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李凡在第三个礼拜六的晚上还是偷着跑出去了一趟,不出去不行了。凯琳娜那边召唤,说是有急事。李凡想了想后还是觉得该去看看她了。

    大学的周末对学生是真的放假,学生们可以回到宿舍也可以不回宿舍,尤其是现代年轻人精力旺盛,到了周末就没有不出去“嗨”起来的。

    李凡是把俩大个子都安排休息了以后,自己才开着车子跑了出来。按照凯琳娜给的地址找了过去,等他把车开到城里的时候,才拿出了手机定位,在那个军事单位里,手机定位是不灵的,自己也不好意思破坏人家的规矩。

    到了地方一看,不光是凯琳娜在,邓小丽和耿浩都在。很明显这是“闺蜜”在一起度周末呢。耿浩挺黏糊的,每个周末都得坚决完成老妈的“指示”,何采萍对耿浩的要求是“对那个女孩好一点,要黏糊一点,女孩子都喜欢男人把她当块宝的。”那如何对女孩子好点呢?自然是有空就去陪陪,何采萍可是没有少“教”儿子,还特批了一笔钱给耿浩,面对女孩子要“大方一点”要“豪气”一些。在耿浩这20多年里,这还是第一次被母亲如此的“放纵”。

    可如果仅仅是为了度周末,凯琳娜就能够“坚决”让李凡过来吗?李凡最近在干嘛凯琳娜是知道的。那为什么凯琳娜还给李凡发去信息,让他过来呢?

    原来啊,在美院里,由于凯琳娜天生丽质,人又温柔和蔼,立即引起了学校里许多“艺术家”的觊觎。有些年轻的艺术家开始高薪“聘请”凯琳娜去做“模特”,这本来也属正常。在美院里,本来就有不少学生是兼职做素描课模特的。可是,开了一个头以后,有些人就亦步亦趋的肆无忌惮起来。这令凯琳娜很烦恼,如果是在法国,她会很干脆的拒绝,可在这里,她觉得还是问问自己的凡凡。

    凯琳娜说起来在中国已经呆了快一年了,她的汉语水平也很高了。当她越是了解中国,就越是觉得这里人的思维模式与法国是大相径庭。她学了中国文化,可对这个文化的吸收和理解却还是不到位。如果是普通的在华外国人,他们尽管也能说上一口流利的汉语,有的人开口说的普通话甚至比南方人还好,可是他们的思维模式和逻辑还是西方的,根本就与华人的思维习惯和习俗不搭嘎的。可是凯琳娜不同,她想把自己彻底的变成一个华人,她觉得只有那样才有可能跟自己的凡凡哥真正的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的与凡凡建立一个中国式家庭。尤其是她初步了解了国画理论后,她更是对华夏文明的思维模式和逻辑感到好奇和敬佩。

    什么是中国的思维模式呢?亲情、家庭和义气,说穿了都是华夏民族在大自然里搏击生存后总结出来的,其核心内容其实就是“抱团取暖”,“团结就是力量”,而西方人总结出来的“团队精神”是哪个年代?似乎是20世纪以后的事情了。一个家庭,一个民族,都以共存共亡为主线。所以,华人的精神世界最基础的是家庭,是亲情,而不是什么爱情。西方人在中世纪之前,还存在着奴隶社会,在那样的条件下,奴隶和贫民所遵循其实也是“抱团取暖”,也是以家族为核心的共存共亡,可是,西方在那个年代基本上是蛮荒时代,茹毛饮血的社会形态。文艺复兴以后,随着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各种思想体系开始建立,甚至连宗教都进行了改革。一些西方文人在发掘和考古后,逐步推出了古希腊的诸多哲学思想科技思想等,可是他们解释不了这些古代哲学思想为什么断代了1500年这个事实。这有些像当年孔祥熙发达以后,硬是给自己挂了个孔子直系后代的味道。谁能说西方的那些所谓文化传承不也是在给自己找个“干爹”呢?

    “你终于来了,来来来,是喝咖啡还是来点鸡尾酒?”一见到李凡,耿浩热情的招呼着,现在,他一方面要把邓小丽给“黏”住,另一方面也要当好“姐夫”。

    “来杯咖啡吧,我开车呢。”李凡坐下来,仔细的浏览着这个很安静的清吧。

    耿浩马上叫来服务生,替李凡点好了咖啡,然后……干脆带着邓小丽换了一个卡座。邓小丽咋就这样好说话?原来是凯琳娜刚才就说好的,她要跟李凡单独谈点事,她不希望有第三者在场。说这话的时候,那可是西洋妞的范儿十足。

    邓小丽在德国呆过一年,自然马上就理解了凯琳娜的态度,也不争辩,毕竟人家是洋人嘛,偶尔耍耍这样的态度也正常。只不过事后,邓小丽决定要把实情审出来,她认为凯琳娜之所以那样怕是因为耿浩在场,有些话不想让耿浩知道。

    其实,凯琳娜还真不是怕耿浩在场,而是怕邓小丽知道了会炸庙。因为,他在附近的一所学校里看到了那个在香港出现的安德森。而安德森又是邓小丽的前男友,这个话她如何敢轻易的告诉邓小丽呢?万一邓小丽“炸”了怎么办?

    “我们美院的附近也有不少大学,具体是哪个学校我不是很清楚,可是我发现他好像还是个外教的身份。我有些想不通,他不是被驱逐出香港的吗?怎么还可以到大陆来?难道说这个家伙背后有人在帮他运作?”凯琳娜小声的说着。

    “他的背后肯定是有人帮他运作的,而且,他肯定是换了身份进来的。”李凡轻轻的泯了一口咖啡,“在这里,你不用害怕,整个全世界都没有这里的治安好,他绝对不敢乱来的,如果他乱来,我一定让他生不如死。”

    是吗?李凡这个话可能说大了。如果说安德森骚扰华人女子,那估计就可能会被一群华人的哥们暴打一顿,警察也会来的很快。可要是这个安德森在路上遇到了凯琳娜,然后跟凯琳娜纠缠不清的话……估计不会有多少华人会去搭理,没准还以为是外国年轻的恋人之间在闹别扭呢,这样的事情谁会管?

    李凡想疏忽了,可是凯琳娜却是没有。听了李凡的话,凯琳娜摇摇头,“这不是个社会治安问题,而是一个内外有别的问题。如果他认出了我,跟着我纠缠,我觉得不会有谁来帮我的,我就是用中文喊,估计人家也理解不了。”

    “嗯?”李凡猛然被凯琳娜的话刺激到了,仔细一想凯琳娜的说法是成立的。“那你要不要请保镖呢?只要你外出的时候,保镖就可以陪着你,如果你觉得请男保镖不方便的话,我们可以请女保镖啊。或者……我去找个人陪着你一起读书,她也可以趁机跟你学点外语,这样大家都有好处,你说是不是?”

    “你能保证……你请的保镖可以起到作用吗?”凯琳娜迟疑一的问道。

    “当然,不过我可能不只是给你请,我表姐那边恐怕也要配上一个。这个事情我去安排,你就不要告诉她了。要是万一她也碰上了,我估计安德森可能要吃点苦头了。我那表姐可是暴力的很……嘻嘻!”说道这里,李凡没来由的笑了。

    李凡咋就这么轻易的安排了凯琳娜保镖的事情?这还要从上次去山东说起。

    李凡的老根是山东李家寨,自己的爷爷从小是跟同样从李家寨出来的胡老闷一家回国的。直到现在,胡家的后人胡不闷仍然掌控着海外的一些系统和社会团体。要是碰到了胡不闷,李凡还得鞠躬叫一声师伯呢。可这与找保镖有多少关系?

    表面看上去基本没有关系。可是别忘记了,胡老闷的老婆张四姐那可是小疤瘌的四姐,小疤瘌张远的上面可是有八个姐姐。当他牺牲在朝鲜后,说起来张家好像是“绝户”了。而实际上,张远在赴朝作战之前是回家娶过一个媳妇的,只不过当时国内也是百废待兴,当地的乡政府还没有健全,他们没有领到结婚证。结婚一个礼拜,小疤瘌被从县里转来的一封加急电报给叫走了,跟着就是入朝作战,很多事情都没有交代清楚。因此,张远的档案里记录的是未婚。

    也许是老天爷开眼,那个没有结婚证的媳妇在小疤瘌走了九个月以后生了一个男孩,只是,在这之前,小疤瘌已经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了。那个媳妇是从小疤瘌还在世的八姐那里得知的,噩耗极大的影响了那女人的身体,加上那个年代的医疗条件,生下孩子后女人得了产后风也去世了。于是,这个后来叫张大远的孩子是轮流在几个姑姑家长大的。到了上中学的时候,张大远被四姑接进城里,也帮助办好了“烈士遗孤”的身份。可不接进城还好,进城没几天,又赶上了那场大革命,跟着上山下乡,最后还是回到了李家寨。

    张大远在李家寨其实算是“落叶归根”,从普通农民做起,逐步的担任了农村干部,大家会认为,张大远毕竟是在城里读过几天书的,是文化人嘛!有了这个基础,在农村肯定能当队里的干部。可是李家寨对文化人并不稀罕,这也是一个特例。李家寨早在李开山的时候就让冯瘸子教响马的后代们读书认字,上一代响马来不及扫盲了,那下一代绝对不能目不识丁。所以,李家寨从被招安后,一代代的男丁都得去读书识字,就连张四姐这样的女孩子也被熏陶的认识俩字,要不然,她后来如何成为高级“交通员”和护理员呢?到了李久担任少寨主这一代,那更是对读书识字很重视,他招兵都不愿意要文盲,自己的老家能允许有吗?所以,工作队进驻的时候就发现这李家寨居然还有一个学校,当然了,后来,这里逐步成为小学、中学了。所以,虽然说李家寨也是农村,可这里的人除了那种七老八十的人是文盲外,大部分都不是文盲。解放后,从这里出去的人也是仗着有文化而在外多有建树。这张大远能够在后来担任队里的干部,一是他的确有两把刷子,有见识。二来,人家不还是“革命遗孤”嘛。

    张远从队里的小干部干起,到了70年代中期的时候就已经是公社里的干部了,后来,又进了县里当干部,最后是在农业局长的位置上退下来的。要是论起辈分来,就是见了李江也是只叫一声大哥的,李涌见了还得喊一声叔叔。就是这个张大远的后代都是在李家镇里,最近,两个孙女都在磨着爷爷找关系想出去。

    两个孙女是双胞胎,一个叫张岚,一个叫张枫,同样是今年参加高考,可都是差那么一点点的“名落孙山”,对此,张大远也是无话可说。

    张家是武学世家,就是张大远自己本身也会几下子,不过跟几个姑姑家的比起来那就差的太远了。儿子张火旺却是从小被几个姑奶奶给打熬的厉害,目前是某著名武术队的教练,于是,一对双胞胎的孙女从小也是习武成性。时间都去练武了,还能剩多少可以是温习功课?高考没有考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放暑假的时候,李凡带着人去了山东烟台,趁机也去了一趟李家镇。已经办了退休的张大远早就回到李家镇居住了。见面了,李凡还得喊一声张爷爷。可是张大远得知这是李家的后人之后,那也是不敢拿大的。这样的传承似乎在民间被看的很重,似乎只有嫡系的传人才算是正宗。

    李凡之所以去李家镇,其实目的还真是去“招人”的。他知道李家镇别的不一定多,可这练家子绝对不会少。无论是将来的HXLC设计公司还是石大庆那里,都需要一些有些身手的人当保安,既然总是要招人,那何不去李家寨找?李凡上次跟着爷爷和父亲去祭奠曾祖父的时候就发现李家寨是人丁兴旺,人多了必然就有个就业和找出路的问题,自己有能力去办就应该偏向一点,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谁知道,在张家就碰上二个女娃儿在那里哭天抹泪的,一问才知道是高考不理想,要么去三流的学校,要么就得复读一年明年再考。就为这个,俩女孩难过。

    张大远其实还有个想法,他觉得把两个孙女送到部队上去还是有希望的,他认为俩孙女的身手都还不错,部队现在不是流行招女特种兵吗。

    李凡听说后摇摇头,“女兵在部队里是极少数,每年招兵的人数非常少,就算是张爷爷您在这里有关系有路子,您能保证一口气把两个孙女都送过去吗?”

    李凡说这个话可是有道理的,有时,某个县里女兵的招兵名额恐怕只有个位数,而适龄女青年是大把,具有各种特长的更多,何况,还有的是已经考上大学要去当“学兵”的呢?所以,张大远的那个想法是不现实和很难实现的。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