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陈珪老儿屡次三番想把女儿许配给我,便宜老丈人你就这么放心让我跟他打交道?

    你大可应了他,跟陈氏女交往下试试。

    不想试、不敢试,岳父大人放心,陈珪老儿便是以死相逼,小婿亦断然不从。

    哼,算你小子识相!

    眉来眼去间的短暂交锋,以高进低眉顺眼服软、吕布开怀大笑获胜结束。

    没空理会眼前逗比翁婿的小动作,一想到既要远征辽东,又要防范青州兵马南下,还要支援广陵抵御江东来袭,才过两天安稳日子的陈宫顿时头皮阵阵发紧。

    行之,眼下徐州虽是小有积蓄,可也撑不起三面作战,加之中原大战一触即发,曹操定要再来催促行之速速赶往许都,这渡海征辽一事,是否缓上一缓?

    刻不容缓。面对陈宫询问,高进摇了摇头,此时不收辽东,待曹袁大战一起,更无暇跨海远征。

    算上东莱,我军也就三万余兵马,如何应付得了三面战事?陈宫还是偏向经略青徐,在其看来,辽东实属鸡肋,只是高进坚持,吕布默许,陈宫也不好直言反对。

    晓得兖州士人出身的陈宫并不支持伐辽一事,高进耐下心,把先前对吕布解释拿下辽东的必要性再次说了一遍。

    跨海以为犄角,南北两面牵制曹操听高进讲完,陈宫喃喃自语。

    不错,若能拿下辽西,彼时只需操练一支水军,于辽西、北海之间纵横,则整个渤海尽入我之掌中。训练海军的另一层用意乃是为将来攻打江东作准备,只是太过遥远,高进觉得没必要提。

    行之所言不无道理,只是袁绍来势汹汹,与曹操谁胜谁负尚未可知。行之布局固然长远,然我军势弱,却不宜三面交战。

    何须三面交战。

    见陈宫默许攻辽之事,只因形势所迫仍未表态支持,高进笑道,袁绍虽发缴文,但实际上仍是师出无名,且帐下河北之士诸如田丰、沮授等皆反对兴兵南下,公孙瓒之旧部亦未整合完善。我料袁绍必先整顿兵马、统一内部意见,以及联络刘表、张绣、孙策等各路诸侯共同讨伐曹操,定不会在年内出兵。

    陈宫皱眉不语。

    大战未起,曹操若是遣使过来,便以张辽已至许都应付过去。至于公台先生所言三面战事高进说完顿了下,对上陈宫视线,广陵方面,有陈元龙在,我等只需遣一上将率千余精锐从旁协助即可。

    陈登一介书生,如何会是孙伯符对手?行之所言上将又是何人?莫不是要循义带兵支援广陵?

    江东诸将,可虑者唯孙策、周瑜二人,余者悍勇有余而谋略不足,况且想到孙十万,高进忍不住笑了笑,孙氏以武勇立足于世,每战统兵大将皆为孙氏族人,现在孙策忙着对付黄祖,大破江夏水师之前必然无暇东顾。若我所料不差,领兵犯广陵者,当是孙策之弟孙权孙仲谋,此人哈哈,定非陈元龙对手。

    看高进笑得那么开心,吕布和陈宫相视一眼,也莫名其妙的跟着笑了笑。

    我与陈珪有言在先,未免引起曹操忌惮,我军势大之前,与广陵不宜联系过密。对陈宫的另一个疑问,高进表示带兵前往广陵的并不是高顺,至于派谁前去,容我回去咨询一番再做决定。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ul class="list-inline">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