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9章 番外八 玉映金辉

    整整探查了三日,  王熙鸾得以确认,他们停留的这处倭国岸边二十里之内,已经没有一个活着的人了。

    修整一日,  船队继续绕着倭国的海岸查探。

    在几乎把倭国的能上岸的地方都查了一遍,将士们连详细海图和海岸图都画了几个版本出来后,  前哨终于抓住了几个倭国人,  花了几天时间,把事情问出个大概。

    在倭国人口中,  九年前,  天降瘟疫,  倭国无力抵抗。偏僻之地还好,  最繁华的都城和人口密度最大的军队是最先崩溃的。

    皇室和大臣之家死不存一,都城成了人间地狱。向外逃离的人又把瘟疫带到了别的地方。

    整整五六年后,瘟疫才逐渐平息。残存的诸侯们欲重整旗鼓,再谋大位时,却发现整个倭国已经没有多少人了。

    自己的土地上可以养活三四倍甚至十倍现存的人口,再派兵征伐无益。但有长远目光的诸侯已经开始派人到各地查探何处有人,何处无人,以待将来。

    用话真丸确认过这几个倭国人说的都是真的,王熙鸾贾瑚和众将军议定,  寻一处靠岸,约八万人上岸,从南到北在倭国各处搜寻,  余下六七万人,  则仍在船上待命,随时准备增援。

    王熙鸾率众上岸,不到三个月,  将倭国本岛全境尽皆收服。

    时已初冬,贾瑚与数位将军返回大周,向陛下汇报倭国之事。王熙鸾带林黛玉留在倭国,清查人口,收揽俘虏,安排民生,开展教育。(注1)

    第二年初秋,贾瑚带圣旨返回倭国。

    时隔十个月,再见到贾瑚,他已经国公加身。而王熙鸾已将倭国之境整肃一新。倭国本岛之外其余诸岛也收服归一。

    圣旨宣,将倭土五岛为东海省,命靖宁公主王熙鸾为总督,全权负责省内民生经济军事诸事。

    王熙鸾接旨,笑问“那你宣了旨意,什么时候回去?”

    贾瑚沉默不言。

    王熙鸾笑道“陛下恐你我都在此处,天高路远,无人束缚。你是男子,若留在这里,把我忘了,在这里新娶几房妻妾,做个皇帝,朝廷不是白费功夫?不如我留下,父母丈夫都在京中,是必会想回去的。”

    “你说这话什么意思?”贾瑚发狠把王熙鸾搂在怀里,“一年没见,将来还不知有几年……”

    王熙鸾迎上他的嘴唇,声音模糊“最多两年……”

    又过一载,清和九年的初冬,王熙鸾与已到了豆蔻年华的林黛玉返回京中。

    血脉骨肉将近三载未见,王林贾三家如何欢喜自是不必多说。

    林如海贾敏看着已经长成大姑娘,眉眼间神色越发像王熙鸾的林黛玉,都不由眼泪纵横。

    十三岁的林黛玉突然发现,不知何时,父母已经生了白发。

    这一年,林海已经四十有七,而贾敏也是四十五的人了。

    年过半百,胡须白了大半的王子腾悄悄背身抹掉眼泪,瞪眼道“你还知道回来!怎么不等明年你娘过了五十大寿再回来?”

    王熙鸾投在温瑛怀里抹泪,半日哭完了说“这次回来,三五年都不出去了。”

    王子腾叹道“既为人臣,自然是圣上有命,无有不从。若陛下命你明日就走,你便是再功高,也不可忘形。”

    这回是温瑛不高兴了“鸾丫头难道不懂这些?含元殿里她可站得比你还靠前!她出去三年才回来,你就说她?”

    王熙鸾拽温瑛的袖子,示意她看王子腾的眼角。

    王子腾猛咳好几声。

    在宫里吃的午饭,在定安公府吃的晚饭,王熙鸾虽然舍不得家人,却记着她的公主府里还住着许多小姑娘。

    三年没见,小姑娘们都成了大姑娘了。

    王熙鸾把林黛玉带去了东海省,靖宁公主府就全是薛宝钗做主。

    读书做文章已经耗尽薛蟠的力气,薛良年岁渐长,身体又显出多病之相,所以从两年前开始,薛宝钗便开始逐步手薛家生意。到得王熙鸾回来,薛家上下已全是薛宝钗做主。

    一千个日夜没回来,飞鸾殿仍处处都精致如新。

    王熙鸾看着薛宝钗端坐下首,红着眼圈儿微微抽着气,声音却分毫不颤的和她请示“因家中生意着实忙碌,我学浅才疏,两面不能兼顾,请鸾姐姐将公主府上下事交与别的妹妹。”

    王熙鸾笑道“宝钗这事一会儿再说,我只想问,怎么一别三年,你们见了我都不亲近了?宝钗就罢了,连探春湘云都不同我笑了?”

    贾探春抹泪笑道“鸾姐姐威严日盛,我们一时都惊呆了。”

    王熙鸾朝她们招手,说“走,咱们里边儿坐。”

    姐妹几个往侧间临窗大炕上团团围坐,王熙鸾命人上了热牛乳热点心,还有烫的酒烤的肉,几杯酒热热的吃下去,连王熙鸾走时才八岁的惜春都放开了。

    “宝钗,你想专心家业是应当的,我也不会拿公主府的事留你。可我有几句话要问。”王熙鸾道。

    “鸾姐姐请说。”宝钗忙道。

    王熙鸾饮了一口烧酒,道“一,你现今打理薛家的生意,可与姨母姨父商议过,往后薛家这些家产如何分配?二,你往后可是定了要做生意?三,这些妹妹里,你觉得谁能再担公主府的事?”

    在座姑娘们听了这话,都有些惊疑,独薛宝钗端正道“回姐姐的话,家中父母已商议过,虽然哥哥为长,又是男子,但家里生意都是由我接手,哥哥从不参与,所以说定,将来所有财产我与哥哥各分五成。父亲说,若以后哥哥能科考得中,我们兄妹也可互相帮扶。”

    王熙鸾点头,薛良能把家产五五分还算不错。

    薛宝钗又道“现在,我暂定是想接替打理家业。但……”

    “你但说无妨。”王熙鸾道。

    薛宝钗方道“鸾姐姐带玉儿出去三年,我猜,依鸾姐姐的行事,必会在东海省命玉儿文武兼修。大周已有了鸾姐姐做将军做总督,各地女医也越发得民间尊崇,想必……总有女子能从科举入仕的一日。若果真开了女子入朝的例,我必是要去试一试的。”

    王熙鸾并没给薛宝钗承诺,只笑道“好,有志向!”

    薛宝钗却似定了心,又说“至于接管公主府的人,论长幼,自然是迎春妹妹。可我看荣国公府里老太太似有想接迎春妹妹回家议亲之意……”

    王熙鸾问“迎春,别管老太太,也别管你母亲,你只说你是怎么想的?”

    姐妹们都看向贾迎春。

    贾迎春张了张口,贾探春倒了一杯热热的烧酒塞给了她。

    一口饮尽烧酒,贾迎春脸被酒辣的通红,心里也有了勇气。

    她说“鸾姐姐,我也想去考……便是一时不能,我也想等到能的时候。”

    姑娘们的眼睛里都亮晶晶的。

    夜深了,王熙鸾并没在公主府里住。她来到了隔壁的靖安公府。

    月圆花不睡,红烛到天明。

    王熙鸾额前鬓发濡湿,喘着气笑问“我一走两三年,竟没人给你送妾?”

    贾瑚埋头,断断续续说“谁敢给我送妾?这两年连宫里都不问你我什么时候生孩子了。你在外开疆扩土,回家丈夫妻妾成群,不是寒了功臣的心?”

    王熙鸾轻笑一声,又沉醉在云中。

    靖宁公主归国,皇上额外给其放假三个月。

    任礼部尚书的贾瑚每日晚到早归,朝中部内都心照不宣。

    宫中不问贾瑚王熙鸾何时生子,但王林两家的长辈都暗中试探了几回。

    王子腾林如海问贾瑚是否还有什么犹豫的,所以才不要孩子。而温瑛贾敏都对王熙鸾说“知道你不想生孩子,可现在全大周的大夫都在钻研妇产之道,咱们还愁找不着好大夫?好不好的,至少有一个,不然,你和瑚儿那些家业,要给谁承继?”

    王熙鸾“……人死了万事成空,哪里管得了身后事?”

    听得这话,贾敏不好说什么,温瑛直接上手打她一下,气得说“你也不想想,先不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就说等你和瑚儿老糊涂了,我和你爹尸骨早都化成灰了,你哥哥嫂子们也都七老八十了,那时候谁管你?靠人家的良心?”

    王熙鸾就笑了“娘这话可别当着哥哥们说!好似侄儿侄女们将来都不孝顺我似的。再者别人不论,凤姐姐和黛玉是一定会管我们的,还有宝钗、迎春、探春……”

    温瑛打断她在那里数妹妹“凤丫头比你还大呢!黛玉又比你小几岁?你呀!再说你不想生,就让黛玉生?”

    王熙鸾不肯松口“那让玉儿也养个妹妹不就行了。”

    温瑛气得无法,贾敏笑到弯腰。看王熙鸾不肯松口,两人不知商议了什么,便再没提过这件事。

    其实王熙鸾倒不是特别不想生,她有各种保命养身的药,不怕生育伤身。她是觉得太早了。

    而且她觉得两个娘说的在这个时代也有一定道理。她和贾瑚确实改变了世界,却没有临死之前就能看到全新世界的自信。

    几百年的进程或许能被缩短几十年,一百年,但绝对不可能被缩短到一百年。

    ……或许她临死之前,能看到一点点烧了封建社会的火光?

    不过,因为实在受不了温瑛贾敏担心,等到过年,王熙鸾稍微透露了一两句,她起码要等到二十五之后再考虑生孩子的事情。

    她发现温瑛肉眼可见的放松了不少。

    而贾敏私下对王熙鸾叹“这会子我就和你说了罢。你娘怕你真定了心不肯要孩子,起了给你过继侄儿的心思,只是不论让谁的孩子过继给你,她又都不忍心,又放不下你,所以日夜忧愁。你娘今年五十了,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还能陪你们多少年?好孩子,我不管你说的这是真话也好,假话也罢,好歹哄着她些,啊?”

    王熙鸾心里酸涩,说“太太,我知道了。往后我就是真的不要孩子,也会缓着些说的。”

    正月十六开朝,皇上重命王熙鸾为仪鸾卫指挥使。

    这几个月里,皇上召见王熙鸾数回,反复和王熙鸾确认三年内不会生育,才道“这仪鸾卫指挥使之职朕还是最信你。等三年之期一到,朕立刻给你放个长假,那时你想歇几年就歇几年!”

    王熙鸾笑道“陛下体贴臣,可臣更想让陛下少放臣的假。”

    皇上奇道“这话如何说起?”

    王熙鸾道“臣妄言,女子天然能生育孩子,一个孩子就是一两年,所以世上都是男子为官做宦,少见女子。若陛下开了臣的例,生育便放几年的假,将来又如何管辖其余女官?所以依臣看,陛下只给臣放半年的假,往后都成定例才好。”

    看了王熙鸾半日,陛下笑道“昭英出去一趟,真是越发大胆了。”

    他问“就不说论理纲常,朕只问,若女子入朝为官,其夫家嫌其不能安心在家相夫教子,不能传宗接代,朕该如何断这官司?或是夫妻同朝为官,朝廷需要将他们各派往异地,又当如何?女子有了官职,不许其夫纳妾蓄婢,致家中不宁,又当如何?”

    王熙鸾道“臣再妄言一回。陛下才说的那些,无非是怕女子为官后,家中不宁,为官者不能尽心为朝廷办事。可若女子入朝能成定例,男女成婚之前,男子该问清女子是否要科考,女子也该同男子讲明心中志向,各自考虑清楚方成婚姻,也会成定例。再说既是入朝为官,便该一心为朝廷办事。若摆不平家中,耽误了政事,国有国法,自该按例处置。”(注2)

    “陛下既信重臣,便知女子中也有才能远胜于男子的。诸位大臣之家,能识文断字,胸中有经纬的女儿想必不在少数。这等人才不能入朝,臣以为,是陛下的损失,也是大周的损失。大周将来再行开疆扩土,只用男子,便只能得一半的人力,男女皆用,方是人尽其用。”王熙鸾行礼。

    皇上沉默半晌,道“昭英,你这话先不要对第三个人说。”

    十年后,正是大比之年,四月十五,是王熙鸾和贾瑚的第二个孩子的周岁生辰。

    时年二十三岁的户部尚书之女林珺——即黛玉——在含元殿被皇上点为探花,与其父林海当年一样,被授为正七品翰林院编修。

    这是大周第一位从科考入仕的女性官员。但朝中无人因她的性别上疏议论。

    自从靖安公中状元那年后,每逢大比,将会试得中者的文章张贴在贡院外已成定例。

    上次春闱,仪鸾卫甚至将得中贡士的文章汇编刊印成册售卖,以让天下人品评。

    所以众人心里自有一杆秤,若非林尚书当年便是探花出身,女儿不好越过做父亲的,只怕林小探花如今就是林状元了。

    又三年,时年二十九岁的薛清宁——即王熙鸾乳名薛宝钗的妹妹——得中状元。同科还有贾迎春、贾探春等,俱在二甲三甲之列。

    薛状元的亲兄长薛蟠在三甲的倒数第二名,勉强也得中了。

    又是数年,年过四十,已经生育了两子一女的北静王妃贾元春下场,被选为二甲庶吉士。

    王熙凤随贾琏在四川外任,身上已有举人功名。她日日和孩子们一同上学读书,立志下一科定要得中,不能比孩子们还晚。

    黛玉妹妹任大理寺卿两载,已经成了百姓口中的林青天,她还是做姐姐的,可不能差得太远了。

    作者有话要说  注1架空,纯粹是作者瞎想。

    注2封建时代的女性产育权益确实比现在更难保护,鸾鸾对皇上提出的建议对照现在看可能有许多不妥当或者说太苛刻的地方,请大家理解,啾咪!

    不想让鸾鸾和黛玉的爹娘再老下去,就让时光停留在这一刻吧=w=

    还有一章是后世论坛——

    。