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4章 打就打残他

    奥斯曼帝国在1566年疆域达到顶峰,之后进入内政建设期,横亘在亚欧大陆之间。

    其军事实力在冷兵器和热兵器交替的时代,可以说是将冷兵器发展到一个最后的极致。

    不过也就仅此而已,奥斯曼帝国的下坡路也即将开始,那八爪鱼一样的疆域,会慢慢开始肢解。

    但就当前这个时代,刨除大华之外,奥斯曼的实力还是很强的,毕竟不是随便一个国家都能拉出四十万的军队。

    奥斯曼帝国以骑兵起家,有重骑兵也有轻骑兵,快马弯刀收割东欧、北非及西亚、中亚诸多地区。

    也有拜占庭模式的步兵团,长矛大盾,刀枪如林,连战连胜,也闯出了偌大的威名。

    这次的除了十万的奥斯曼杂牌水军之外,就是骑兵中的西帕希骑兵和轻骑兵十万,以及二十万的步军。

    西路军二十万,自黑海西岸的瓦拉几亚汇合,穿过沿海平原,前往第聂伯河准备对沙厄军队发动进攻。

    东路军十万则是一路越过高加索,对大华军队和阿斯特拉罕汗**队发起进攻。

    水军则是直逼克里木半岛,打算从海上登陆,以舰船的掩护打击占领克里木的大华联军。

    奥斯曼当代苏丹是穆拉德四世,刚登基不久,年仅11岁,还没有彻底掌控奥斯曼大权。

    等到这位成长起来后,是奥斯曼历史上一位有为君主,同样也是一位铁血君主。

    如今的奥斯曼权力,还是控制在他的父亲柯塞姆苏丹和大太监穆斯塔法·阿加手中。

    这个时段其实奥斯曼内忧外患,国内叛乱不断,两河流域的领土不停被萨菲侵占。

    奥斯曼的主要实力按说应该放在平叛和抵御萨菲波斯王国上。

    竟然如此大动干戈的出兵克里木,连大华和周边几国也没想到。

    其实原因说出来都让人觉得可笑,原因竟然是因为柯塞姆做了个梦。

    梦里面一条金龙从东方飞来,将他的土地、子民全都给吞进了肚子里。

    柯塞姆惊醒之后,就想起当初蒙古西征,三次西征占领了几乎整个中亚和西亚,甚至小亚细亚受到波及。

    对于周边的各国来说,蒙古就好像是个梦魇一样,如今的大华貌似跟蒙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同样一路从东方打到西方,原本被蒙古统治的各民族,纷纷臣服在大华的脚下,乖巧的接受统治。

    柯塞姆请了几位教中的长老为他解梦,大家一致认为大华对于奥斯曼帝国是最大的威胁。

    听到这样的破解,柯塞姆决定北佂,国内乱就乱吧,早晚能腾出手来收拾。

    但是若大华要掘奥斯曼的根基,那是绝对不能被允许的。

    毕竟如今他才是最高掌权者,他的儿子是名义上的苏丹。

    这才有了四十万大军北佂克里木,打的是为附属国报仇的幌子。

    周正亲自到阿斯特拉罕坐阵,喀山经略安抚使关月芬亲自前往顿河的基辅罗斯城。

    已经修筑完毕的大华西部诸府的列车开始启动,西伯、秋明、乌城等地物资和军队很快运输过来。

    周正接受任命,为对奥总指挥,关月芬为副总指挥,全权决断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

    对于郑毅来说,既然奥斯曼想要打,那就正儿八经的打一场好了,反正早晚也是打。

    他对于奥斯曼没啥感觉,但是对奥斯曼占领的土地可是垂涎三尺。

    别的不说,就说两个地方就足够让他眼馋到眼红了。

    其中一个是沟通黑海和地中海的拜占庭海峡。

    另外一个是连通红海与地中海的苏伊士地峡。

    这俩地方,就是在后世,那也是抢破头的存在。

    无数国家对着地图流口水,却无法将他们收入囊中。

    在新大陆那边,郑毅已经先知先觉得开通了瓜州运河,为了防备火山这个火药桶,还特意修了南北两条运河,保证就算是自然灾害发生,瓜州运河也不会影响到通航,未来有机会他还是会拿下巴纳马地区,不修运河也得堵住那修运河的机会。

    后世和巴纳马运河齐名,甚至远超巴纳马运河的,就是这座至今还未开凿,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苏益世运河了。

    苏益世运河,连通欧亚,比起绕道非洲好望角,能够省下上万公里的航程,只要有脑子的就不会不从这里过。

    若是修筑了苏益世运河,那么大华将彻底坐在了钱罐子上,而且这个罐子还会不停的往外喷金子。

    郑毅早就眼馋的不得了,若不是他的大军连年征战,对那边的情况还不是特别熟悉,他早就上去抢了。

    如今奥斯曼开战那是太好了,打就打吧,若是将奥斯曼给打垮,把他们的地盘全都变成自己的,那大华就算是发了。

    还真别瞧不上奥斯曼的地盘,看似都是山地高原沙漠,但确确实实都是好地方。

    就比如说波斯湾西海岸和两河流域,这是啥地方?后世的石油最丰富的地方。

    红海两岸,红海不用说了,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更不要说有苏益世运河这个钱罐子了。

    向西地中海南岸地区,爱及利亚、昔兰尼加、的黎博利、***、埃尔及利亚,虽然都在撒哈拉沙漠的北缘,但架不住人家资源丰富啊,除了穷点之外没啥别的短处。

    再有就是黑海沿岸这一圈,包括了小亚细亚半岛、巴尔干半岛、东斯拉夫诸国、高加索诸国,以及黑海北岸的第聂伯河下游以及克里木等地,完全是将黑海当成了自家的洗澡盆,想从哪跳进去洗澡就从哪跳进去洗澡。

    无论是战略还是资源,奥斯曼的地盘都可以说得天独厚,就算是大明占据的中原和江南,都没奥斯曼让郑毅眼馋。

    这次既然开展,郑毅就打算狠狠的啃下几块肉才行,将奥斯曼狠狠的揍一顿,然后将他踢出这块风水宝地。

    是以大华对于这次战争倾力支持,派出新组建的蒙古骑兵军团及第十六装甲军团、陆军北海军团等前往支持。

    大量军械通过铁路,穿过丛林、草原、戈壁、沙漠,一路到达阿斯特拉罕以及顿城,准备好好跟奥斯曼打一场。

    周正惊喜的发现,这三大军团到达之后,他能指挥的力量竟然突破了十万,对于打赢这场仗更加有信心了。

    关月芬全权指挥与西路军的作战,麾下有喀山军团一万人、顿城军团一万人、伏州军团一万,乌州军团一万,沙厄军五万人、哥萨克骑兵一万,又新加入了蒙古骑兵军团和十六装甲军团一部,总兵力达到十三万人。

    对方出动的是二十万人,其中骑兵七万,步兵十三万,还有在克里木地区的十万水军。

    总得算下来还是大华占据弱势,但打仗这玩意儿不能完全只凭人数来算。

    重点是战斗力和武器装备,以及严明的纪律和必胜的信心。

    这些东西大华都不缺,人数多又怎么样?

    大炮也就多打几下的事情。

    两方首先在地聂伯河流域就拉开了阵势。

    关月芬主动地渡过地聂伯河,将战场放在奥斯曼的领土上去打。

    战场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无论是奥斯曼还是大华,都是很喜欢这种地形,觉得己方占尽了优势。

    第一战,双方都默契的派出了轻骑兵,大华新派来的蒙古骑兵军团主动请战。

    这是大华新组建的军团,总数在十万人左右,来到西部战场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这支骑兵军团,全部由蒙古各部的精锐组成,自小就是骑术精湛,又经历过战火的磨炼。

    配备的还是新式的骑兵作战装备,可以说这是轻骑兵中的王牌军,专门为了灭杀诸国骑兵来的。

    关月芬同意,蒙骑的诸将达布尔台就轻松了点了五千人出阵,对方也派了五千的轻骑兵。

    他还真想看看历史中的突厥轻骑,到底跟他们这些蒙古轻骑比能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