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零六章在隋室治下,开始搞起事情(支持下订阅)

    第四百零六章在隋室治下,开始搞起事情(支持下订阅)

    “公祐,你是说我们就地起一义吗? ”

    辅公佑点点头。

    “不错,要是一直当山贼,名声不好听,何不响应汉军的号召,起一义反抗隋军。”

    “隋室统治以来,昏庸无度,百姓度日艰苦,你我二人深有体会。”

    这话让杜伏威想起了前几年的日子,隋室一直加收税务,百姓食不饱腹,饱受压榨。

    加上天灾**,饿死街头的人比比皆是。

    这些都是隋室的昏庸所导致的,隋室不灭,百姓永远也别想过好日子。

    “好,公祐此提议,我没什么意见,隋室无能,我早就想亲手将其推翻了。”

    “只是……”

    杜伏威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伏威,你有什么顾忌吗? ”辅公佑连忙问道。

    杜伏威点点头。

    “起一义不是什么小事,隋军战力强横,我们若是突然起一义反抗,必定会遭到隋军的镇压。”

    “而我们的兄弟们,大多都是逃难的难民,没有受过训练,作战能力肯定不如隋军。”

    “一旦打起来,我怕会损伤惨重。“

    听完,辅公佑沉默了片刻,又说了起来。

    “起一义的确会有风险,但青州不是主战场,留守的隋军并不多,我们面临的压力不会很大。”

    “我们若是起一义,有了自己的旗号,也方便继续扩张,招揽更多的人。”

    “还有山贼这头衔,终究是坏名声,会遭人唾弃的,正好借此机会甩掉。”

    杜伏威想了想,心中权衡了一番。

    “既然公祐有信心,那就事不宜迟,明日我们高举义军大旗。”

    辅公佑连忙应了下来。

    “如此一来,我们也能着手成就一番事业了。”

    “好,公祐,有你这句话,我也就放心了,等起一义后,我们该往何处发展? ”

    辅公佑拿岀一张地图来,摆在桌上。

    “起一义后,我们迅速占领齐郡,之后向外延伸,入驻北海郡一带。”

    杜伏威点点头。

    “公祐所言甚是,有你辅佐,何愁不能成大事。”

    “那以后,属下可得叫你杜将军了。”

    “那本将不得叫你一声辅大人? ”

    “哈哈哈……”

    两人相视一笑,都是一副意气风发的表情。

    好男儿志在四方,他们想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番名堂来。

    “公祐,今晩我们当痛饮。”

    两人达成共识,搬出一坛美酒,配上一些肉食,开怀痛饮,直到夜深。 次日一早,杜伏威将手下的兄弟全都聚了起来。

    “兄弟们,你们跟着我也都有几年的时间了吧? ”

    弟兄们一听,全都大声的回应。

    “我跟主公三年了。”

    “我一年。”

    “我两年。”

    杜伏威压了压手,示意众人安静。

    “大家跟了我这么久,应该都知道我的为人如何,我杜伏威没有太大的本事,只会一些蛮力,但我绝对是一个讲义气的人。”

    “昨夜,我和公祐商量了一番,决定乘乱起一义,成就一番事业,也好甩掉山贼这个头衔。”

    “愿意跟着我干大事的,就一起下山,不愿意的,我也不强求。”

    听到这,兄弟们的目光都火热了起来。

    “主公,你说的是真的吗?我们真的要起一义了吗? “

    杜伏威点点头。

    “不错,隋帝昏庸无能,百姓饱受压迫,我决心起兵推翻隋室暴政。”

    这话一出,兄弟们立即欢呼起来。

    “主公,我们跟你一起打隋军,你去哪,我们就去哪。”

    “太好了,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再是山贼了,而是名正言顺的义军。“

    “是啊,我们终于有自己的旗号了,我盼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见兄弟们热情高涨,辅公佑连忙站了出来。

    “杜将军,等我们拿下齐郡后,以此郡为立足之地,你就称北海侯。”

    “北海侯?好,就这么定了,以后我们的旗号便是这个!”

    有了目标,定了旗号,一万多人,在杜伏威的率领下,带着所有家底,浩浩荡荡的杀下山去。 另一边,长安城,宣政殿。

    “王上,各地锦衣卫传回消息。”

    “噢,拿过来寡人看看。”

    李靖将手中的一份公文递给了曹封。

    曹封打开一看,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来。

    “王上,有何情报吗? ”李靖询问道。

    “冀州,扬州,青州等地的锦衣卫传回消息,在他们的鼓舞之下,许多义士纷纷起兵抗隋。”

    “如今,青州的杜伏威,扬州的林世弘等高举起一义大旗,开始和隋军正面交战。”

    听到这,满朝文武皆是大笑出声。

    ““?哈哈,隋军在前线作战,后方却突然起火,这下子,他们要有得忙了。 “

    曹封微微颔首。

    “纵观历史长河,王朝更迭,一代新王换旧王,反复如此。”

    “而导致王朝覆灭最根本的原因,却始终只有一个,诸卿可知? ”

    文武们一听,皆是一脸凝重,过了半天,也无人作答。

    半晌后,李靖站了出来,拱了拱手。“王上,微臣斗胆,敢问是何原因? ”

    曹封轻轻敲了敲桌子。

    “正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让所有王朝覆灭的根本原因,都是民怨。”

    “隋室统治昏庸,剥削百姓,民怨怒,遂而起兵反之。”

    “而寡人所做的,不过是让反抗提前了一些罢了。”

    “隋室的昏庸统治,早已注定了它的覆(王吗赵)灭。”

    曹封这一番话,让满朝文武无比震惊,这思想高度,这格局…简直骇人听闻。

    “王上,听了您的一席话,微臣受益匪浅。”

    “王上,天下有你这样的仁君,乃是黎民百姓之福,微臣愿王上早日实现一统,恩泽庶民。

    文武们无不感叹。

    曹封笑了笑。

    “寡人能有现在这番事业,全都仰仗诸卿效忠,仅寡人一人,又何以成大事? ”

    大臣们热泪盈眶,心中无比感动。

    他们为天下能有这样的明主而感动,也为自己能效忠这样的仁君而庆幸。

    这时,曹封又说道:“光是有义军起一义还不够,得加大力度,让隋室治地彻底乱起来。” 听了这话,李靖灵光一闪,走上前来。

    “王上,微臣有一计,可让隋室各治地乱成一团。”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