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9章 前因后果(下)

    当朝堂呈现一片死寂的时候,李世民内心里除了感谢苏岩,同时还有一份得意。

    这时候绝大多数官员已经不指望陛下还会杀苏岩了,但是这时候又出来一种声音。

    陛下,苏县男对皇室有大恩,但是也确实犯了死罪,两者不能完全抵消,依微臣看,苏县男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微臣建议革去苏岩的爵位,把他发配岭南,永世不得回中原

    开口的是吏部侍郎杨纂。

    杨纂说完之后还看了一眼吏部尚书高士廉。

    此时高士廉的内心是复杂的,他对于苏岩这个斜封县男也觉得荒唐,但是眼下情况是苏岩救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对他来说不只是一国皇后,还是他亲外甥女。

    如果此时自己还坚持要求严惩苏岩,那么别人会怎么看自己?

    所以高士廉摇了摇头,表示不赞成他的意见。

    杨纂见状,只得自己坚持了。

    他把头直接磕在地板上,表示皇上要是不同意他,他宁可辞官不做。

    这时候吏部四个跟杨纂一路的官员也齐刷刷站出来,跪在他旁边,表示要跟杨纂同进退。

    李世民反倒乐了,轻声道:你们口口声声说要为江山社稷赴汤蹈火,愿意为了国家选举贤良,可是现在有一个年轻人,他编写的急救手册可以挽救我大唐数万将士的性命,他贡献的种子可以拯救大唐亿万黎民百姓,他拿出来的武器可以保我大唐百战百胜,他还愿意以他项上人头做担保,要在一年之内使大唐土地上的粮食增产十倍以上,如果说挽救皇后的命只是我李家家事,那么以上这所有的事情,他哪一件不是为了大唐?不是为了黎民苍生?他只不过年幼无知,带着一件绝对不会威胁到朕的武器献给朕,就被你们抓住把柄,非要置他于死地,这就是你们口里的仁义道德?

    李世民这一席话让下面所有人哑口无言,有几个官员甚至开始啜泣,就连房玄龄也有些惭愧地低下了头。

    李世民接着对杨纂道:杨侍郎,你现在还坚持要把苏岩流放到岭南,终生不得回中原吗?

    杨纂又重重的磕了几个头道:臣不敢,但是苏岩确实违反国法在先,此事不得不另议,臣还是建议先撤去他开国县男的爵位,等他再立新功,重新给他封回去

    这时候朝堂上所有的官员看到李世民脸上露出了嘲讽的笑。

    他们从来没看到过皇上有这样的表情。

    杨侍郎,你真的坚持自己的意见吗?

    微臣,坚持自己的意见

    那么你们四个呢?也还是坚持跟杨侍郎一样的意见吗?

    另外四个也异口同声地表示坚持和杨纂持相同意见。

    李世民轻蔑地看了他们一眼,然后说道:顽固不化,冥顽不灵,口口声声仁义礼智信,其实都是一些道貌岸然的东西

    这几句话对他们五个的杀伤力太大了,他们以忠臣自居,没想到陛下竟然这样侮辱他们。

    杨纂又重重磕了几个头,声嘶力竭道:事关国体,臣不敢不冒死触犯陛下,陛下要杀要剐臣没有一句怨言,臣只希望陛下谨守国法,不可让小人当道

    李世民脸色变得异常难看,对着他们恨恨道:好,你们都是忠臣,只有朕是昏君

    此话一出,下面所有官员马上全部跪下。

    李世民接着说道:既然都是昏君了,这混账事儿朕就做到底,你们五个以后也不必做官了,直接全家发配岭南吧,一辈子也不用回中原了

    说完李世民直接起身,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大殿。

    苏岩听到这里内心十分复杂。

    一开始他以为那些官员顶多只是想除去自己的爵位,收回赏赐的房子,那样苏岩也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毕竟他还有不少钱,可以开开心心地在京城过完一年。

    谁想到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想让自己死,并且拿出了死磕的态势。

    要不是长孙的病情好转的快,李世民还真不一定会为了自己得罪那么多官员。

    一瞬间苏岩有些心灰意冷。

    暖月看出了苏岩的表情变化,知道他此刻肯定非常的伤心,他为大唐做了这么多,换来地却是他们那样对待他。

    苏岩,那天皇上回去之后便去找皇后,把朝堂上的事情全都告诉了她,其实以前皇后特别维护那些大臣的,经常替他们求情,但是那天皇后也一句话没说,只是陪着皇上下棋

    后来魏征和房玄龄拉着温彦博一起进宫,想要挽救一下杨纂他们,可是陛下直接说道:有敢为他们五人求情着,可以一并全家发配岭南,当时估计皇后和太子也担心,生怕这三位重臣也犯倔,那样结果就真不好收拾了,好在他们三个只是灰溜溜地离开了

    第二天的时候,也就是昨天上午,又有两个不开眼的公开给杨纂喊冤,皇上一怒之下把他们两个也给发配了,剩下的官员也都变得老老实实,没有再说一个字

    所以下午的时候你便被放出来了

    难怪李世民放自己出来也没有再让自己进宫,想必那时候他的心情也不会好。

    在他的记忆中,李世民跟满朝文武弄成这种局面好像从来没有过,两天之内发配了七个高官,这确实得冒着昏君的称号才能做的出来。

    听完暖月讲的,苏岩内心一时间很难平复,他回想了整件事的前因后果,总觉得事情里透着蹊跷。

    至于到底哪一个环节蹊跷,苏岩一时间也想不明白。

    就在这时候宫里的江无量小公公进来宣旨,苏岩听了一遍才知道这是皇帝给他赏赐,表彰他治疗皇后的病。

    皇上给了他很多银子,又给了一大堆布匹,最后还勉励他好好研究,争取早日做出成绩。

    江公公走了之后,暖月道:这是皇上赏赐你,也是做给其他官员看的,皇上这是要坚定支持你的意思

    暖月的话音刚落,苏岩一瞬间就想明白了。

    整件事情最蹊跷的地方就是,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国县男,在那些大臣眼里甚至芝麻绿豆大的官都算不上,他们本不应该为了自己和皇上闹到这种地步。

    而且皇上也不至于为了自己得罪几乎所有官员。

    问题的关键就是,自己这个爵位是陛下绕开中枢直接给的,而大臣们从这件事情里看到一个很不好的苗头,就是皇权想要脱离相权的控制。

    这是大臣们所不能忍受的,所以苏岩那天去登记造册的时候那些三省六部的官员才会各种给自己难堪。

    其实这个难堪不是他们针对自己,而是做给皇上看的。

    就算李世民你是皇上,就算你封了苏岩爵位,官员们还是可以表示不认同。

    当然,这种情况肯定会被反应到皇上那里,皇上当然知道官员们的意思,但是他毕竟是皇上,他毕竟是李世民,他要做千古一帝,而不是大臣们身后的傀儡。

    所以皇上想要反击,想要在气势上压住官员们。

    苏岩就是最好的棋子。

    他想起自己第一次进宫的时候,确实被监门校尉彻底搜身了,但是那天进宫却没有被搜身。

    当时他还以为自己是熟人了,不必每次都搜,却没想到这根本就是一个圈套。

    李世民当然知道魏征和房玄龄什么时候出现,也当然知道他们看到一个拿着武器站在皇帝面前的苏岩时肯定会大发雷霆,这就是李世民想要的效果。

    他想通过苏岩来激怒大臣们。

    所以当时苏岩要求避开魏征和房玄龄的时候,李世民还让他留了下来,那时候他还傻乎乎地想着可以见到千古名臣了,脑子里还万分激动呢。

    他那时候哪能想到自己在做李世民的棋子呢。

    李世民想要无限的君权,魏征房玄龄想要彻底的限制无限的君权,所以双方就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

    只有他这个小棋子被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