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2章 千万年薪

    <b></b>                  现在的互联网上,五毛处于绝对的劣势,哪怕有徐杨这个五毛头子撑场面也没用,牧羊犬的势力太雄厚了。

    没错。

    徐杨就是现在最大的五毛头子。

    虽然,这个时候还没有五毛这个称呼,但已经被“明察秋毫”的牧羊犬们认出来了。

    没办法,徐杨的立场一直非常鲜明。

    这点从羚羊网的新闻板块中就不难发现,也不算什么秘密。

    比如说疫情期间被徐杨赶走的那个主编就一直疯狂爆料,说徐杨有多红多红之类,还编造出了徐杨是三代的事儿,硬把他的身世往某位开国大佬身上凑。

    以至于现在的贴吧那真叫一个群魔乱舞。

    但五毛们也备受鼓舞啊。

    羚羊网和羚羊贴吧的老大是五毛,相当于在自家阵地上打仗,虽然处于劣势,可战意却很足。

    反正就一个字——乱。

    不过徐杨不在乎。

    乱就乱呗。

    就当是村口的闲汉村妇在吵架,炒的再热闹也没什么意义。

    只要没有闹出大乱子,一切都好说。

    反正一切数据都在他手里掌握着。

    只有想到这里,徐杨才满心惆怅。

    他终于活成了他最讨厌的那副模样,宛如夹总和陈总。

    当然,他和夹总陈总不在一个阵营里。

    但本质上没啥区别。

    不过话说回来,在更高层的大佬眼里,他也好,夹总陈总那些人也罢,也是他们眼中的闲汉村妇,小打小闹不理会,闹大了自然会派人来打扫卫生。

    所以,看到数据增长,徐杨只会觉得开心。

    他对自己的要求很简单,站对阵营,努力赚钱。

    做到这两点,这辈子就不用提心吊胆,更可以保子孙平安,一如港岛濠海那几位同阵营的大佬。

    相反,此时风头正盛的潘老板迟早要被算总账,被追逃的儿子潘某人只是一个开始。

    不能怪上边心狠手辣,实在是潘老板做的太过分,赚黑心钱甚至转移资产也就罢了,和骆某人勾结在一块就太过分了,那骆某人是干啥的,普通老百姓都知道,潘老板能不知道?

    只是徐杨和潘老板没有业务往来,也懒得理会这些,更不会管潘老板转移资产的事儿。

    说到这事儿,徐杨还真挺佩服潘老板的。

    一招境外换手的把戏玩的炉火纯青,一分钱没多花,就把名下的资产全部转移给了外国籍的老婆,本人手里没有留下丝毫股份,但却一点不影响人家在公司里的决策权和掌控力,更妙的是,人家依然可以堂而皇之的活跃在大众面前并且疯狂的营销自己,营销手段和王拾王总不相上下,又是出书又是拍广告,硬生生的把自个儿营造成了成功男人的典范。

    跟潘老板相比,雷老板之流还真就只能算是后来者。

    某种程度上来说,潘老板才是网红鼻祖。

    也是第一代支持崩溃论的互联网用户。

    一直到一四年还在宣称楼市崩盘论,说这是即将撞击冰山的泰坦尼克号,言下之意船上的大多数都会死,只有少数聪明人才能活下去。

    当然,等到潘老板的铁哥们任某人被批捕之后,潘总就低调了许多,但动作越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不屑掩饰,直接两亿美金两亿美金的往外捐赠,名义上是捐赠给那些在哈佛和耶鲁读书的贫困国内学生,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能去哈弗耶鲁留学的就没贫困生,去那边留学的学生,要么是成绩不好但家里有钱,要没是成绩好家里也有钱,还有一种是家里没钱但成绩好的贫困生,可是这种贫困生往往有助学金、奖学金,而且多是公派出去的,根本用不着潘老板资助。

    另外,最后宣称要资助了多少人来着?

    三十人?

    两亿美金资助了三十名国内的贫困生。

    就问你慷慨不慷慨吧!

    不过那都是十五年以后的事情了。

    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潘老板的公子被追逃,也不知道是小小的警告还是大动作的前兆。

    刻下,这些事情他没办法和张晓颖这些人分享。

    只能一个人在心里默默的回味。

    别说,结合着未来会发生的那些事情却看潘老板这些人现在上蹿下跳的姿态去看,还真别有一番滑稽的感觉,比大多数电影都精彩。

    嗯,要不要盯着潘老板这些人,把他们在公共平台上的发言都给记下来,等若干年后再悄悄的放出去,相信那个时候他们的反应一定会非常有趣。

    由此,徐杨甚至想到了那位罗太君。

    说实在话,罗太君不是啥好玩意儿,但只是蠢,跟潘老板比起来还不算太坏,而且勉强算条汉子,继承了罗太君祖宗血统中的血性,说还钱就还钱,比下周回国的贾老板强一点。

    但这依然不能洗白罗太君曾经说过的那些煞笔话。

    当然,现在的罗太君好像在新某方当老师?

    也是有趣,罗太君一个高中没毕业的混子去当老师。

    嗯,新某方的俞老板也真是“慧眼识珠”。

    胡思乱想中,徐杨听张晓颖汇报完最近的成就。

    他表示很满意,鼓励张晓颖和王剑再接再厉,然后一瘸一拐的去游戏部门看望他的自留地了。

    游戏这块很重要。

    这是他一再强调的。

    所以,他到的时候,所有员工都在忙碌,都没几个人跟他打招呼,只有莫洋迎上来,“老板,你这是……”

    “嗨,别说了,”他摆摆手,“最近咋样?”

    “一切正常,《劲舞团》的涨幅在咱们的预期之内,十月份营收超过五百万,预计下个月会翻番。”

    翻番就是一千万。

    也正常。

    因为下个月有很多节假日,元旦圣诞之类,而且链接着寒假,营收肯定会猛涨。

    下下个月,春节期间估计还会再涨。

    对游戏行业来说,寒暑假才是真正的旺季。

    想到这里,徐杨对莫洋道“做一份财报给范董秘,让他择机披露,嗯,目前保持每月一披露的节奏,一直到上市。”

    “啊?”

    “别啊了,记住。”

    “好,好的,”莫洋瞬间有些紧张。

    也难怪,在这之前的莫洋还只是除了勤快点要啥没啥的普通员工,忽然晋升为部门经理已经挺夸张了,现在一下子又要做这种从来没做过的财报,自然会紧张。

    因为莫洋就算再不懂,也知道这财报事关羚羊科技的上市大业。

    换谁来也紧张。

    而且这不只是害怕的紧张,还有兴奋。

    游戏部门的财报要多漂亮就有多漂亮,真发出去,他这个刚上任的部门经理脸上也有光啊,虽然公司内部的人都知道主要功劳是徐杨的。

    徐杨则笑眯眯的拍了拍莫洋的肩膀,“好好干,我去卡丁车小组那边瞅瞅。”

    “我陪你。”

    “不用,你忙你的。”

    这些游戏小组,基本上都有独立的办公区,虽然名义上没有独立出来,但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工作室,只是没有编制和名义罢了,但分家是迟早的事儿。

    当然,收益这块,徐杨这个创意提出人要拿大头。

    这在公司内部也是得到公认的,并且都支持。

    不支持不行啊。

    没有徐杨,他们可做不出这么好的游戏,现在的游戏部门相当于徐杨一个人拖着走,剩下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占了徐杨的光。

    所以,徐杨光他在游戏部门里拿到的酬劳就有至少五百万,而且是按照目前的标准来计算。

    等其他几款游戏上市,他能拿到的更多。

    这是合情合理的正当收入,正如他拿到的每年一千万的董事长年薪。

    只要缴纳个税,就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就像雷总成立某米之后给自己开一个亿的工资一样,只要股东和董事会没意见,十个亿一百个亿都可以。

    当然,也可以像东哥一样给自己象征性的开一块钱的工资。

    都无所谓。

    反正分红的大头肯定在大股东手里。

    就算徐杨给自己开一个亿的年薪,也不过是多了点日常的零花钱而已。

    好吧,稍微有点夸张,但确实是可以稍微充实一下他干瘪的钱包,有什么投资项目也能以个人的名义投资,不然的话,他兜里钱还真不够用,毕竟要花钱的地方有很多,包括李玲玲那边,真要开始烧钱,区区几千万真不够。

    所以,徐杨加快了游戏的开发速度。

    年前就有至少三款游戏要上市。

    分别是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可以在元旦之前上市的《跑跑卡丁车》,以及春节前后上市的《街头篮球》。

    至于圈钱用的《征途》,则要跑到年后了。

    羚羊科技上上下下都没有做《征途》这类游戏的经验,开发速度挺慢,尤其是充值这块,想要营造出那种让用户欲罢不能的生态环境,真的不容易,光是琢磨游戏内的经济系统,就耗费了很多精力,逼的策划们不得不把公司财会和金融专业的员工们拉过去帮忙做参谋。

    没办法,徐杨要求太高了。

    虽然徐杨没有一直盯着他们做游戏,可在整体氛围的烘托下,一个个都对自己要求挺高,生怕落后于已经面试额度《劲舞团》以及即将面世的两款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