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5章 番外四 瓜瓞绵绵

    等林府的车马消失在视线尽头,  黛玉才拿出帕子,自己擦干眼泪,用还哽咽着的声音说“好。姐姐答应我了,  可不能骗我。”

    王熙鸾还是笑“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了?放心吧。”

    送走林海贾敏,又送走了王子腾温瑛和王仁李纨,  王熙鸾和贾瑚又恢复了从前的生活。

    林府只余下些看屋子的下人,  王熙鸾和贾瑚沐休不必再去。而定安公府里,杜云华当家主事,  贾瑚不必去拜会岳家嫂嫂,  王熙鸾也不用专择休沐郑重过去,  只要偶尔有时间去坐坐,  和嫂子们说几句话罢了。

    休沐日终于能空出来,王熙鸾挑了一日,听养在靖宁公主府的女孩儿们各自择了青鸾园内喜欢的住处,又择吉日,让她们搬了进去。

    这几个女孩儿里,最大的是薛宝钗,年已九岁,余下依次是八岁的贾迎春、六岁的林黛玉,和五岁的贾探春与史湘云。

    贾瑚如今也住在靖宁公主府内,  薛宝钗贾迎春年岁渐长,女孩儿们再住在飞鸾殿后的院内便不合适。王熙鸾和他夜里时常有些动静,也不好叫小姑娘们听见的。如此一搬,  正是两相便宜。

    女孩儿们搬到园内后,  每日晨起在薛宝钗处一同吃早饭,饭后先到飞鸾殿外问安,若王熙鸾在,  便入殿内说话,若不在,便再一同回园内上课。

    上午琴棋书画,下午习武,每隔五日休息一日,先生们都是打着灯笼难寻的好先生,园内四时景色皆美,又有许多姊妹相伴,女孩儿们在园中的日子甚是惬意。

    黛玉三四岁时便跟着王熙鸾王熙凤住,早已住熟了。她父母虽然南下,可兄姐都在,没过多久,便将想念父母之悲意淡了不少,一心读书习武,好将来能同其姐王熙鸾一般有所作为。

    自四月陛下给文清长公主和温修昀赐婚后,工部便加紧建造文清长公主府。

    入了夏,宫中择定婚期,定于八月十九日文清长公主出阁。日子虽紧,但文清长公主和温修昀皆已是二十岁的年纪,紧着些办并不显得急迫。

    在温修昀和明从寒成婚的前一个月,荣国公府东院里,秦可卿被诊出有了近两个月的身孕。

    王宜和大喜,命给太医送了极厚的诊金,又不住的念佛。

    媳妇有了身孕,可见珠儿的身子真的已经大好了。

    她心中极喜欢,拉着秦可卿不知嘱咐了多少话,又严命人好生服侍,一时忙完了,想起还没把好消息告诉贾母,又赶着命人去回给老太太,这可是老太太亲生的头一个重孙子,让老太太也喜欢喜欢。

    王宜和一个就把秦可卿身边的事揽住了,贾珠在旁只是高兴,他插不上话,却留意着王宜和的神情,见王宜和是真心喜欢,也暂放下了心。

    母亲从前便觉可卿出身太低了些,如今他身子好全,明岁便要南下再次下场,若得功名,母亲把旧事重提,弃嫌可卿的出身,又是一桩麻烦,且岂不伤了可卿的心和她在族里下人面前的脸?

    如今可卿有孕,待明岁生产,不论是男是女,母亲有了孙子孙女,总会对可卿更好的。

    这日之后过了两日,王宜和忽把贾珠叫到屋内,屏退众人,要和他单独说话。

    贾珠心内计定,若王宜和要再拿秦可卿的出身说事,他必要劝回王宜和的心意。

    他与可卿成婚四载,可卿在他最难的时候成了他的妻子,四年来对他无有不尽心的,他既好全了,就该报答可卿,好生护着她才是。

    但贾珠没想到,王宜和要说的并非秦可卿出身,而是“珠儿,如今媳妇有了身孕,你身边没个人照顾,我看你和媳妇院里的人你都不在意,我这里挑出两个好的,你收在屋里,既照顾着你,也好多替咱家开枝散叶。若觉得不好,我再外头给你挑好的去。”

    贾珠听完愣住半晌。

    王宜和笑道“我早想给你几个人了,可从前是你忙着读书,家里瑚儿琏儿也都没人,所以没单独给你放。后来媳妇来了,你养了几年,也没提这事。本来咱家的规矩是爷们成婚之前,总要放两个人在屋里。现在媳妇有了身孕,我才想起来给你挑人,已经是晚了的。”

    贾珠愣怔半日,还未回神,听王宜和说的这一番话似是合情合理,才要张口答应,却忽想到“母亲,话是这么说,可我看琏儿屋里并没有人,倒是东府里珍大哥和蓉儿蔷儿左一个右一个的。”

    他把这话说出口,心里也反应过来了。

    自来虽说男子娶妻纳妾是常事,可观靖安侯和琏兄弟行事,皆对别的女子不假辞色,只专于妻子一人。他曾感叹他不如琏兄弟,可卿却说他很好,琏兄弟是夫妻两个一心过日子,她和他也是一心一意,都是一样的。

    若他今日听了母亲的话,平白带到屋里两个人,可卿还不知怎么伤心。

    贾珠便顺着才刚的话往下说“多谢母亲的好意,可是我明岁便要下场,如今正是紧要关头,现在屋里清清静静的很好,若多两个人,安静些倒罢了,就怕争风吃醋,闹得不得安生,也耽误媳妇养胎。”

    见王宜和略皱了眉头,贾珠笑道“儿子这一生也算得上多灾多难了,好容易因媳妇来了,儿子把身子养好,媳妇也有了身孕,何必再多两个人生事?不如就这样的好。”

    王宜和撇嘴摇头“你说这么多,无非就是不想要人罢了。”

    贾珠替王宜和倒了杯茶,王宜和把眼一撇,让他放在几上,道“你长大了,又读书作文,我不曾读书,说不过你。你再说,我看你还有什么理由?”

    “娘让我说,我可说了。”

    王宜和道“你说就是了。”

    贾珠便再笑道“还有一节,您看咱们两府里,虽您说了,爷们成婚之前在屋里放两个人是规矩,可不说已经离府的靖安侯,咱们府里琏兄弟和凤妹妹是一个别人也没有的,凤妹妹掌着一府的事,琏兄弟安心读书。东府里珍大哥蓉儿蔷儿不缺人,但依我看……”

    他放低了声音“珍大哥过了三十,我看他无意于科考入仕,那边敬大老爷气得打了他几回,他也不改。蓉儿蔷儿虽才十三四,可早几年跟着珍大哥学了那些,小小年纪丫头姬妾不少,纵是敬大老爷上了心,苦逼他们读书,他们也难静下心了。由此可见,家门要兴旺,倒不必子嗣太多,而是要精心养育的好。”

    王宜和仍不松口“精心养育何难?东府里是敬大老爷那些年一心修道炼丹不管事儿,才放了珍儿他们那样。子嗣多些,个个都精心教养,不是更好?”

    贾珠没了法子,只得道“母亲说得也有道理,可儿子有了媳妇这样人,别的女子如何比得上她?”

    王宜和一噎“……秦氏的样貌确实是打着灯笼也难寻。”

    且她今年长到十六岁,越发长开,比才来时又添了许多颜色。

    贾珠把两手一摊,罕见做出一副无赖状“儿子瞧不上别人,您总不能压着我往她们屋里去罢。”

    他心里头一次为秦可卿的花容月貌如此高兴。

    王宜和彻底没了法子——她确实没法儿压着儿子去丫头屋里,况且贾珠今年二十二岁,王宜和还是头一次见他这样,心内气恼之余又有些酸。

    罢了,从前便是她和老爷催珠儿读书,老爷定要珠儿事事都听他的,才把珠儿逼得病了那些年。好容易珠儿好了,人也开朗了,何必为了两个丫头再和珠儿闹不愉快?

    王宜和摆手“去罢,别在这里气我了。”

    贾珠笑着行礼,又听王宜和嘀咕“靖安侯的媳妇是公主,琏儿的媳妇是国公爷的亲侄女儿,媳妇家里不过七品,倒也和她们一样了。”

    “母亲……”贾珠心里一紧。

    王宜和又挥手“去,还不看媳妇去!我就说两句罢了。”

    见贾珠还不走,她道“老太太说了我多少次了?秦氏出身是低,可她在咱们家这些年了,我又不是铁石心肠,不会苛待她的。快去罢!”

    贾珠这才又是一礼,出了门抹一抹头上的汗,赶紧去看秦可卿。

    这厢王宜和在屋内坐了半日,想一回秦可卿的肚子,算一算她是明年三月的产期,不知怎么,想到了王子腾温瑛离京,带走了王仁和李纨两个,把王仁李纨的女儿留在了京里。他们五月离京,路上一个月,前两日来信,说已经在定西府安顿下来了。

    听珠儿说,定西府地处荒凉,只周围百里有些水草,往南是绵延山川,往北是大漠,常年有西胡扰边。李氏出阁之前,可是书香人家的女儿,如今跟着仁儿往边陲去,也不知她能不能吃得了那个苦头。

    还把那么小的女儿留下,她怎么舍得呢。

    这么一想,还是嫁给珠儿的好。看秦氏如今的日子,难道不比李氏好?

    王宜和想着想着,得意的笑了。

    西北边陲的定西府是个比承德还要小上几分的边城。如今入了初秋,城内尚还余些绿意,等再过一两个月,便是遍地金黄落叶,白雪漫天了。

    定西大将军府内,李纨浑身是汗从马上下来,朝扶着她下马的王仁一笑,自怀里摸出帕子擦擦汗珠儿,看一眼日头“都这时候了,我自己回去,你快去营里罢。”

    王仁答应一声,翻身上马,叮嘱李纨“想去哪里和伯娘打声招呼,带足了人再出去。我今日晚些回来,不用等我吃饭。”

    李纨笑弯了眼睛,看王仁策马行远了,也不扶着丫头的手,就自己喘着一面顺气,慢慢行回自己院内。

    定西大将军府的规制比总督府还大些,但比总督府住的官员将士要多。不过王子腾和温瑛就带了王仁李纨两个晚辈,后院几处院子随意他们住,王仁和李纨现在住的便是靠近定西大将军府花园的一处小院。院内小小三间正房,东西耳房厢房还有茶房,虽不比京中国公府恢弘华美,却自有边陲气派。

    李纨共带了两个大丫头四个小丫头,还有几房媳妇男仆,人不算太多但已够用。她迈进院中,早有人把她接进去,屋内净房里已经准备好了洗澡的浴桶温水等。

    在浴桶里舒舒服服泡了一刻钟,李纨起身穿衣梳妆,这回穿的便不是骑马时的骑装了,而是日常穿的衣裳。

    丫头笑夸道“奶奶学了骑马,穿家常衣裳也觉得利落极了。”

    李纨笑道“只怕爹娘见了我也要不认得了。”

    她对镜端详一会自己,又笑了“似乎是黑了些。”

    还在闺中那几年,她先是一心盼着贾珠——现在想起这个名字她已经没什么感觉了——早日中举,等贾珠病倒,她又盼贾珠早些好全,好能与她完婚。

    她那时心里想的婚后的日子,大抵就和爹娘一样。贾珠在外为官,她在家中侍奉公婆,打理家事,与各家交际,闲时便读书,做些针线。她会和贾珠有几个孩子,不论嫡庶,她会好生把孩子们养大,等孩子长大,娶妻生子。贾珠可能会平步青云也可能会起起落落,但她的生活总是差不太多的。贾珠好,她的日子便好过些,贾珠不好,她就难些。可能会被公婆妯娌和族中的人为难,还会有下人作反——宁荣二府里的事她也知道些,但谁出了阁不是这样?

    她从没想过她还会有这样的日子。

    和一个比她小上三岁的,武将之家的男子成婚,婚后公婆——就如三爷心里把国公爷和伯娘认作爹娘,她也认伯父伯娘是亲公婆——比爹娘都宽和,嫂子们和小姑子们也都一个比一个好相处。她想象过的那些公婆妯娌的委屈从来没有发生过,定安公府规矩甚严,并无人敢欺到主子身上。

    虽和三爷见过面,但她仍曾担心三爷习武之人,和她相处几年,相看两厌。

    但成婚三年,她和三爷的感情……是越来越好了。

    三爷不大喜欢读书,却愿意为了和她说话,专心坐在案前一两个时辰。

    成婚之前,三爷没有一个人在身旁。成婚之后,不管是公婆还是三爷,都没有人往他们屋里放人。这三年里,她和三爷一直是两个人过日子,就连她怀了身孕……月份大了不能……三爷都没动过心思找人。

    她能学骑马,还能学兵器,在定安公府里也不止是她学,从婆婆到嫂子们,还有小姑子们,就没有人不会骑马射箭的。

    伯娘说骑射能强身健体,身子康健些,便是生育的时候也不必太怕了。

    骑在马上,她才知道什么是天空广阔,什么是身前身后都是自由。

    她从来没有呼吸得这么畅快过。

    不管三爷这份儿好是伯娘教得好,还是三爷本就这么好,她都知道,她想做一辈子定安公府的人。

    她从心底庆幸,若非贾珠那场病,她如何能有如今的日子?

    她记得头一次看到公主舞剑时的震惊,也记得三爷缠着她,因她一句话,非要证明他已经不小了。

    果然人生际会,妙不可言。当年两家定下她和贾珠的婚事那时,她是怎么也不敢想,有朝一日,她会来到边陲重镇,在西胡人的威胁下,还能睡得香甜。

    听李纨说自己黑了,她身边的丫头紧着细看李纨的肌肤“奶奶并没黑多少,只是如今不大用粉了,所以显得黑了。”

    李纨听了笑道“黑了便黑了,这有什么?什么时辰了?我找太太去。”

    定西大将军府正院内,温瑛已经换好一身便于行动的衣裳在廊下等着,见李纨来了,她笑迎上去,打量一回李纨的穿着,便拉住李纨的手“咱们走罢。”

    李纨忙问“太太,咱们这是去哪儿?”

    “往城里逛逛去,你不想去?”温瑛回头笑问,“上回我不是和你说,等这里万事安顿好了,咱们就外头逛去?”

    李纨又问“那我是不是得去换身衣裳?我穿了家常衣裳来的,并没穿出门衣裳……”

    她穿着粉暖色的衣裳,下面嫩黄的裙子,因着怕秋风凉,所以外面多披了一件杏色的短披风,头发梳着寻常的发髻,上面几支珠钗玉钗,一派温柔娴静,并不华丽。因在这里穿靴子方便,她足下蹬了一双羊皮靴子,与京中女子不同。

    温瑛笑道“这样不是很好?咱们又不是要去谁家里,不过出去玩罢了,穿得越简单越方便。”

    “今儿我懒得骑马,咱们坐车,你这样穿就很好。”温瑛又笑说,“等哪日你自己出去,想骑马就骑罢。”

    李纨被温瑛拉到二门处上了马车,才缓过神来,赶紧问“太太,咱们府里的事都完了?”

    “都完了。”温瑛又重复一遍,“咱们今儿是出去玩儿的,中午也不回来吃饭,你就放宽心,和我好好儿的玩罢。”

    她和太太是出来玩儿的。

    不知不觉,李纨面上的笑比三日的春光还要灿烂。

    定西城虽不大,也有东市西市。东市卖大周各地来的东西,西市则是给胡人开店摆摊之所。

    东西两市日日有数千兵马巡逻,便是怕有胡人奸细作乱。定西城内,还有仪鸾卫下属的人在此。

    温瑛和李纨终究是定西大将军的家眷,就算不表露身份,也不便入西市,便只在东市闲逛。这里卖的东西自然没有家里的好,可李纨就是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喜欢。

    “想买就买罢。”看李纨盯着捏的泥人儿不放,温瑛笑道,“一个才多少钱?你一个月的月例够买几百个的。”

    李纨不好意思“又不是孩子了……况且买了也是白搁着。”

    温瑛拽着她往前走“出来一回不买东西,算什么?搁着就搁着,你屋里放不下,我让他们再给你收拾出院子放。”

    逛到最后,两人带出来的人几乎每人手上都拎了她们买的东西。

    坐在定西府最好的酒楼里吃饭,温瑛忽道“今儿咱们看着那狼崽子,鸾丫头一定喜欢。”

    想起母狼的眼神,李纨仍觉有些怕“只怕不好带回京里去。”

    温瑛琢磨一会儿,笑道“这也好办,连养狼的人一起买了就是了。便是她不喜欢,那么大个公主府,还没地方养两头狼?”

    李纨愣怔半晌,劝道“太太,那狼毕竟是野性的东西,公主身居要职,公主府也不少人来往,只怕养狼不合适。不如寻上等的狼狗崽子送去。”

    “也是。”温瑛叹道,“若是惊吓了什么人,又是一桩事儿。她一个女孩儿在朝为官,风言风语本就不少……”

    李纨知温瑛这是想女儿了,一时想些话劝慰“等伯父平定西陲,太太就能回京见公主了。”一时却又在想,她的语姐儿留在了京中,公主最喜欢妹妹侄女儿,不知过上几年,是否也会将语姐儿接到公主府去。

    公主能在朝为官,若她的语姐儿跟着公主长大,是不是也不必如平常女子一般出嫁后只能相夫教子,可以如男子一般成事?

    只是公主这样的女子,又能有几个?如今是陛下需要公主,等陛下不再需要女子在朝,公主会怎么样?还是等到了那时,女子入朝便不再是新鲜事了?

    李纨想着这些,心里又觉得害怕,又觉得有些兴奋。

    看过公主过的日子,再看世间别的女子,便知道这世上女子活得要比男子难得多。

    光看现在,她连出门逛一回都觉得新鲜,男子却是日日都能在外面的。

    若她的女儿也能有机会活得和男子一样……

    等到京中树叶落尽时,王熙鸾收到了从大周最西北的地方送来的两只狼狗崽子。

    随着这两只狼狗崽子一起来的,还有两位专精养狗的人,许多西北特产,以及几封书信。

    命人将来人和东西都安置好,怕女孩儿们怕狗,狼狗崽子先暂养在一处客院里,王熙鸾拆了信,看完颦起双眉。

    “怎么了?”贾瑚问。

    王熙鸾把信上的字指给他看“三嫂子又有身孕了。”

    “虽说爹娘过去也带了随行的太医大夫,可毕竟西北不比京里,三嫂子这回有孕,也不知是否能平安……”

    在这时代,女子生产真说是过鬼门关而不为过。若李纨在京里,王熙鸾还能不要钱的塞给她保命的药丸,可她在西北,饶是王熙鸾也鞭长莫及了。

    王熙鸾正心怀愁绪间,偏生没过几日,她命人往荣国公府去请王熙凤来一聚,回说王熙凤身体有恙,不能来。

    怕王熙凤有什么事儿,王熙鸾亲往荣国公府去看,却看见王熙凤满面红光的躺在榻上,手还捂着小腹。

    王熙鸾登时心里“咯噔”一声。

    果然,王熙凤拽住王熙鸾的一条胳膊,带着不好意思笑道“不是病了,是琏二哥怕我出个差错,不许我出门。因还没满三个月,便没往外说。”

    王熙鸾……

    嘱咐了王熙凤两三个时辰好生保养,又把陛下皇后所赐女医暂借给王熙凤一个,王熙鸾勉强安心回到公主府,一脸的愁眉不展。

    贾瑚安慰她道“王熙凤在京里,等她发动,你就在她身旁守着,定会无事。”

    “这不是我守着不守着的事儿。”王熙鸾越发颦眉,“你我不可能总和他们在一地,不是你我外调,便是贾琏中了外调。若不在一地,她出了事,我也飞不过去救她。”

    王熙鸾满心开始想怎么劝陛下和皇后答允,命太医院全力研究如何使女子生育风险性降低。可没等她想全,北静王府,贾元春也有孕了。

    作者有话要说  鸾鸾掀桌!(╯‵□′)╯︵┻━┻

    番外还有哒~

    放一个突然想到的脑洞《黛玉后妈是郡主[红楼]》求预收~

    魂魄游荡人间十年,一朝得以重生,看着虽然体弱却还活得好好的女儿黛玉,林海决定此生再不为什么知遇之恩白白送死,定要护女儿一生周全。

    可丧母长女婚事艰难,黛玉又无兄弟姐妹扶持,几经思索,林海终究决定续弦。

    但既堪为林府主母又甘为人续弦的女子难寻,林海正为难时,怡亲王府竟对他递来结亲之意。

    穿成夫死子亡、郁郁而终的松阳郡主,殷元宁面对原身父母兄嫂一日三次的小心劝慰,只能松口“再婚可以,人得我自己选。”

    爱女终于愿意走出过去,这点要求怡亲王夫妇自然满口答应。

    可他们没想到,殷元宁选出的人也太……

    “这人年岁是不是大了些?况且他和他亡妻贾氏甚是情深,岂不委屈了你?”

    “这有什么,他怀念先妻,我追忆先夫,谁也不欠谁的。”

    殷元宁心内算盘打得响林海寿数不长,等他过世她便是丧夫两次,谁还会劝她再嫁?

    把黛玉养在膝下,她也不必非要生育子女,真真划算!

    感谢在2021-08-25  21:27:17~2021-08-25  23:45:4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它山不语  5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