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二十七章 鱼饵

    第七百二十七章  鱼饵

    长孙府

    长孙无忌对着前几日跟着商队一起回来的大儿子,吐槽着魏征这只老狐狸。

    “魏征这老狐狸,怕是觉得幽州如今发展过快,这是有些不安了。”

    “不过,他也不想想,皇上正值青壮,尚有锐气,若幽州王真有什么野心,哪里轮得到我们来不安?”

    “况且,幽州王这样大张旗鼓发展,反倒显得没有问题,前燕王的时候,与如今的幽州,就截然不同。”

    “低调未必就是无野心,高调未必就是有野心。

    我看啊,无非就是这老狐狸听说了什么,这是在试探我呢!”

    这哪里是警惕着幽州王,分明是连他也一起警惕了!

    可长孙无忌眼下是真没有什么搞从龙之功的想法,换成过去的他,必然是要选一个皇子,推着对方上位,然后搞一个从龙之功,惠及子孙的。

    但问题来了,他的这些儿子里,他目前可没发现一个继承了他这种政治天赋的人!

    也不知道这些儿子都是怎么回事,资质都是平平而已。

    稍微能拔起来一点的,就是大儿子长孙冲了。

    可长孙冲在仕途上的路,被卡得窄窄的,如今已经去做大商人去了。

    虽然名义上只是手底下的人在做生意,长孙冲连挂名都不挂,但如今谁人不知道他这个儿子阔绰得很?

    左右无非是谁上位,基本都不会让长孙冲回去做官。

    他的大儿子,将来大概就是回来继承爵位,手底下养着一些商队,在金钱上绝对不缺。

    而其他儿子,或许也能因为大儿子有钱,在分家后,能多拿到一点银钱傍身。

    在这种情况下,他目前的身份地位,就足以让长孙无忌的子孙得到庇佑。

    他做一个中立党,不去搞七搞八,这样跳出来看待问题,反倒能够看得更清楚一些。

    皇上目前的这些皇子们,可没有几个省油灯啊!

    太子李承乾虽然被废了,可依旧是嫡长子。

    在皇上没有立下一位太子之前,前太子依旧是候选人之一,哪怕李承乾过去犯过错,导致了被废。

    可只要李世民没有明确说大儿子彻底被踢出了候选人队列,那么,在最后的结果出来之前,李承乾依旧是有着一些竞争力的。

    李承乾的身边,也依旧围绕着一些人,有些是投机主义者,想看看前太子能不能触底反弹。

    有些则是有着其他目的的人,其中也包括一些世家子弟。

    这些人,未必是真的想看着太子能不能上位,更多的,是世家的广撒网,撒下的一些“鱼饵”。

    就连原本看起来最不可能成为继承人的吴王李恪,如今身边也聚集了一些人。

    长孙无忌想到这里,不禁再次叹一口气。

    “是了,魏征这老狐狸,是觉得,吴王如今已是有了羽翼,不再是过去毫无任何竞争力的皇子了。

    吴王身上有着前朝血脉,若是继续发展下去,不光是魏征,便是其他人,也未必就愿意这么看着。”

    所以魏征之前那番话,未必就是在防备幽州王或是他,更像是在……”

    长孙冲接话道:“是在防备吴王。”

    是啊,魏征这老狐狸,真正防备的人,是吴王啊。

    不光是魏征,凡是当初跟着一起打天下的功勋,有几个会真心愿意让吴王有机会成为下一任皇帝的?

    没几个!

    他们这些开国元勋,虽然对前朝无惧,却也怕以后老了老了,被新的皇帝搞个清算,更怕他们的子孙后代落到这样的人手里。

    听着长孙无忌的感慨,长孙冲的思维方式就简单多了。

    大概是因为这两三年,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待在幽州那个地方,在那样一个地方待久了,长孙冲的思维方式也有了一些改变。

    就比如现在,长孙冲想到就是,这有什么可担心的?

    他虽然不敢说自己看人的水平还成,但这一两年,他跟着商队到处跑,是真的长了见识。

    吴王李恪虽然有着一半前朝血脉,可心却是在大唐这边!

    再说,李恪也不可能背叛大唐,搞什么前朝复辟。

    在前朝,他就只是一个外孙,可在大唐,他却是名正言顺的皇子,是继承人之一!哪怕因着他的血脉,这个“之一”的实现概率无限小,但再小,那也是有着继承机会的,因为他爹是皇帝啊!他本身又是皇子,封了王,没有被过激出去,他的父皇也从没当众说过他这个儿子哪里不成。

    “皇上这么多皇子,如今看着文武全才又待人和善真诚的,吴王的确是最出彩的一个,可惜……”

    后面的话,长孙无忌止口不言了。

    但父子二人都知道跟着“可惜”二字后面的是什么。

    可惜,怎么就是前朝帝女所生的孩子呢!

    虽然外面的人都称呼吴王之母为杨妃,但其实,直到贞观七年,杨妃才从二品的嫔,被升为了妃,还不是四妃之一,只是一个“杨妃”。

    后宫另一位杨姓妃嫔,杨玄奖之女,人家是杨淑妃,虽同样是杨妃,却是货真价值的受宠杨妃。

    不像是前朝帝女,母凭子贵,子当时又是徒凭师贵,才有了这么一个迟来的晋升旨意。

    由此可见,杨妃不仅身份尴尬,在后宫里,其实所谓的帝宠,也是如浮萍一般,并无根基。

    吴王作为前朝末帝的外孙,哪怕文武全才,想要得到百官承认,也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甚至多倍的努力才成。

    皇宫

    一个丽人正在抚琴,一曲过后,丽人叹了口气,一旁的宫女就忍不住劝道:“娘娘,您何苦叹气呢?

    殿下被皇上赞赏,您不该高兴吗?”

    丽人不是旁人,正是吴王之母,杨妃。

    杨妃叹道:“我两个儿,一个过于优秀,一个又过于暴戾,我如何能不叹气呢?”

    “两位殿下都是人中龙凤,娘娘,您就是太过难为自己了,若是其他娘娘有两位殿下这样的儿子,早就欢喜不已了。

    如今谁人不知吴王殿下乃是文武全才又温和知礼之人?

    连外面的七岁小儿都知道,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怎么会是好事呢。

    若是其他皇子有了这样的好名声,自然是值得高兴的,可她的儿子有了这样的好名声,又有什么用呢?

    便是被人赞成是人间显圣,皇上依旧不会考虑让他做太子啊。

    而做不了太子又过于优秀的皇子,前途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