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7章 旧事风波

    那照你这么说,在我们西京城猖狂多时的帽妖,也算是一种妖异的惩罚?王溪亭明显是不相信的,她虽然嘴上问着,可那脸上分明就写着一股倔强和不服气。

    当然。吕珂没去看那她的表情,只是淡淡地说道。

    哎!怎么回事?你怎么也开始相信妖邪神鬼了?她忍住了心头止不住的几许怒意,死死地盯着吕珂的眼睛质问道。

    吕珂只是哂笑,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故事还没结束,要说我过会也不迟。

    哦,那你说吧。王溪亭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尴尬地收回因为刚刚着急而慌乱的双手,重又撑起脸颊,安静起来。

    太宗皇帝当朝之时,长孙无忌可是受到万般亲信。他是长孙皇后的兄长,又是太宗皇帝从小就所亲善之人。他自幼博学多才,善于谋划,当年的玄武门之变,他就是最主要的参与者和策划者。他建勋无数,太宗执政后,他就成了开国功臣,以功第一。他对太宗皇帝忠诚非常,而太宗皇帝对他不是一般的信任,因此,有些决策都会找他商议。吕珂突然止住,看着王溪亭游离的目光说道,当初选定太子之事,就有他的进言。

    王溪亭收回离散的目光看向他时,他又转而低头看向了杯盏中的细绿游丝。

    立储之事,向来备受争议,他不动声色的继续说道,太宗皇帝得知太子承乾有谋反之心,他便心有不安。太宗皇帝向来极为宠爱魏王李泰,就是三品之上官员对魏王稍有不尊重,他便将他们集中训斥,可就在这同时,魏王所依附的太宗皇帝的宠爱而滋生的野心,也日益暴露出来,他折节下士以求声誉,精心经营,而置承乾于不利之境。再后来,长孙皇后病死,太宗皇帝耳边随即又传来太子‘失德’的报告,而魏王又深得太宗喜爱,他动摇立储之心也属正常。可太宗也深知,‘废长立幼’乃是大忌,于是暂时将此想法冷静下来。

    就在贞观十七年春天,满朝都将太子承乾和魏王李泰作比较,都言太子有足疾,而魏王却聪颖过人,其意图已昭然若揭,可太宗皇帝当初就表态,即便太子有足疾,却不影响走路,按照礼制来讲,立储之事,嫡子死,立嫡孙,而当时太子之子已有五岁。

    可毕竟太子谋反之言已经传开,朝中传言不得不闻,出于国家大计,长孙无忌等重臣都极力反对承乾继续为太子,这一点对皇帝的决策也有很大的影响。直到贞观十七年夏天,太宗皇帝突然改了主意,废除太子承乾为庶人,幽于领军府,想必也是听闻了太子谋反的进言,不得不做出决定。

    你我都知道历史的结局,最后所立之人正是晋王李治。长孙无忌这个太宗身边极为亲信之人,极为看好李治,一直建议立李治为太子,而太宗皇帝权衡之下也自然就有了这样的心思。这时是贞观十八年。可事情就在于贞观十七年七月,那段时间发生的事,如何成了枨鬼出现的引发点,才是重中之重。抛去最后的决定不讲,就只是贞观十七年春,太宗皇帝所做的决定,就已经开了违背礼制的始端。吕珂看着王溪亭欲言又止的样子,止住不言。

    其实说来说去,就是因为太宗皇帝废长立幼有违礼制呗。王溪亭见他停住,就将憋在心里的话说了出来。

    是。吕珂接道,可你也说了,你不相信真的就是因为有违礼制,违背传统之道,违背天之旨意,就真的会有降罪,并且,还是一个荒诞不经的食人枨鬼。

    这么说,你是不相信枨鬼是真的了?王溪亭兴奋道,我就知道,像你这样,和我差不多明智之人,是不会相信这些所谓的天降灾异的!

    和你差不多明智?吕珂笑言道。

    恩!王溪亭再次肯定,随后看着表情奇怪的吕珂,笑眼盈盈地说道,哎!我给你如此殊荣是不是感觉有点承担不起?

    是。吕珂无奈地笑了,以一种甘拜下风以及心服口服的语气称赞道,你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文能武,又会医术,又会验尸,长得还如此美丽,我哪里能与你相比呢?

    哈哈哈,是吗是吗?其实我也这么觉得呢。王溪亭笑得合不拢嘴。

    所以呢,比你明智还逊色些的我,就受你的正确影响,认为枨鬼之事,绝非妖异,其中肯定有什么蹊跷。吕言面容依旧波澜不惊,假装若无其事地赶紧拉回正题。

    你怎么看?王溪亭好奇道。

    承乾,自幼就被立为太子,备受重臣尊敬,想方设法接近他的人肯定不在少数。在他的那边,阿谀奉承、美言讨好之人肯定也不在少数,这些人已经暗暗地结下了一支队伍,极力拥护太子承乾,想借其力来保全自身的稳定。太子已立多年,想必这些人在太子身上也花了不少的心思,可就在太宗年长,继续确立储君之位的关键时刻,太宗皇帝却废除了太子承乾,这一举动势必会令当年暗中臣服太子,与太子相结好的大臣心中一落千丈。

    他们失去了倚靠,失去了多年以来的寄托,必然会心中不满。可劝谏不成,皇命已下,任谁人都不敢违背。可是心中的不满和些许的企图还是会作祟,即便明地里不说或者干脆没有办法再去反驳,可他们暗中肯定会有商议,一些只是为了保全自身稳定的老实臣子还好,见状能迅速抽身,可对于一些依附太子而野心十足的臣子来讲,这一个决策无疑会毁了他们的‘大好前途’。

    他们心中不平,自然会暗中商讨,就可能会想方设法挽回局面。其中不免明智之人,想到历代以来所遵循的‘天人感应’思想,借此由头想要大做文章,天象难改,可妖异可行,于是,一些荒诞不经的东西就可能就此出现,打着违背天意,抑或违背礼制的幌子,试图达到他们谋划已久的目的。

    怪不得事情会闹得如此之大,原来是有这么一批重要人物啊!王溪亭恍然,多说人多力量大,这话一点都不假,就这么些个巴结太子的臣子,就可以闹得满城风波,他们也真是不嫌累啊。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