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0章 第八十章

    也不知道是不是腹中的孩子故意的,  陈留芳守了一天都没有碰到孩子胎动,等到第二天他刚一出门,王姝就感受到了……

    陈留芳这次出门是去见德和楼的高掌柜,  原来的高管事,商量办宴席的事情的。

    陈留芳金榜题名可以说不仅仅是陈家的喜事,应该说整个陈家村,  乃至整个洛城县都引以为荣。

    洛城自大夏建朝以来,举人倒是也有,不过进士就少之又少了,更别说是榜眼,百年都难得出一个。

    所以各方人士都蜂拥而上,  不管是真心祝贺的,  还是伺机攀附的。

    陈留芳自然不会做落人口实的事情,  给自己留下后患,  除了相识的人赠送普通的吃食之外的贺礼都给一一回绝了。不过该有的人情还是要还的,自然也要举办酒席宴请大家。

    尤其还有洛城县令以及教授过陈留芳学业的夫子这些人士,  届时也必然亲至,如果在陈家村办,  必然会有诸多不便,陈家村的父老乡亲必然也会觉得拘束。

    王姝就提议干脆分开办得了,在县里开几席宴请陈留芳的师长们,然后在陈家村开祠堂的当日宴请亲族,  也都方便,  不用奔波。

    不过席面也都是一样的。

    上次宴席陈家人就累的够呛,  这次两人一商量干脆就直接请厨子来做,也不用麻烦家里人了。

    如今城中第一出名的自然是德和楼了,平常人请客自然都选在这里,  如今他们请客,当然有钱肯定是要先让自家赚的。

    前几日陈留芳和高掌柜约好了,只是这要开多少席还没有确定,这次也是去商议一下,当然顺便也是见见半年未见的孙茂才了。

    前几日与孙家人见面的时候,孙茂才还未回来,他正在其他地方筹办第三家德和楼,去了已经有两个月了,之前来信说是今日到,陈留芳想着许久未见,刚好碰个面。

    不过等他到德和楼的时候,却只有高掌柜。

    见陈留芳疑惑,高掌柜才说道“孙少爷估计是路上耽误了,还没到,您里面请。”

    既然孙茂才还没有到,陈留芳就先同高掌柜商量席面的事宜。

    “您既然是开办宴席,自然不方便单开火锅了,还是得用当地的水席合适,您看如何?”

    高掌柜也是人精,陈留芳这又不是要谈生意,自然需要拉近关系,火锅热热闹闹的挺好。

    这场宴请包含了答谢和庆祝的意思,自然还是当地的水席最为合适,体面又好看。

    如今德和楼虽然主推火锅,但是看家的水席自然也没有丢,师傅们也都在呢,平日里也是还会有客人要求做水席的,陈留芳的要求自然不在话下。

    “再配一些咱德和楼特制的冰饮,绝对不差。”高掌柜体贴的说道,他们可不会落了这已经起飞了的骄子的面子。

    陈留芳自然知道高掌柜也是用了心思,“那就多劳你费心了。”既然已经确定好了,陈留芳爽快地付了定金。

    高掌柜推辞道“您这就见外了,等宴席结束后再付也是一样。”别人需要定金给保证,但是陈家可是德和楼背后的东家之一,又哪里需要这么见外呢。

    陈留芳坚持,“按规矩来就好,再说这次德和楼已经帮了我大忙了。”

    可不是嘛,德和楼生意爆满,从来就没有外出做席面的例子,这次特意空出时间,让几位大厨到陈家村做席面,不然两场宴席的待遇不同,又是要起些流言蜚语了。

    高掌柜这才收下,心中不禁暗叹,这陈家人行事果真大方有度。

    当日德和楼重新开业,他也算是跟着李掌柜跑前跑后,自然也知道这两家的约定,尤其是陈家提出的,账目清晰。

    无论是谁,就算是两位东家在酒楼的花费都要结算清楚,这德和楼这几年都是这么操作,虽然刚开始有点不近人情,但是几年下来,还真的从来就没出现过账目问题,不得不说,果真是有大才者。

    当然高掌柜完全无视了提出这个想法的人是王姝。

    高掌柜心中的想法陈留芳自然不知道,既然事情已经结束了,孙茂才又没回来,陈留芳也不打算多留,就同高掌柜告辞了。

    陈留芳回来的时候,王姝正在吃粽子呢。

    也就还有几天就要到端午节了,王姝口馋,现在就想吃粽子,家里的东西也都不缺,笋壳也是早早就晾晒好的了,既然王姝想吃,陈母干脆就少包了一些给王姝尝尝鲜。

    昨晚陈母包粽子的时候还顺口说道“进了城里的学就是不一样,大娃,二娃看起来都斯文了很多,也就三娃还整天只知道到处跑,前些日子正是捡笋壳的时候,三娃就跟着人家到处疯,傻乎乎的去替别人捡。”

    陈母这么说也是有原因的,自从王姝用笋壳包粽子赚钱之后,洛城就流行起了吃这种款式的粽子,尤其是大的酒楼里面,包括德和楼都会在节日的时候包这种粽子,当然价格就没那么高是了。

    所以现在每年都会有人到村子里收笋壳,竹园也是几家一起,干脆就统一买了分钱,不过还是得雇人捡笋壳,这活计又不重,干脆就让村子里的小孩捡了换钱。

    当然也有大人无事的时候去捡笋壳换钱。村子里的其他竹园也有样学样,这样一来,也算是给村里的人增加了一项收入,尤其是对小孩子来说。

    陈家不在意这点钱,但是要是孩子乐意,陈母也不会拦着。

    都是穷苦出身,不能因为陈家现在日子好过了,就把孩子养的娇了。

    可谁知三娃去了不假,却傻乎乎的去帮别人捡笋壳,给人卖钱,气得陈母都快说不出来话了。

    一问才知道,就是大娃和二娃不在,没人同他一起玩了,才去帮人家捡笋壳,讨好人家。

    王姝也不知道说啥,“等今年入学了,就好了。”孩子都是渴望玩伴的。

    清香软糯的竹叶粽经过一晚上的焖煮,果然更是入味,放置了一早上,佐以白糖,口感正佳,王姝高兴的眼睛都要眯起来了。

    陈留芳看见王姝这个样子,“这么好吃呀?”

    王姝一扭头,“那是当然。”她可都有一年没吃了,不过思及这人出去忙了这么久,这才又从碗里夹了一筷子递到陈留芳的嘴边,“喏。”

    见王姝这小馋猫这么大方,陈留芳还真没客气,借着王姝的手吃完了这一口,又从碗里夹了一筷子。

    王姝都急了,陈母一共就让她吃三个粽子,多了就不给,这粽子本来就不大,小孩子都可以吃得完三个,别说王姝一个成年人。

    她可是要慢慢品尝,这人今天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平时很是克制的,竟然还敢吃第二口?

    见王姝气鼓鼓的看着自己,陈留芳也不羞愧,反而说道“这东西不好克化,我替你消化掉。”

    王姝……我可真是谢谢您嘞!

    知道自己理亏,陈留芳赶紧转移话题,“我刚刚已经同德和楼的高掌柜说好了,初九在陈家村宴客。”这个时间也不是随意选的,是村中长辈看好的日子,开祠堂祭祖的时间。

    “那正好,早上仪式走完,中午宴客,也都方便。”说到这些,王姝才想起来,这段时间陈留芳都没有动家中的银钱。

    “你手里还有银钱吗?”

    “不用担心,需要动用钱的时候我会同你说的。”皇上赏赐的银钱他留下的一部分还没有花完呢,这次给高掌柜的定金用的就是这笔钱。

    不过过段时间陈留芳还真可能就需要银钱了,他在同人打听有没有良田,他还想购置一些田业。

    他也是知道一些耕读世家都是有田地祖业,所以哪怕后辈不争气,一事无成,凭着这份田地,也能供的起一家人生存。

    如有幸下一代有读书的天份,也能有余钱读书,才有翻身的本事,他农家出生可是知道供养一个学子的难度。

    若是陈家不是人丁兴旺,若是陈母不是这么强势,那他可能这辈子也就是在田里辛辛苦苦操劳一生,更不可能遇见王姝,与她生儿育女。

    父母爱子为之深远,尽管孩子还没出生,陈留芳就已经替他们做好打算了。

    他已经让人打听了,趁着皇帝这次的赏赐的银钱,干脆都置办成田业。

    王姝听完也没有反对,这是农耕时代,田地自然是最为重要的,以后这些就是孩子们的退路。

    “不过……”陈留芳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说了,“我想着大娃这一代,若是有人中了秀才,只要他们父母愿意,我准备把他们带在身边。”

    陈留芳说这些也是深思熟虑过的,当日兄嫂们供他上学也是艰难,这恩情大过天,但陈家如今的日子也都好过了,不需要陈留芳供他们上学,陈留芳自然也想从其他方面补偿回来。

    缓了口气,陈留芳这才又说道,“我思索着,待他们中了秀才怎么也得十六七了,也都算是成年人了,能够照顾好自己了,且每个人我最多带三年。”陈留芳也是想着洛城的夫子,教出一个秀才不容易,但是再往上就难了。

    见王姝不说话,陈留芳以为王姝不同意,赶紧解释道“我就是同你商议一下,若是不成,到时候我送他们到府城的书院读书也是一样的。”只是他得再努力努力,才有资格同府城的书院要到名额,那可不是交了学费就可以进去的。

    王姝翻了个白眼,“你咋就知道我不同意?”

    王姝没说话倒不是她有意见,而是她都没想着陈留芳想得这么远,不仅考虑到自己儿孙后代的事情,还想着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拉拔一下兄弟家的孩子。

    至于说让孩子住在家里,王姝还真的就没什么意见,也就是一口饭的事情,家里也不缺钱,也不缺人,都用不到王姝动手。

    至于孩子的教育肯定也是陈留芳接手的,也不需要她自己费心,更别说陈留芳考虑到的,等他们中了秀才已经十六七了,都是成年人了。

    见王姝同意,陈留芳也极为高兴。

    不过王姝觉得陈留芳有一点可能要失算,那就是他可能没有时间。

    按照他老师是当朝阁老,他自己又是一甲进士,只要他不犯错,升官指日可待,不过王姝也没提醒他,反正他不是说了还有第二个方案吗?

    其实王姝还挺高兴的,自己的丈夫对亲人有情有义,但是也不大包大揽,遇见事情也知道同自己商量也是极为难得的。

    自己看重他的不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吗?当日他对堂兄家的孩子就能看出来,至今伯父还在不停的说陈留芳的好。

    不然有的人是对兄弟仁至义尽,却亏负自己的小家,有的人则一心守护好小家,但是却愧对对自己掏心掏肺的兄弟,两者都不可取,陈留芳能在这中间保持一个平衡已经是极为难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