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5章 澶渊后景

    怎么?你认得此人?观察到王溪亭的反应,王嗣宗迟疑片刻还是忍不住问道。

    认得?何止是认得,就是这个人身在嘈杂的人群之中说出一句话,她都会立马认出!

    噢,我听闻过此人之名,据说是京城第一少侠。王溪亭忍住内心的不平之气,面上依旧平静无波地说道。

    是啊,此人虽年纪轻轻,却也是游历江湖数年,其间为不少百姓的冤情昭雪,圣上听闻此人如此厉害,就一意要封其为开封知府,给他足够的名分,让他自此官职开始,施展才华,为朝廷效力呀。王嗣宗缕着胡须若有所思地说道。

    一开始就给知府当?圣上也太偏心了吧!王溪亭惊讶道。

    话不能这么说,毕竟是有才之人,圣上也是自有分寸。王嗣宗解释道,可是,即便圣上情意如此诚挚,却买不回此人之心啊。

    怎么说?王溪亭越发不懂了。

    当初圣上的美意,他可是并未遵从啊。此人放弃河南知府不当,倒是情愿做一个游侠,如他往年一般,周游各地山川,无拘无束地做一个侠客。唉,想来都是少年意气啊!王嗣宗不由得长叹一口气,现在过去了三年,这期间圣上也是对其格外看重,还令开封府上下对其尊敬有加,如此一来,即便他并非府中官员,却也是引得人人敬佩,再加上他本就有些冷公子的气韵,令旁人更是不敢对其妄加言论,而是敬畏非常啊。如今,三年已过,圣上该是觉得他会改变些想法罢,重又命他办理此案,其实不过是对他信任有加,而特意给的机会罢了,一旦他破得此案,圣上定会为其加官进爵呀。

    他真的有断案之本领?王溪亭疑惑,圣上钦点之人,肯定是有很大的把握的,可是她之前并未听过关于此人的信息。

    他游侠多年,历经多地,协助破案无数,是江湖上有名的少侠,其断案本领本朝几乎无人能敌,而‘京师第一少侠’之称,也不是徒有虚名呀。王嗣宗说着,不由得感叹道。你自幼身在西京,很少接触江湖之事,对此不甚了解,也确是情有可原的。

    这个人竟然如此厉害?就连一向观人严格的父亲大人说道起他的事迹,竟也是如此令人震惊。

    王溪亭低头沉默了,那个奇怪又冷血的家伙,居然可以如此优秀!想到第一次见面被他气恼的场面,一切都还仿佛历历在目呢,她一想到这里,心中一股无名之火就涌了上来。可是,归根结底,破案是她心目中最神圣的事情,而这个人居然能背负这么大的盛名,就一定有令人佩服的本领,想必也是有过人之处吧,不管如何,对于破案神探,她都会打心底里佩服。

    一时间,她竟说不出对这人到底是该气愤还是应该敬佩······

    ——————————————

    溪亭,你都在屋子里转了上百圈了,咱停下来好好坐会,可否?吕珂双手支撑着下巴,眼皮低垂着,有气无力地看着王溪亭,要不是拼命凭借底线上残存的那么几许意志力,他真的可以随时闭上眼睛去与周公相会。

    你不知道,线索连不上,我坐不下!你就不要管我,自己喝茶吧。王溪亭就像一阵风一般在吕珂身旁来了又去,快言快语说完之后,又陷入了她自己的沉思,然而,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

    ······

    你一个女孩子家的身体怎么这么好?若不是上午晕倒,真的就可以和我媲美了。吕珂无精打采道。

    这都是我之前拜师习得的功夫,也非一时半会儿就能讲明白的,你还是不要问了。

    哦。吕珂已经无力反驳了,暂且支撑着脑袋安静片刻,就权当养神了。

    ······

    哎!吕珂!吕珂已经眼神迷离到了一定的境界,看来真的到了那种超然的睁着眼睛都能休息的绝妙境地,却不料王溪亭突然在身后停下,自己的名字被大声一呼,他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

    哎呀!干嘛!说这话时,吕珂的语气中还是明显对那声呼喊心有余悸。

    快醒醒!要不要和我出去一趟!王溪亭神采奕奕地拍着吕珂的肩膀,似乎突然想起什么,就连眉翼似乎都将要飞了起来。

    去何处啊?

    去找何月和叶溟,去不去?

    什么,何月?我去我去!吕珂一下子就精神了,立马将茶盏里没喝的茶水倒在手掌,拍打在脸上。

    王溪亭意味深长地看着吕珂,什么也没说,眼神里却包含万千。

    哎呀,别拿这种眼神看我了,我又不是怪人。吕珂被看得有些不舒服,赶忙转言道,何月家在何处,我们快去吧,别耽误了大好时间。

    王溪亭会心一笑,快点,去牵朔风和飞云,城中西北二十里,半个时辰就到。

    哦,飞云、飞云······

    王溪亭看着往日里兼清高、傲气、俊美、以及······略微神经于一体的吕珂,今天这是吃了什么药,怎么看起来变了个人似的?莫非是这几天真的累傻了吧。

    ——————————————

    西京西北向,约二十里,汾水分支之处,因其距离京师更远一些,而相比其余三京,又更接近辽夏二地,于是,虽仅二十里之隔,却与西京城有着令人截然不同之感。

    论政治,远离了政治中心,其制度管理难免不及城中;论经济,不能言其消退,却是掺杂着辽与西夏商业的另一番特色;论文化,诗句文章之间多为壮丽辽阔之景之情,而非平淡官场岁痕;论地理风貌,少了些中原的平坦柔肠,却多了些西北边塞的不羁与放荡······

    自景德元年,真宗赵恒与辽国契丹在澶州订立澶渊之盟、下停战和议开始,宋、辽即约为兄弟之邦,以宋为兄,以辽为弟,结言不再征战,友好往来。于是,越邻边疆西域之地,外族文化就更加突出,一些被冠以胡称的食品、物件等等,也都在这些毗邻的交界之地,甚至更大范围的扩展之地,日渐兴盛。

    而友好往来最直接的表现就在于这些交易的频繁程度,以及人们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盟国之谊,虽不可保证地久天长,却能佑大宋子民短时之安,这也未尝不是最好。毕竟,这样的太平盛世,自唐开元、贞观之后,就再没有出现过。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