不舍的看了眼翰林院藏书,叹息道:“罢了,罢了,还是暂时躲避一下吧,反正这翰林院中藏书又不会跑,等以后再翻看也不迟。”

    按照他计算,泾河水府的百万册藏书,足以让他读上几十年了。

    几十年后,李世民早就凉凉了。

    按照李唐“父慈子孝”的优良风格,李治登基后,能鸟李世民留下的命令才怪。

    到那个时候,他再回长安翻看翰林院藏书也不迟。

    只不过在离开长安前,他还有一件事要做。

    那就是了却掉前身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