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章:碳素鱼竿

    夜已深。

    竹屋偏房内。

    此时房中只有朱棣以及老和尚道衍。

    郑和则在房外负责守夜。

    屋内。

    朱棣一脸忧愁:刚才我见何先生的样子,他似乎对出山没有兴趣。

    世外高人皆是如此,有点古怪脾气很正常。

    老和尚道衍双手合十:王爷,您需要有一颗虔诚的心,足矣打动何施主的心。

    朱棣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叹道:也不知道外面情况怎么样了。

    王爷请放心,您有天子气象,天道庇护,只是暂时龙困于林罢了。

    再说了,您身为龙子,未能按时就藩,想必朝廷那边早就有消息了,护卫军队迟早会到。

    老和尚道衍信心满满,没有一丝慌乱。

    老和尚,以后出去可莫要再外人面前提及本王有天子气象,这可是杀头的。

    朱棣再警告道,现在身处丛林,怎么说都没问题,但是,在外说这种话,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闻言,老和尚道衍只是笑笑,不再言语。

    另一头。

    应天府。

    大内皇宫。

    一个太监急匆匆的跑了进御书房。

    陛下,大事不好了。

    太监跪在一个正在低头批阅奏折的老者面前。

    老者身着一袭大红龙袍,头戴乌冠,听到太监的话,微微抬头,目光如刀看向跪在面前的太监:什么事这么慌慌张张的!

    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虽然已到暮年,但举手投足那份上位者的威严,让人不寒而栗。

    启禀陛下,顺天府传来消息,燕王殿下失踪了!

    太监颤颤巍巍道。

    什么?

    朱元璋双眼一眯,浑身上下爆发出骇人的气势,质问道:失踪多久了?

    据顺天府探子来报,已经七天没有燕王殿下的消息了。

    被朱元璋气势震慑,太监不敢抬头,只能低头唯唯诺诺汇报自己所知的情况。

    七天?

    朱元璋面色一沉,厉声道:顺天府那帮官员是干什么吃的,燕王未能按时就藩,居然七天才察觉?

    陛下息怒。

    太监浑身颤抖道。

    传朕口谕,通知应天城防,以及顺天的护卫军队,不管如何,都要寻到燕王!

    朱元璋面带寒霜,说道:还有,告诉他们,咱只给七天时间,七天之内,找不到燕王,让他们洗干净脖子等着挨砍吧!

    奴才这就去办。

    太监面色苍白,那里敢耽误,急急匆匆去通传朱元璋下达的圣谕。

    一夜过去。

    清晨。

    原始丛林里。

    木屋外。

    何秋端着盛满水的木杯正在刷牙。

    旁边的朱棣等人也是学的有模有样。

    以往朱棣漱口都是用盐水,但现在不同了,何秋给了他们牙刷,还有牙膏。

    更为神奇的是。

    用牙刷牙膏漱完口后,口腔清新,使人精神百倍。

    这一点,是盐水漱口无法比拟的。

    这种全新的漱口方式,让朱棣更加确信,何秋是隐世高人。

    等会吃完早饭,老和尚你负责挤牛乃,郑和负责在周围捡柴火。

    刷完牙,何秋看向一旁的老和尚道衍以及郑和,开始安排今天的工作。

    两人点了点头。

    那我呢?

    朱棣指向自己,他很好奇,何秋会给自己安排什么样的差事。

    等会自有安排。

    何秋朝着朱棣神秘一笑。

    几人刷完牙。

    来到客厅。

    餐桌上,每个人面前放着一杯鲜奶,以及一碟吐司面包,以及四个煎蛋。

    众人吃完早餐。

    开始按照何秋的安排做事。

    先生,现在可以说说我要做什么吧。

    朱棣喝完鲜奶,看向何秋。

    何秋没有急着回答,而是默默和系统交流起来:开启物品栏。

    一道只有何秋能看见的虚拟屏幕出现在他面前。

    屏幕中,有许多小格子。

    格子里,摆满了各种道具。

    这是何秋每天签到领取的道具,存放在个人物品栏当中。

    提取钓鱼竿。

    扫了一眼物品栏,何秋心中默念道。

    下一秒。

    两根黑漆漆的塑料棍子出现在何秋手中。

    见此情景,朱棣瞪大了双眼,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何秋手中的鱼竿不是一般的鱼竿,而是碳素鱼竿,可伸缩,比竹竿更有韧性。

    朱棣好奇打量着何秋手里的鱼竿,惊呼道:先生,您手中这两根棍子是何物?

    棍子?

    何秋被逗笑了,解释道:这叫鱼竿。

    鱼竿?

    朱棣挠了挠头,在他的认知里,鱼竿就是竹竿,而不是两根黑漆漆的棍子。

    当然,对于碳素材料,一个明朝人,怎么可能了解?

    看着。

    何秋用力一甩,手中的鱼竿就像是雨后竹笋一般,直接拉长开来。

    我的天。

    朱棣惊呼道:这棍子还可以变长?

    废话,这是碳素鱼竿,当然能变长。

    何秋没好气道:今天咱们不去丛林里打猎了,去钓鱼。

    虽然不懂何秋口中的碳素是何物,但朱棣还是觉得何秋手中的鱼竿十分神奇。

    展示完鱼竿,何秋带着朱棣走出竹屋,利用铁球,在空地里挖蚯蚓昆虫。

    毕竟,蚯蚓和昆虫,是重要的鱼饵。

    一切准备就绪,何秋带着朱棣前往附近的湖泊钓鱼。

    距离竹屋不远。

    是一片巨大的湖泊。

    加之在原始丛林里,湖泊里的资源可谓是十分丰富。

    早在数月前。

    何秋就已经注意到湖泊里极有可能有大鱼。

    湖边。

    何秋手把手教导朱棣如何挂饵。如何甩竿,如何根据浮漂的动静,判断是否鱼儿已经上钩。

    想不到钓鱼还有这么多学问。

    朱棣咋舌称奇道。

    何秋见他像个学生充满了无数好奇,不禁感到有些好笑。

    两人坐在湖边石头上,各自手持一根鱼竿,等待着鱼儿上钩。

    动了,先生,我的浮漂动了。

    朱棣指着水中不停动荡的浮漂,兴奋道:先生,这是鱼儿上钩了吗?

    只见湖面上,浮漂不时荡漾着,泛起阵阵涟漪。

    再等等。

    何秋看着激动的朱棣,示意道,和他猜测的不错,这里是原始丛林,人迹罕至,湖泊里的鱼和江河里的鱼完全不同。

    江河里的鱼谨慎。

    但眼前这片湖泊里的鱼,因为没人钓过,所以鱼饵刚下水,就有鱼咬钩了。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