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章 千里姻缘一线牵

    冬日昼短夜长,酉时初天就黑了,这不两人紧赶慢赶才算是在天黑之前回到了家中。

    亲娘不在身边,孩子还是会哭闹,李氏没有办法只能抱着她悠了一天,就连晚饭都是刚刚才做好的。

    陈氏也顾不上吃饭,先去看了下家中的孩子。当了母亲就这样,就算知道婆婆不会亏待她,可也忍不住担心。

    回房看过孩子睡得安稳这才出来和大家一起吃饭。

    陈氏想到街上的事说道“今天遇见我十三叔家的四郎了,小伙子长得也是愈发的精神了。”

    “是你发财叔家的孩子吗?不都说这孩子很是有灵气,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吗?”李氏问道。

    李氏对陈四郎自是印象颇深,不,应该说陈家村都对这个孩子印象颇深。

    这其中自有一段渊源。

    却原来,王家村和陈家村本就离得近。刚好王秀才放弃科举之后在王家村开了学堂,陈家村的一些孩子也来这里上学。

    读书的人本就不多,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家里都支付不了读书的费用,也就是一些尚有余钱的人家让孩子在村学里学个一两年,识得几个字,不做睁眼瞎罢了,想要继续进学,坚持到底的少有。

    另外一方面也是孩子资质有限,没有耐心和环境去学习。

    也就是陈家村的陈四郎,七岁初一入学,小小年纪便已经将三字经,百家姓背的滚瓜烂熟,与周围得孩子形成鲜明得对比。王秀才看他机敏可爱遂起了惜才之心,用心教导。这孩子也争气,尽管起步晚,但是堪堪两三年的时间便已经将四书五经学完。

    后来王秀才见自己已无力教导,害怕自己耽误学生的天资。这便游说其父母送陈四郎到城里求学。也幸亏当时陈四郎之父会做手工活,农闲时节就去做木匠,赚些银钱。

    这才能有余力供养陈四郎继续上学。

    毕竟整个村子去城里上学的人都是鲜少有人,更何况还是被自家小叔子都夸奖的人。

    李氏自是印象颇深。

    陈氏这才想起中间还有这么一回事,“可惜呀,命不好,本来都打算三年前考秀才了,谁知道,我发财叔给人做活回来的路上,摔了一跤。谁知道咋会那么巧,后脑勺刚好碰到石头上,当场就没气了。”

    说完才想起来王姝也是父母早亡,意识到说错话了,赶紧岔了过去“这不,就耽误了三年,没有去科考吗?不过也不算大,今年也才十七,就要去考秀才了。都说肯定是要中的。”

    听到这孩子才十七岁,李氏眼睛晃了一下,忙追问道“他可曾娶妻?”

    “哪里娶妻呀,三年前才十四,都还没有说对象,这不就又守孝三年,前些日子也是刚出孝的。”

    李氏弄清了自己想知道的就没有再说啥,不过心中的念头就更加强烈了。

    陈氏也不想在这个话题过多讨论,拍了下脑袋,“你看,我差点忘记了,四郎他说,长柏结婚时候的门联,你们要是不嫌弃的话,他给咱写好。爹娘,你们看咋样?”

    王贵川夫妇自是同意,又商量好润笔费之后。这才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吃饭。

    饭毕

    陈氏被婆婆李氏拉近了房间

    “桃花呀,你那个堂弟家里啥情况呀?“李氏虽说对陈四郎多少有所耳闻,但是对陈四郎家就不是很了解了,这才来找儿媳打听。

    陈氏起初不是很明白,心里还纳闷,按理说自己婆婆也不是一个爱打听的人,怎么会突然问起四郎?

    压住心中疑惑,还是将自己知道的和婆婆详细讲了一番。

    听到陈家有四个儿子,陈四郎排行老四,上面三个哥哥都已经成家,家里还有一个寡母马氏,便又问道“你那婶娘也真不容易,不过他家老四也不小了,该说亲了吧?”

    说到这里陈氏还有哪里不明白的,婆婆这是想给四郎说亲。不过,按照自家婆婆的性子,让他这么上心的估计也就只有小姑子王姝了。

    想到王姝和四郎两人的情况,陈氏仔细想了一下,别说还真的有谱。一个丧父,但是有兄弟帮衬,一个丧父丧母,但是自家公公能不管?

    至于其他的,陈家虽然不富裕,但是陈四郎也是前程可期,未来可能也是个秀才。

    王姝好歹也是秀才之女,也算是上上之选了。更何况叔父留下的东西虽然不多,但也是不会太少,公婆二人也不是贪婪之人,能带走的肯定让小姑子带走。只要以后他们两个勤快些,不沾染上恶习,日子也不会太差。

    最最重要的是王姝长的好看的,这要是配一个长得丑的,那不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吗?自然要找一个长得相配的。

    他们陈家人呢,高子都高,发财叔和婶年轻的时候也算是气派人。四郎又会长,可挑着两人优点长,自然是出挑的很。

    陈氏心里这样一合计,别说,自家婆婆的打算还真能行。

    明白了李氏的意思,婆媳两个默契的对视了一样,一切尽在不言中。

    陈氏也没藏着掖着,索性将自己知道的全都告诉了李氏。

    又同李氏说道“这四郎过几天会来写门联,到时候,您看看?”

    李氏想着也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关键要看孩子人咋样,再说。

    却说这厢陈氏走开后,李氏就回房间和丈夫嘀咕这个事情。

    李氏想着这事情要先和丈夫透个风,那天肯定是男人们之间接触的多,让自己男人多注意一下,摸摸陈四郎的人品。

    毕竟嫁人是一辈子的事情,人品要是不好,女人的日子可不好过。不是她小心眼,姑娘家的就是吃亏,这方面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王贵礼自然满口答应。

    年前时间就是过得快,转眼间就到了长柏结婚的前一天。

    家里结婚要用的待客场地也已经搭好了。邻居和族人都过来帮忙,毕竟一些配菜和馒头都要提前准备好,不然等到结婚的当日,大家都忙着招呼新娘的娘家人,根本就忙不过来,反正冬天菜又不会坏。

    这也是明明冬天天气这么冷,却还有很多人在冬天结婚的原因。

    结婚的前一天,除了要准备菜品之类,还要由主事人儿安排结婚当日的招待,这里待客虽然没有世家大族那么讲究,但是也是分为男客和女客的,都要准备陪客的,上菜的,还有最关键的库房,这个要很信任的还要识字的。这个临时库房,不但要承担一天所有采买和财物的进出帐,更为重要的是要登记客人的随礼,毕竟都是讲究礼尚往来的,你要记下哪位随了多少礼,方便之后主家回礼的时候心中有数。

    王贵礼作为王家村的村长,在村子里还是相当有威信的。往常都是由王贵礼做这个主事人儿,但是明天作为新娘子的公公,要陪娘家人,自然是不能主持了,于是便让族里一个辈分大的族叔来主持。

    就在族叔给大家安排结束之后。王姝的大堂哥长松带着一位书生模样的男子走了进来,众人均是好奇望着。王长松忙给大家介绍“这是我媳妇的娘家族弟陈留芳,今天来是给家里写对的。”毕竟这年头,谁家结婚都要准备门联和福字。

    陈留芳虽然在众人的打量下耳朵发红,但是面上还是从容不迫的一一和大家打招呼。

    少时

    自是有手脚利索的已经去拿来了写门联的红纸、笔和砚台。

    陈留芳丈量完了纸张,在心中构思好要写的对联,就开始布局。毕竟一副好的对联不仅仅考验文采,书法,还有你的布局也是相当重要的。要保证上下联中字的大小间距相同还要对称。

    心中思虑过后,方才提笔运气,挥洒泼墨。只见上联写道白首齐眉鸳鸯比翼,下联则是青阳启瑞桃李同心。自是有识字的人把对联念了出来。

    虽然不见得大家都明白其中含义,但是鸳鸯和白首,这个大家都是懂得的,拍手叫好。

    随后陈留芳又写了几副门联和福字,方才作罢。不过陈留芳的字虽然还稚嫩,但已经有了自己的风骨。

    寻常百姓,虽然不懂得里面的门道,但是字的好坏还是可以看出来的,反正在他们看来,是比过年的时候街上买的春联好看的多,听这话也吉祥。于是就有人央了陈留芳写新年春联,他也没有推托,自然答应。

    这个时候正好许多人家都还没有□□联,除了极个别的人家,大家都是会等到下个集市日去买。人都有从众心里,再加上听人说陈留芳的字也不错,于是更多的人来和他约春联。

    大家也都不好意思占这个便宜,笔墨纸砚哪个也是花钱买的,于是大家商议给钱。至于给多少,王贵礼就出面了,想着年轻人脸皮薄,不好意思张这个口,又是来给自家写对联的不说,还是自家大儿媳的亲戚,怎么着也不能让人家吃这个亏,就主动说道“外面都是十文钱一副,四郎呢,大家也看得明白,比别人写的好多了,这样,四郎就吃点亏,九文钱一副,咋样?”

    自是没有谁不同意,毕竟比街上还便宜,还不用跑。

    陈留芳心里也同样高兴,如果能够顺利的话,就这些春联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于是和大家约定,三天之后也就是腊月十八和腊月十九,他自带笔墨纸张来王家村给大家写春联。

    见大家都同意了,想着陈留芳写春联要找地方和桌子,王贵礼索性好人做到底,“既然这样,那就到时候大家直接来我家里,也好找人。”

    王长松见陈留芳有了这个意外的活计自然也是替他开心的紧,毕竟这个也是自己媳妇的弟弟,家里情况他也听媳妇这几天说了一嘴,也不容易,能帮上一点是一点。

    小插曲过后,王长松和王长柏兄弟又陪着陈留芳去见过李氏和陈氏。

    刚刚他们正在布置新房,也就没有注意外面的情况。

    陈四郎刚进屋子,就看见在一众妇人中的年轻姑娘,笑意盈盈,忙低下头和众人见礼。

    李氏一见陈留芳就满意的很,小伙子长得白净,个子是高挑,外貌上看起来般配的很。又听儿子将外面写春联的事情讲了一遍,心里更是满意。

    心说这孩子不光长的周正,也有能力,毕竟能被大家都认可,想必也是有真本事的。以后也不怕养不起媳妇,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能够谋生这才是最重要的。

    周围的人听罢也是狠狠地夸奖了一番,这把陈留芳夸得是满面通红。王姝看得则是暗笑不已,心想这人真是腼腆的很,倒是有一点可爱。

    又见准新郎也在这里,索性开起来玩笑,结过婚的大娘们果然尺度更大,这几个年轻小伙子抵挡不了这些直白奔放的玩笑,面红耳赤的。

    眼见几人快要顶不住,陈氏忙出来解围道“四郎,你们都是年轻人,刚好和长松他们玩的到一起,我们也就不留你了,你们出去玩吧。”这样一群人方才作罢。

    三人这才狼狈的从房间中逃了出来,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哄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