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22章 欺上瞒下

    “下民楚瑄,拜见陛下。”

    周易如法炮制,又开始询问南境的事情了。不管好坏,周易也想把三境给询问一个遍,也算是给这些人留下一些印象。

    楚先生和林士普不一样,他不是朝廷的正式官职,只是司徒益的私人幕僚,所以自称下民,也是有谦虚的意思。

    “两位使者从南境而来,想来路途辛苦,一定看到了不少东西吧。

    朕听闻南方东南方洪涝不断,百姓流离失所,两位既然从南方而来,可否给朕说一下南方的局势如何?”

    自古以来,奏章都有报喜不报忧的习惯,楚先生不明白周易得到的消息,都是什么类型的消息,因此多少有点犹豫。

    他怕说多了,把沿途的官员都给得罪了。谁知道这沿途的官僚体系,有没有投靠陈虎之类的,那么相对来说。不是把陈虎也给得罪了吗?

    可是他又不可能说百姓安居乐业,估计这话骗鬼也不容易。如果真的天下太平,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难民了,更不会引得天下大乱。

    这一有天灾,百姓就会把这和皇帝的执政牵扯到一起。

    主要还是古代皇帝宣传的好,各地为了拍马屁,都会把祥瑞和皇帝牵扯在一块。只要天下出现了祥瑞,就会认为是皇帝的功劳,说明皇帝英明神武,治国有方,所以才会天降祥瑞。

    而且那些皇帝,还非常的喜欢这种说法。久而久之,只要天下出现变故,那就是上天给天下的示警。

    有祥瑞了,说明皇帝英明。如果有天灾了,百姓就会说是皇帝昏庸,上天降下惩罚。

    凡事都有两面性,皇帝不可能说光要祥瑞,天灾就和自己没关系了吧。这是不可能的,天下百姓都相信了,天降祥瑞就代表皇帝英明,天降灾难就代表着皇帝昏庸。

    这就是事情的两面性。

    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百姓会感念皇帝的英明,从而皇家的声望,就遍及了天下。利用上天来宣传,可以更好的传播自己的名声。

    坏处也显而易见,大家可以说百姓愚昧。如果百姓不愚昧的话,如何用天降祥瑞去愚弄百姓,就因为愚昧,才更好的愚弄。

    不过百姓虽然愚昧,但也比较认死理。皇帝如果真的为百姓好,那么肯定是民心所向,千古留名。

    如果皇帝昏庸,官员糊弄。百姓也会把这件事算在皇帝的头上。

    有句话叫做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官员可以糊弄,但是百姓作为直接的受益者,他们知道好坏。

    所以楚先生想要回答,但是又担心得罪陈虎,从而给司徒麟引火烧身。但是作为一名读书人,看到那一幕幕惨剧,他也不能视而不见,昧着良心去说。

    如果周易不询问的话,他肯定不会说。现如今周易询问了,他又不想说谎。

    看到楚先生为难,司徒麟想要回答,可是他刚刚开口,就被楚先生给拦住了。毕竟对于幕僚来说,他们认定的主公就是明主,既然已经认了司徒家为明主,怎么可能让自己的明主去替自己回答。

    “启禀陛下,下民虽然不清楚陛下看到的奏章怎么写的,但是下民可以实话实说的告诉陛下,真实情况比奏章上写的,要更加残酷一百倍。”

    作为地方官员,天灾瞒不住,肯定要上报的。但是如果写的太严重,又显得自己的无能,总希望稍微掩饰一下。

    这种掩饰的习惯,在现在社会也普遍存在,这好像成为了很多官员的传统,很难根除掉。

    如果一地发生了灾难,当地官员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件事先压住,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帽子,而不是百姓的生命。

    压住之后采取调查之类的,很可能就错过了最佳的救援时间。如果处理好了,没有什么伤亡,然后才开始通报这件事,夸赞一下当地企业平时如何如何等等。

    如果发现事情闹大了,根本捂不住了,才会向上通报,或者说开会讨论一下,然而时间拖的越久,损失也就越大。

    当然了,随着现在网络的发展,很多事情就算是想要掩饰,也很难办到了。有一个风吹草动,领导骂人之类的,立刻就会成为热搜,相信随着信息的传播,这种欺上瞒下的行为,也可以得到根治。

    说的有点远了,古代社会可没有这么发达的网络体系,那些官员奏章,写的都比较温和,发生了什么天灾,损失惨重,最严重的词语可能就是流离失所了。

    至于死去多少人,惨烈程度达到什么样,奏章里是万万不会出现的。

    周易也知道天灾严重,因为流离失所的词语,在奏章里频频出现。流离失所已经是官员写的最严重的词语了,可见天灾多么的严重。

    这也是为何,古代发生了天灾**,皇帝都喜欢派遣钦差大臣的原因,或者说派遣巡抚之类的。因为皇帝也不是那么好糊弄呢,对于官员的把戏,多少也了解一些。

    地方官员都有欺上瞒下的传统,派遣钦差或者巡抚,就可以更大程度的了解当地的灾情,同时传回给皇帝,做出相应的准备。

    也因为这样,钦差还具有生杀大权。对于各地瞒报的官员,都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当然,这个钦差或者巡抚为人怎么样,就要看皇帝识人如何了,一般都是御史台一类的清官前往,以免被当地收买欺骗之类的。

    现如今没有钦差,没有巡抚。周易得到的消息,都是当地自己写的折子,楚先生虽然自己没看到,但是他却可以猜到里面的大概内容。

    毕竟幕僚都是聪明人,对于官场多少是有一定了解的,因此官员的那些小把戏,他不用去看,也可以猜出一个大概。

    因此他才敢断定,周易把看到的奏章,严重程度扩大一百倍,真实情况可能都不为过。如果只是流离失所的话,也不至于各地起义不断。

    其实每天都有大小起义,只不过大部分被当地官府镇压下去了。那些都是小规模的起义,都是以村庄的形势,所以威胁不大,只有当地官府镇压不了了才会上报,让大军镇压。

    因此周易看到的,都只是奈何不了的,各地的情况会更加的严重。

    听了楚先生的肯定说法,周易也立刻打起了精神来。身体微微前倾,小手也攥紧了拳头。他以为大乾已经十分艰难了,没有想到比知道还要艰难。

    是不是意味着,大乾真的要亡了吗?

    至于楚先生有没有夸大其词,他觉得没有必要。毕竟楚先生没有骗他的理由,骗了周易又能有什么好处。

    而且楚先生既然是幕僚,那就是读书人,肯定有一定声望的,也算是天下名仕了,欺骗周易周易的话,还可以落得一个不好的名声。

    不管怎么说,周易都是名义上的皇帝。蒙蔽圣听的说法,对于读书人来说,这就是骂名,就意味着是逆臣。

    传出去的话,对于楚先生来说,打击还是非常大的。而且楚先生年龄也很大了,不可能说不爱护羽翼,让自己来一个晚年不保,这是再严重的惩罚了。

    而且周易现如今,经过贾惑,戴毅幕僚的印象之后,对于幕僚这个行当,不敢有任何的轻视,反而再如何重视也不为过。

    他们既然能被人委以幕僚的身份,那么肯定有过人的才能。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毕竟幕僚没有官员体系,职位却非常的高。

    大家不可能傻乎乎的找一个傻子当做幕僚,用傻子当幕僚,你这是在侮辱谁呢。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