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3章 第 123 章

    生辰过后,  陈源就正式踏上了求学之路,每日按时按点习字读书。虽说还没到闻鸡起舞的地步,但也让王姝空出了不少时间,  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不过王姝虽然轻松了,  但却辛苦了陈留芳,不但要操心官府的事情,回到家中,  还要看顾自己儿子的学业。

    十月的随州,早早就进入了的冬天,就连雪都已经下了一场了。尤其今年的天气比往年更加寒冷,  就连自小生在随州的老把式都受不住这寒气,冻得直哆嗦,陈留芳担忧会有雪灾。

    随州的寒冷程度是连卖炭翁说不出“心犹炭贱愿天寒”的地步。

    没人不惧怕寒冬。

    尤其是穷苦人家,缺衣少食,  抵挡不住这狂风呼啸,  再加上上年纪的老人家冬日易感风寒,反反复复不能痊愈。

    一夜大雪而至,  冻死人的情况很是常见,而且还有房屋因为积雪过厚倒塌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

    不仅是老百姓,  甚至就连官府都做好了大雪之后会有人人员伤亡的准备。

    这也不仅仅是随州一处,几乎整个北域都是如此。

    陈留芳这些日子正带着手下四处巡查,以免有意外发生。

    好在第一场大雪过去,官府也未曾收到不好的消息。

    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庆幸之余,  纷纷感激陈留芳“今年真是多亏陈大人了。”

    “是呀,  要不是大人深谋远虑,提前让人造好火炕,必然有许多人躲不过这次的寒气。”其中一人感叹。

    这并非是他们夸张,  今年可以说是随州最冷的一个冬天了,若没有陈大人的火炕之法,伤亡不在少数。

    陈留芳也暗自庆幸,幸亏没有因为训练的事情,把火炕又拖了一年,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哪里,这也是随州之幸。”

    这句话也不是说说而已,确实和随州有很大关系。

    洛城虽然处于北方,但是一般人居住的多为木屋或者是茅草屋,并不如何保暖。

    当日王姝让人把这火炕之法书信给了陈母,但最终却没有盘成。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洛城的房子大都是木制的,尤其是陈家新起的宅子,为了美观用了许许多多木质雕花,在冬日天气尤为干燥,容易引起火灾,这才不了了之。

    但随却与洛城完全相反,除了这些官府规制以及大的商铺是用木材为主体之外,普通的民居民宅更多的是用泥土浇筑的房子。

    制作过程也简单,用普通的土就可,混入一些砸碎的麦秆末,用糯米水和成泥状。不过水一定要用糯米水,能够增强粘性。

    最后再用模子固定成长方形,放上十几天,晾干之后就成了泥砖。

    北域包括随州这边都是用这种泥砖作为房子的主体的,然后在房子顶部用几根木材支撑,再覆盖茅草或者是瓦片。

    泥砖虽然不如青砖结石牢固,但是制作成本低,价格也便宜。而且很容易弄到,不如青砖那般难以找到。

    而且随州人身材高大,即使不用男子,寻常的妇人都能做得来的。这样子就自家人就可以把这些泥砖提前弄好,等到农闲时节,附近的邻居再搭把手就把这房子给建了起来。

    劳动人民的智慧果然厉害,这种泥坯房虽然不如木质的房子透亮干净,但胜在冬暖夏凉。

    冬日保暖效果却要比木质的房子好上许多,到了夏日却又比那些青砖房凉爽许多。

    当然最重要的是不容易起火灾。

    这样一来也方便了陈留芳推行火炕。

    而且火炕的成本也不高,几乎是可以说不用花费银子。

    本来陈家的仆从中就有经验的,陈留芳把他们挑出来,到随州各处盘火炕。

    但事情也不是一帆风顺,陈留芳提出火炕建议的时候还在夏日,毕竟秋日多雨,随州又早早进入冬季,都不适合,这才选择了夏天。

    但此时正是暑气,大家也看不到效果,自然实施的也不甚理想,中间甚至一度终止。

    后来还是陈留芳从各村来训练的青壮年入手,令他们去劝说村中人。

    并公告愿意盘火炕者每人获得两枚鸡蛋,当然仅限于辖下的村落才行。

    别小看两枚鸡蛋的作用,足以让家中操持家务的妇人督促男人去行动起来,这样一来,火炕也勉勉强强最先从几个村落推行开来。

    当然要求就没有陈家要求那么高了,反正是为了取暖,做的也没那般精细。再加上主人家搭把手一天能盘十几个不成问题。

    这本来也没啥难度,陈留芳也没让避着人,看的多了也都会了,发展到后来,有些都不需要陈家这些人出面,就自己动手了。

    人都是从众的,看着周围的人都盘了起来,而且又有官府的公告,自然也行动了起来。

    甚至还有那机灵的,学会了还跑到县城去主动帮人家去盘火炕,也就收个几文钱的手工费,也不贵,还方便了那些不想费工夫的。

    最后一圈折腾下来,几乎随州各处的百姓都有了这种火炕。

    不得不说,这也多亏了陈留芳。

    所以这一糟下来的,北域的知州大人统计了各方的情况,随州的情况最为良好,除了三人因为房屋倒塌受伤之外,其余均无人受伤,以绝对的优势领先,得到了嘉奖。

    虽然以北域的穷困程度,除了当地的特产也拿不出什么贵重的东西。

    但随州上上下下受到褒奖的官员依然感到鼓舞,更加干劲十足,恨不得把整个人都奉献了。

    好在大家的努力也没有白费,一个冬天下来,随州的情况可是好了许多。

    不仅冻死人这情况鲜少发生,就连野兽伤人的事件也很比往年少了近六成。

    这也多亏了陈留芳安排了村中的青壮年轮流值守,而且因为老猎人对村中的青壮年进行的训练,让他们更能敏锐的察觉野兽出没的状况,及时向村中人传达野兽的消息,避免了很多意外的发生。

    总之这一年随州的整体状况都在逐渐转好,虽然税收依然不算理想,毕竟陈留芳所有的布局还没有展开。但是相对来说,整体已经维持了非常不错的水平,而且因为意外事件的出现变少,减少了财政的支出,也算是变相的削减了财政赤字。

    节流已经是做到了,如今只剩下开源了,不过,这事情急不得,就等到明年春日一博,再看后续了。

    所以这个冬日,陈留芳马不停蹄,家事国事两手抓。

    反倒是王姝悠闲的不知道能干些什么。

    外出吧,天气这么冷,她这个向来畏寒的人才不会去找罪受,而且她在这里也没有交好的人。

    算来算去还是待在家里最划算,何必自讨苦吃?

    既然这样,王姝就开始了猫冬日常。

    猫冬嘛,吃吃喝喝自然是第一重要的,儿子夫君什么的都要放在一边。

    首先能想到的肯定就是冬日必备——火锅。

    所以陈家在这个漫长而又寒冷的冬季吃了无数次的火锅。就陈流芳衙门的部下都知道了火锅这一美食,甚至还有脸皮厚的偶尔随着陈留芳来到陈家蹭饭吃。

    久而久之,简易版的火锅还真成为随州城一大饮食特色,当然味道还是差了成。

    不过,今日陈家的早饭是羊肉泡馍。

    随州冬日的清晨,通常在一碗好喝的羊肉汤拉开序幕,最是滋补驱寒。

    不过,羊肉泡馍着实考验人功夫,要把店家给的馍掰得极为细碎。

    王姝向来喜欢亲自动手,所以一家三口齐刷刷的坐在一起掰馍,画面看起来尤为好笑,尤其是才四岁的陈源,明明年幼,却捧着一个比他脸还大的碗,也如陈留芳一般,一丝不苟认真执行。

    反而是王姝就没有耐心,

    刚开始还老老实实的掰了一会儿,也就是小指头大小的,但没多久就开始胡乱开始揪了,甚掰的有如核桃般大小。

    还是陈留芳看不过去,把王姝的碗给拿过来,接过烤过的烧饼,这才细致掰了起来。

    新鲜的羊肉汤果然好喝,还没有腥膻味,就连王姝这个从来不吃羊肉的人都能接受。

    一家三口美滋滋的享受早餐,王姝却又想起关于火锅的事情。

    今日雪碧还问王姝“为什么不在随州开火锅店呢?”

    “夫人,我看着以这里人喜爱火锅的程度,若是徳和楼在这里开了分店,必然会生意兴隆。”

    雪碧说这些,王姝也知道,但是随州这地,虽然因为天气的缘故,火锅必然受到大家的欢迎,但同时也因为大雪封路,大家喜欢待在家里,而不再外出,以免遇见一些意外。

    所以火锅能否在冬日开得起来,王姝还真就不确定,这是他来了随州之后没有同孙茂才联系开火锅店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相对来说,徳和楼的价格是比较贵的,对于随州目前情况来说,不一定会有那么多客源。

    不过,这些谁也说不好。

    “且待明年再看吧。”

    那时候陈留芳的布局也已经有个模样了。

    那时,徳和楼要不要来随州就看孙茂才自己的想法了。

    王姝会详细介绍随州的情况,但却不会插手要求徳和楼一定要来随州来分店。

    毕竟当日说好的,酒楼归他管理,王姝并不插手其中事务和决策。

    虽然,两家交好,但生意归生意,交情归交情。

    这些年他们一直秉持着这种安排,所以才没有起龌龊。

    王姝希望他们友好的合作关系还能继续下去。

    不过若是同等条件下,孙茂才也会优先考虑随州的。

    这些也是不需要言明的。

    “小丫头操心那么多,还是去想想今天晚上吃什么吧。”

    唯有美食不可辜负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