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八十一章 李成涛要下乡插队

    第二百八十一章李成涛要下乡插队

    食品厂,副厂长的办公室。

    阎解旷刚坐下喝了口茶,就有人来找他,是他姑父李解放。

    阎解旷也是诧异,李解放很少来找他。

    李解放目前是第一车~间的副主任。

    每个车间都有一个主任,车间副主任虽然比不上车间主任,但也是-领导阶级。

    “有事吗? ”阎解旷■问道。

    李解放犹豫了下,还是开口了,却不是公事,而是私事。

    原来,李解放的儿子李成涛需要下乡插队,李解放就找阎解旷给安排一下。

    阎解旷的人脉关系广,要是给李成涛安排,李成涛就可以去个好一些的农村,也就可以少受点罪。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儿子,李解放厚着脸来找阎解旷。

    “我知道了,会安排的。”阎解旷说道。

    有了阎解旷的话,李解放也就放心了。

    知青下乡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分配到一个好农村和穷乡僻壤完全是两个概念。

    李解放其实最希望李成涛分配到京城附近的农村,但难度可是很大的。

    李成涛如今是初中生了,也达到了下乡的标准。

    毕竟也是亲戚,阎解旷能帮就帮一下。

    想了想,阎解旷就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拨通一个号码。

    大领导”

    李成涛带着红花,从学校里出来。

    下乡是肯定的,李成涛接下来就是等安排了,他只希望不要去穷乡僻壤,就算不能在京城附近,也要好一些的农村。 李成涛知道,他爸肯定求助阎解旷了,只要阎解旷帮忙,他肯定能去个好一些的农村。

    虽然听说下乡辛苦,但李成涛自认为不怕吃苦。

    知青下乡也是光荣。

    而且说好了,李成涛也就在农村两年,两年之后就可以回京城了。

    两年而已,咬咬牙就过去了。

    这也是一个锻炼。

    当李成涛回到家,他爸也下班回家了。

    “爸,怎么样?李成涛问道。

    以前上小学时,李成涛还结巴,上小学五年级时就好了。

    李成涛能够说话不结巴也归功于阎解旷。

    “会给你安排的,你就在家等消息。李解放喝了口小酒,说道。

    接下来几天,李成涛在家等通知就可以了。

    京城这一批下乡的人就好几千,李成涛只是几千人中的一个。

    有可能就一个人,也可能有几个伙伴,甚至十几个知青或几十个被安排到一个村子。

    李成涛也就放了心,既然阎解旷给他安排,就不会太差,有可能就是京城附近的一个农村。

    肚子也饿了,李成涛随手把挎包放下,就拿了一双筷子来吃饭。

    几个白面馒头,几个窝头,还有玉米饼子,韭菜炒蛋,花生米,绘白菜,青菜肉丝汤,这伙食够丰盛了。 拿起一个白面馒头就吃了起来。

    “吃饭之前先洗手。〃李成涛的母亲瞪了一眼。

    李成涛笑了笑,跑出去打幵自来水就洗了下手。

    吃完了,天还没黑,李成涛就溜出去找同学玩了。

    过几天就要下乡了,李成涛要好好玩一下。

    到了约定的地点,就有四个人在等李成涛,都是他同班同学。

    几个人都是要下乡的,但不一定会到同一个农村。

    趁着还没下乡,自然要在京城好好玩一下。

    天还没黑,几个人先是去西单商场逛了逛,然后去什刹海。

    一直玩到晩上十一点,李成涛才回家。

    要是平时李成涛这么晩回来,他父母肯定要说,但今天却没说。

    一下乡就要两年才能回来,这几天也就放任李成涛了。

    第二天一早,李解放夫妻都上班了。

    李解放在食品厂上班,现在是车间副主任,而李阎氏在纺织厂上班,现在是个小班长。 父母都去上班了,李成涛到九点多才起来,早饭和中午一起吃。

    吃完之后,李成涛就去天桥玩。

    — 晃就三天过去了 o

    这一天,李成涛和他父母正在家吃晩饭,就有通知下来了。

    李成涛被安排去三河村,距离京城两百七十里。

    离京城三百里不到,这算是近了。

    至于三河村的情况,李解放现在也不知道。

    吃过晚饭,李解放带着老婆和儿子就去阎家。

    阎解旷今天不在四合院,他去筒子楼了。

    阎埠贵看到妹妹和妹夫来了,也挺高兴了。

    以前虽然没怎么往来,但这几年还是有来往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阎埠贵知道,李解放带着老婆和儿子来,主要还是李成涛下乡插队的事。

    对李成涛的安排已经下来了,阎埠贵也关心了下。

    坐下看了一会电视,李解放就忍不住问了起来。

    “三河村顾名思义,就是有三条河的村子,村里的条件算不上多好,但也不是太差,最重要的是,村里几个干部会关照涛子的。阎埠贵说着。 听了阎埠贵所说,李解放也是放心了。

    李成涛也是听到了,他也放了心。

    下乡插队肯定要受苦,不可能享福,但村里的干部关照,就好很多。

    李成涛也是听懂了,阎解旷完全可以给他安排一个比三河村更好的农村,但村里的干部不关照他。

    一个不太差的村子,村干部能关照,这就很好了。

    因此,李解放夫妻和李成涛都很满意。

    既然安排已经下来了,李成涛明天下午或是后天上午就要下乡了。

    距离京城三百里不到,坐车也就半天。

    正好阎解放也在,李成涛可以多问一问。

    阎解放被分配的农村可比不上三河村,村干部也没特别关照他,但阎解放也坚持了几年。

    “钱和票要带,还要带点粮食,还有酱油,盐等调味品。”

    “工分不要瞎用掉,去供销社换东西要..?”

    “栽秧,割麦等,都有点技巧。”

    “如果是养猪和养鸡等,就要.??.?.”

    阎解放把他的一些经验毫无保留的告诉了李成涛。

    阎解放的这些经验对李成涛帮助不小。

    在阎家坐了一个多小时,李解放三人也就要回家了。

    阎母送到四合院外。

    其实,不只是李成涛家,要下乡插队的人,家里都想方设法找关系,就希望给安排一个好点的农村。 …?…求鲜花…?…

    每年都有不少知青下乡,这对新农村的建设也是有功劳的。

    有些知青能力很强,一人之力改变一个农村,让农村走向富强。

    大部分知青到了农村也就是个苦力。

    阎解旷中午在厂里食堂吃了饭,然后就去车站送一下李成涛。

    李成涛今天下午两点半就下乡,阎解旷还是有必要去送一下。

    开着汽车出了厂,阎解旷就直接去车站。

    到了车站,没多久就看到阎埠贵等人。

    看到阎解旷亲自来送,李成涛也是意外。

    以阎解旷的身份,能来送李成涛真是够意思了。

    “下乡之后好好努力,争取干出点成绩。阎解旷拍了下李成涛的肩膀,鼓励。

    要是李成涛下乡之后能干出点成绩,回城里也有些好处,例如高考加分,找工作更容易等。 甚至,对农村发展有大贡献的,国家还会有奖励。

    例如某个知青下乡之后改良了农具,回城里参加高考,直接加了二十分。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一大批知青下乡,就有一些知青有所作为。 当然,阎解旷并没有太看好李成涛。

    只是简单鼓励一下。

    又过了一会,李成涛就登上火车。

    李成涛的座位不是靠窗的。

    当李成涛登上火车,接着一个又一个知青登上火车。

    这一批知青都登上火车之后,火车也就开始启动。

    看着火车远去,阎解旷等人也就回家的回家,上班的上班。

    火车上,一节车厢里十三个知青,八男五女,李成涛就是其中之一。 “我是去三河村的。李成涛开口说。

    “我被分配到东浜村。”

    “我是阜萸村。”

    让李成涛郁闷的是,这节车厢就他一个人是去三河村的。

    倒是有两个是去岩汕村。

    去一个村的两个知青一男一女,已经聊了起来。

    “这一批下乡的知青该不会就我一个人去三河村吧! ”李成涛心中在想。

    三河村距离京城还不到三百里,除了京城的知青,还有三个城市的知青也可能被分配到三河村。

    目前,三河村就有十几个知青了。

    搞不好这一批知青还就李成涛一个人去三河村。

    虽然这节车厢里就自己去三河村,但李成涛也和别的知青聊天。

    要晚上才能到小淳镇,然后会有三河村的人去接。

    三河村的人干部早就接到通知,肯定都安排好了,有人去镇上接人,村里也安排住的地方,至于锅碗等,村里最多也就暂借。 如果下乡的知青自己准备了锅碗等,就再好不过了,或者,去镇上买。

    在聊天之中,大家都关系也就近了些。

    对于要去的农村,都有所了解。

    李成涛发现他要去的三河村竟然超过了这车厢里别的知青要去的农村。

    三河村条件不错,再有村干部关照,李成涛想一想就美。

    别人得知李成涛去三河村,在了解三河村之后都是羡慕嫉妒。

    要是李成涛说三河村的干部会关照他,别人肯定更加嫉妒。乞.

    打赏

    * I 直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