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二十六章 祖龙也被阴谋论?

    <sript><sript>

    赢政恍惚过后,猛然想起一事。

    那就是李信、蒙恬出发前的一个夜晚。

    老将军王翦曾连夜求见赢政。

    并让赢政提防一人。

    郢陈、鄢陵两个地方,正是此人在督管!

    “不好!”

    昌平君熊启,这个曾经的楚国公子,就在郢陈。

    而李信率军赶往郢陈……

    原因只有一个!

    熊启叛乱!

    一想到这里,赢政眉头直皱。

    这时,一名士兵急匆匆进殿。

    接下来的汇报,果然验证了赢政的想法。

    “禀报大王。”

    “昌平君在郢陈、鄢陵一带起兵响应楚军。”

    “蒙恬将军在汝水腹背受敌,形势危急。”

    “李信将军率军掉头,直插郢陈。”

    “楚军在楚王熊负刍、楚将项燕的带领下,转守为攻,联合昌平君。”

    “大破我军于颖、汝地区。”

    “李、蒙两位将军,率败军返回了颖川郡。”

    士兵如实汇报军情。

    “速请王老将军!”

    赢政听到这个坏消息,第一时间不是愤怒,而是派人去请王翦过来。

    秦军败溃已是事实,愤怒无用。

    为今之计,是先请王翦这个德高望重的老将军出来,镇住场面!

    最重要的是绷住军心!

    只有用兵老练,以稳求生的王翦,才能在第一时间止住秦军即将下跌的士气。

    不多久。

    前去请王翦的士兵回来了。

    “老将军说已经猜到了大王的打算他向大王请求大量田宅之物。”

    “若大王答应,老将军才会同意大王的计划。”

    士兵汇报道。

    赢政先是一愣,马上就明白了王翦的意图。

    “你只说孤奖赏老将军千亩良田即可。”

    这一幕传回了《寻前世,梦今生》的直播间里。

    “姜还是老的辣,这是让秦王放下戒备心啊。”

    “明哲保身,要是愣头青早就上前领取任务了。”

    “几十岁的人了,没点风险意识,早就下地府报到了。”

    观众们感慨于王翦的老谋深算。

    这时候,一篇帖子在网络让掀起了巨大的轰动。

    【李信战败,与赢政有很大关系!】

    帖子当中,楼主认为是赢政故意安排,才导致李信战败。

    全篇分析了赢政为了独掌秦国,大权在握,就必须打击楚国外戚。

    于是在嫪毒之乱后,把熊启调到了郢陈。

    名义上是让楚国人管理曾经的楚地。

    实际上是让熊启在郢陈有机会起事反秦。

    这样,赢政就有借口,彻底解决楚系外戚的隐患了!

    帖子的楼主还做出最后猜测。

    战败回归的李信、蒙恬不会受到任何牵连。

    因为这两人替赢政达到了政治目的。

    满满的阴谋论!

    帖子一出,一石惊起千层浪。

    有人赞同,有人反对。

    【这帖子有很大的主观猜想与阴谋论,只图一乐。】

    【为什么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要杀熊启,非要等他起事反秦吗?】

    【看了这么久,谁不知道政哥儿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这帖子就是个主观臆断。】

    【我们不是赢政,根本不知道他当时的想法。】

    网友们各持观点,在网络上互相对喷。

    越吵越烈。

    而画面中。

    王翦已经见到赢政,并向赢政提出了和老者十分相似的战略方针。

    只需将部队开到平舆、寝丘一带,然后吃好喝好,驻军不前就行。

    “大王,臣需要最高的指挥权限!”

    王翦前前后后向赢政讨要了五次田宅,让赢政基本放轻了对他的戒备。

    所以此刻的王翦说话,直言不讳。

    “该怎么打,何时进军,何时攻城,由老臣来决定。”

    “六十万人,少一人都不行!”

    王翦态度十分坚决。

    赢政直接点头“准!”

    次日,王翦率军出发。

    王翦出发之前,还要求赢政给他配一名副将。

    蒙武!

    赢政想都没想,直接答应了。

    之前,自己急于培养中青代的少壮派李信、蒙恬两人。

    却忽略了郢陈地区熊启的隐患。

    现在看来,李信、蒙恬两人,想要接替王翦、蒙武这些老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非卿负孤,乃孤负爱卿!”

    赢政长叹出声。

    “来人,传孤罪己诏到前线李信、蒙恬手中,以稳军心!”

    他把此次伐楚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用人不当、识人不明。

    没有第一时间考虑到昌平君反叛的隐患。

    为所有战败的秦军将士开脱罪名。

    一份肩膀,独扛大锅!

    “是!”

    传令兵领过诏书,飞马奔出咸阳。

    颖川郡里。

    王翦、蒙武两人,已经率军抵达。

    李信、蒙恬两人因熊启背刺一场,造成了伐楚失败。

    手中兵力也被王翦接管。

    与大军同时抵达的,还有赢政的罪己诏。

    “罪在李信,贪功冒进,与大王何关?”

    李信看完诏书,大惊失色。

    他原本想靠着二十万精锐秦军,速战速决。

    而楚将项燕却利用楚地的优势,与秦军拖延时间。

    关键时刻,又迎来熊启的反叛,导致蒙恬腹背受敌。

    李信不得不回援蒙恬,从而让项燕抓住了机会。

    大破秦军!

    “你不必妄自菲薄。”

    王翦开口道。

    昌平君的临时叛变,让李信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当时的情况,如果李信继续挥师东进,那么归路就会被熊启切断,后续粮草运不上来。

    如果回去救援蒙恬,那么便会被楚军追击。

    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原本的友军突然倒打一耙,几乎没有人能全身而退!

    在王翦看来,李信、蒙恬这两个年轻后辈,输得很冤。

    “项燕想要拖延?那便拖延吧。”

    王翦开始实施自己的战略计划。

    “传我军令。”

    “大军驻扎平舆、上蔡、商水、陈邑一带。”

    “大小将士每天只有两件事情。”

    “固守营寨和休息备战。”

    命令很快传达下去。

    六十万秦军一脸迷糊。

    很快,军中就产生了各种埋怨。

    “老将军,大秦六十万将士,每日的粮草消耗,都是一个极大的数目。”

    “为何不速战速决?”

    众多中层军官纷纷求见王翦。

    并请求王翦下令强攻楚地。

    对此,王翦的回复也很明确。

    “六十万将士,吃的是楚军的粮草,无需担忧。”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